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張懿篤,政協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甘肅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過去一年來,他認真履職盡責,紮實開展走訪調研,立足甘肅所需,結合墾情實際,調整優化産業布局,為有力確保全省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推動隴原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本期【新華訪談】對話張懿篤委員,回顧履職過往,解讀今年提案,為甘肅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農墾視角。
新華網:您在履職期間通過深度走訪調研,認為推動農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張懿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首當其衝就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當前,甘肅農墾集團正處於爬坡過坎、加快破解體制機制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刻,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必須準確把握新質生産力的內在邏輯,夯實産業基礎、優化産業布局、強化科技創新、增強人才保障,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新華網:作為全省最大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甘肅農墾集團在示範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亮點成果?
張懿篤:過去一年,甘肅農墾集團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抓牢“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全年建成高標準農田6.63萬畝,播種面積120.82萬畝,落實糧食作物46.29萬畝,全面完成國家及省上下達的特藥種植調撥、糧食生産保供任務。實施“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和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兩大行動,各類農産品年産達到196萬噸,主要農産品“三品一標”認證率達到82.3%。大力實施“三大一化”“三統一化”,耕地統一經營達到74.72萬畝,農資統一經營達到14.55萬噸,農産品統一經營117萬噸,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以上。履行“甘味”品牌運營主體責任,“甘味”品牌連續4年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首。
新華網:您在本次政協大會上帶來了哪些提案?
張懿篤:這次我的提案主要聚焦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在“點”上發力,在“線”上延伸,在“面”上推動,不斷擴量、提質,延鏈、增效,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
“點”上發力,就是推動隴東南地區加快“坡改梯”項目建設,加快河西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農業産業基礎。同時,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提質增效,並積極探索“合作社+託管員+農戶”“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模式,持續優化土地經營模式和生産方式。
“線”上延伸,就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鞏固壯大優勢産業、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持續培植壯大省級龍頭企業,着力打造種養循環、“種養加銷”全産業鏈發展,抓好“鏈長”企業培育,增強延鏈補鏈強鏈動能。
“面”上推動,就是發揮政府引導和優勢帶動作用,持續開展“甘味出隴”“甘味出海”活動,推動“甘味”從“樹品牌”向“拓市場”轉變,以品牌“流量”帶動市場“增量”,提升産業發展質量效益。
新華網:這些提案主要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和需求?如何將農墾所長統籌起來,推動提案落地見效?
張懿篤:主要是基於行業形勢和省情的考慮。
從行業形勢看,當前,農産品進出口下降、貿易逆差收窄,糧食價格跌速放緩,畜産品價格整體呈現上漲趨勢,但進出口結構分化,生鮮乳供給過剩、價格持續下行;多元化食物需求引領發展動能調整,出口拉動增強,産業規模化率提高,農業産業化發展大有可為。
從全省情況看,甘肅作為實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點地區,承擔着承接産業轉移的重任。全省氣候地理條件獨特,適宜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有望為確保種業安全、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方面取得新的成績。
甘肅農墾集團將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基本原則和行動先導,推動現有耕地高標準農田應建盡建、完成中低産田改造提升,突破鹽鹼地治理技術壁壘,建設國家重要農産品和省內糧食生産保供大基地。同時,加大現有第二、三産業改造升級,創新經營模式,實施並購重組,加快規模效益型龍頭加工企業培育,帶動壯大産業鏈全鏈條發展,打造主責主業優勢明顯、市場競爭能力強,第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獨具現代寒旱特色優勢的大企業、大産業,在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進程中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