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2-12 17:50:28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玉門:以城之名 與才同行 譜寫産才融合新篇章

2025-02-12 17:50:28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在廣袤的河西走廊,玉門這座因油而興的城市,正以一場“城”與“才”的雙向奔赴,書寫着新時代的轉型答卷。

  近年來,玉門市錨定人才強市戰略,以産業聚人才、以服務暖人心、以生態留根基,讓人才與城市在新能源綠洲中共生共長,繪就了一幅産才深度融合的生動圖景。

  産才共舞:産業沃土育“新苗”

  “家鄉的新能源産業鏈條比我想象的更完善,這裡有屬於我們的星辰大海!”在甘肅凱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內,西北師範大學玉門籍學子李陽凝視着精密的光伏組件生産線,難掩興奮。

  這場“歸雁桑梓情”高校學子進企業觀摩活動,為70余名玉門籍學子打開了産業報鄉的窗口。從風電裝備的鏗鏘轟鳴到光能科技的轉化,年輕的目光與城市的産業藍圖碰撞出熾熱的火花。

  玉門深諳“産才共振”之道,投資1600萬元建成的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裏,電焊火花與鍵盤敲擊聲交織成曲,1.2萬餘名工匠在此完成從體力勞動者到技能人才的蛻變;40名鄉土拔尖人才、100名“田秀才”深耕田野,讓“中國花海蜜瓜之鄉”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當50名新型農業帶頭人帶着物聯網技術走進溫室大棚,傳統農業正迸發出智慧新芽。

  政策護航:築巢引鳳棲

  “從求職到落戶,所有手續當天辦結,這座城市懂年輕人的心。”通過“一件事一次辦”綜窗快速入職玉門艾郎風電的張曉雯感慨道。玉門打造的人才服務網絡已織就341個“鴻雁加油站”,每年40余場招聘會架起供需橋梁,926萬元就業補貼化作及時雨,澆灌出90%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18家人力資源機構形成的服務矩陣,正將“人才流量”轉化為“發展留量”。

  在“人才飛地”的創新實踐中,33名招才引智聯絡員化身城市“伯樂”,將招賢榜挂進20余所高校。百名支醫支教人才的下沉,千名專技骨幹的進修,構建起人才成長的立體通道。

  生態共生: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鐵人路人才驛站,蘭州理工大學畢業生陳浩正在分享風電運維方案。“這裡既有創業導師,又有政策專員,我在這裡每天都很充實。”

  玉門精心培育的6家人才驛站、3家服務站,正成為青年人才的活力磁場。當488名高校畢業生在基層崗位綻放青春,當“土專家”帶着專利返鄉創業,人才與城市的羈絆在雙向滋養中愈發深厚。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玉門以“真心愛才”的溫度、“精心用才”的力度、“暖心留才”的厚度,讓人才發展與城市轉型同頻共振。2024年,1.38億元的人力資源服務産值、0.55億元的總資産規模,見證着這座絲路古城的華麗轉身。在這裡,每度綠電都跳動着智慧火花,每顆蜜瓜都凝結着創新基因,城與才的故事,正在續寫新的傳奇。(靳娜娜)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