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麗甘肅建設的那抹“檢察藍”

2024年7月4日,瑪曲縣檢察幹警在阿萬倉濕地走訪,查看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並開展普法宣傳。
九曲黃河秀美安瀾,巍巍祁連壯美如畫。美麗甘肅的山水畫卷裏游客如織、讚譽不斷。
這幅生態畫卷,有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檢察藍”。這抹“檢察藍”折射出全省檢察機關結合“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等,依法履職盡責,以法治之力助力美麗甘肅建設,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蓬勃活力。
做實恢復性司法
創新生態檢察模式
2024年6月14日,武威檢察碳匯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正式揭牌運營,標誌着武威檢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領域多方協作取得重大進展。當日揭牌儀式上,武威檢察機關向林草部門移交了第一筆生態損害治理費1120萬元,助力提升生態環境公益保護水平。
“武威境內荒漠戈壁交錯,森林資源總量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增加植被、涵養水土、固碳減排顯得尤為重要。”武威市林草局副局長柴長春在代表林草部門接收資金後&&,檢察機關在辦案中重懲治更重保護,同步推進治理和修復工作,將收繳的碳匯資金及時移交林草部門用於生態修復,有力解決了生態修復資金不足的問題。
據介紹,該基地依託武威市涼州區碳匯林項目而建,集協作機制、損害賠償、修復治理、志願代償、荒漠化治理等功能於一體,做實恢復性司法,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復植復綠修復治理相結合,在促進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上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實踐。
據了解,為了協同配合、完善保護格局,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等6家單位共同制定《甘肅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協作工作辦法》,健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銜接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為實際辦案提供依據。全省檢察機關向行政機關移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5件,參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12件,涉及損害賠償資金2.65億元。
與此同時,省檢察院部署開展“守護母親河基層行”黃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活動,在水資源保護、水生態治理、黃河文化保護、構建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等方面積極作為,守護黃河甘肅段秀美安瀾,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檢察支撐。
加大普法宣傳
為生態保護凝聚力量
2024年5月6日,卓尼縣公安機關向縣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
公安機關查明,2023年4月至8月期間,當事人沈某在未辦理任何相關林業用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非法開墾林地、天然牧草地用於種植藥材,改變林地、草地用途,造成林地、草地植被被毀壞。
2024年7月22日,卓尼縣檢察院對沈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同年8月23日,法院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沈某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3000元,並對其破壞的生態進行恢復,在被開墾林間空地種草,並保證種植成活率3年保持在85%以上。
判決下達後,沈某積極履行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種草20余畝,並由林業主管部門現場進行驗收,確認補種草地面積達標,長勢良好,達到初步驗收標準。
“林地、草地可不能隨便開墾……”縣檢察院在對草地後續成活情況進行跟進監督的同時,針對當地群眾生態環保意識淡薄的問題,以案釋法開展普法宣傳,取得良好效果。
據統計,2024年,全省檢察機關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共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702人,立案辦理生態環保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708件;堅持打擊、保護、修復、治理一體推進,加大釋法説理力度,持續加強“益心為公”志願者隊伍建設,補充“益心為公”志願者39名,提報各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36件,參與檢察公益訴訟辦案1276人次,強化公益訴訟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力度,凝聚專業志願者智慧優勢,有效提升了當地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育亮點創品牌
做優生態檢察
天河熱土,隴上江南,“水天‘益’色”,只此青綠。天水市檢察院立足天水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將檢察文化與地域文化融為一體,用忠誠履職守護煙火人間,守護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
1月8日,省檢察院發布了12個2024年全省優秀檢察文化品牌,天水市檢察院創建的“水天‘益’色”公益訴訟檢察品牌成功入圍。
據了解,全省檢察機關深刻認識到品牌的影響力、感召力和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創育生態檢察亮點品牌。蘭州市打造了“黃河水清·水潤蘭州”公益訴訟品牌,慶陽市檢察機關開展“紅+綠”公益訴訟檢察特色實踐,定西市檢察院探索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檢察保護定西實踐基地,隴南建立“隴南生態檢察官制度”,甘南州瑪曲縣檢察院創建黃河首曲檢察工作品牌……持續提升甘肅生態檢察品牌影響力。
與此同時,全省進一步深化《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交辦督辦工作辦法(試行)》,規範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交辦、督辦等工作,提高辦案質效,助推督察問題整改;建立健全檢察建議與代表建議、政協提案銜接轉化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省檢察院通過部署專項活動,盤活全省公益訴訟檢察資源,強化行業類突出問題的系統治理,並指導各地針對黃河、祁連山等的生態保護,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共同解決流域治理難題。
據介紹,全省各地檢察機關還聯合四川省、陜西省、青海省檢察機關&&專門意見,建立協作機制,協同加強大熊貓保護、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力度,着力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南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