首頁 > 正文
2025 03-12 17:41:38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阿克塞:始終如“一” 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曲“余韻悠長”

2025-03-12 17:41:38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阿克塞縣各社區緊緊圍繞“舉旗幟 聚民心 育新人 興文化 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要求,堅持將文明實踐與基層黨建、文明創建、社會治理、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通過“講、評、幫、樂、慶”五大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落地生根、遍地開花。

  結合陣地實際情況,按照“六個一”建設標準,打造集便民、文化、休閒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利用實踐站資源優勢,建立起居民需求收集、匯總、反饋、對接的“神經網絡”。同時,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共建機制,積極搭建網格化服務平台,以“敲門行動”為抓手,組織互聯共轉單位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居委會成員定期開展點對點式走訪,通過與群眾“拉家常”、請群眾“把脈”等形式,及時摸清底數、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建立需求信息、任務清單,開展“手拉手”志願服務,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以“微治理”托起“大民生”,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

  一脈相承樹立一個品牌厚植社區文化。探索打造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喜聞樂見的“銀暉微課”理論宣講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品牌活動。發揮銀字優勢,增強宣講效果,針對不同人群,充分發揮“銀暉”自身經驗優勢,通過講故事、講經歷、講政策、紅歌翻唱、詩詞共讀、酥油奶茶嘮嗑、小區涼亭夜話、冬不拉彈唱等多種靈活方式,寓“大道理”為“小故事”,化“大政策”為“小新聞”,譯“普通話”為“哈薩克語”,用接地氣的方式、沾民族氣的語言,讓複雜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既講好了國家的“大道理”,又傳達了群眾的“小幸福”,既“接天線”又“接地氣”,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及時將黨的好聲音傳遞到群眾身邊。真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一體同心用好一支隊伍激發社區潛能。組建“紅管家”志願服務隊,採取“紅亭沙龍”“文藝匯演”“道德講堂”等形式,深入小區樓院、文化廣場、居民家中,以社區事、鄰里事和居民最容易接受的“小道理”為切入點,延展宣傳黨的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理論、培育文明習慣、共享文化成果、倡導文明新風,用黨的創新理論激發廣大群眾主動作為、擔當善為的“精氣神”,廣泛凝聚起自覺自願參與基層自治、建設美好家園的內在動力、共同行動。聯合轄區共建單位,按照“聯席共商、聯用共享、聯抓共管、聯動共治”的思路,組織在職黨員、黨員中心戶、社區志願者、網格員幫助群眾激活電子醫保卡、電子社保卡,定期為特殊群體上門打掃衞生、進行健康檢查、開展心理疏導、送去溫暖與關懷,廣泛入戶宣傳防詐騙知識、用電用煤安全知識等。對亂堆亂放、違規停車、飛線等現象進行集中整治,通過多方聚力協調解決路燈常年不亮、停車亂停車難、路面坑洼不平等問題,開展環境衞生整治、反詐騙、防非法集資、禁毒等活動,拓寬文明實踐領域,提升居民文明素養,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觸手可及”,讓社區真正成為百姓“看得見、聽得懂、接地氣、有認同、願參與”的精神文化家園。

  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有溫度、有深度的志願服務,讓群眾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豐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讓精神文化滋養群眾心田。(劉璐)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