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代表委員共話新篇:石紅霞的鄉村振興逐夢路 -新華網
首頁> 正文

【新華訪談】代表委員共話新篇:石紅霞的鄉村振興逐夢路

2025-01-19 10:41:27
來源:新華網

  簡介:石紅霞,一位備受讚譽的甘肅省人大代表,同時也是兩當縣左家鄉的傑出鄉土人才。多年來,她始終堅守為民初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光發熱,成為群眾心中的“領頭雁”。作為甘肅省人大代表,石紅霞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她利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積極參加各類培訓、視察調研以及執法檢查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本期【新華訪談】一起走近甘肅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石紅霞。

  新華網:過去一年的履職情況是怎樣的?如何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密切&&群眾?以及推行隴南民事直説“1234”工作法的具體實踐和成效。

  石紅霞:2024年我積極參與全省“雙千”行動,協調解決對接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項目進度定期不定期進行跟蹤監督,助力項目順利推進,盡快提産見效。積極響應省、市、縣人大常委會倡議,積極開展“萬名人大代表助推城鄉環境衞生整治行動”,在和美鄉村建設中做表率,為爭創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和全省最具人居環境競爭貢獻力量。積極參加省檢察院組織的視察武威市檢察活動,獲得2024年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同時結合每月10號民事直説會議,積極參加大莊村人大代表之家相關活動,給當地群眾宣傳解讀參加省、市、縣兩會的會議精神,組織食用菌專題培訓邀請當地群眾到兩當縣黃波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學習,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食用菌發展中增加家庭收入。全方位、深層次參與推進隴南民事直説“1234”工作法與人大工作有效融合,推進隴南民事直説“1234”工作法創新發展,不斷激發代表履職新活力,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華網:您是如何從一名外行轉變為香菇致富能手的?

  石紅霞:2013年,我發現食用菌産業的可行性,種植食用菌生産周期相對較短、見效快、收益大,説幹就幹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發展食用菌種植産業。當時狠下決心向銀行貸款七萬、自籌資金八萬用於自建大棚30個、購置菌棒,自此開啟香菇事業和致富夢想。創業初期是艱難的,種好食用菌我是個外行,因此我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種植技術,向黃波菌業的技術員不斷學習請教,和一起發展食用菌産業的朋友們討論,積極外出參加培訓學習,慢慢地有了一些技術和心得。經過幾年不斷地摸索學習,種植技術逐漸成熟。

  新華網:在通過食用菌種植産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如何讓群眾積極參與其中?

  石紅霞:“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2020年我入職了黃波菌業成為了一名技術生産主管,利用在黃波菌業的條件走村入戶,做政策的宣傳員、收益的分析員。種植一個棚的食用菌至少可收入一萬元,在企業務工每天可以有100多元的收入,既照顧了家又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經過努力和堅持好多群眾從“遲疑的觀望者”變成了“積極的行動者”。食用菌種植也走上了“企業帶動+農戶種植+零工穩收”的發展模式,成為群眾增收的主渠道。

  新華網:2025年甘肅省“兩會”,您有哪些議案?

  石紅霞:在參加了多次不同領域的調研後,結合全縣發展思路,根據兩當縣實際情況,我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實施兩當縣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的建議;

  2、關於加大對兩當縣公租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的建議;

  3、關於請求解決兩當縣集體森林與小隴山國有林地權屬爭議的建議;

  4、關於增建兩當縣籠式足球場的建議。

  新華網:如何繼續發揮好人大代表的模範帶動作用?

  石紅霞:接下來我會全面提升自身履職能力,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知心人、領路人,積極參與兩當現代食用菌産業園建設,利用好自身的技術條件傳授給更多群眾和留守婦女讓她們積極參與到食用菌發展中來,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務工,增加家庭收入,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遠。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