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1-14 15:51:32 來源: 甘肅政協

以高質量“委員作業” 為民生幸福持續“加溫”——甘肅省政協委員履職“服務為民”行動綜述

2025-01-14 15:51:32     來源: 甘肅政協
字體:
分享到:

  站在歲末年初的交接點上,回望過去一年,“委員作業”完成得如何?“民生清單”是否都已對賬銷號?“幸福賬單”又是否令群眾滿意?這些答案,既藏在委員履職“服務為民”的行動中,也藏在老百姓生活的點滴變化裏。

  人民政協來自人民,一切工作為了人民。

  十三屆省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厚植“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情懷,把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貫穿政協履職全過程,持續抓好委員&&界別群眾工作,助力改善民生問題,圍繞社會和諧穩定開展協商監督,聚力增進民生福祉,在履職為民實踐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身”入界別,“心”連群眾

  擦亮“服務為民”的金字招牌

  “沒想到政協委員離我們這麼近。”家住蘭州市廣武門街道的居民劉紅霞,無意中走進街道的政協委員工作室,在了解“委員碼上見”線上接待通道、“委員接待日”機制和“睦鄰客廳”協商議事平台後,不禁稱讚:“以後啊,家門口就多了一個反映困難、解決問題的好地方。”

  仲夏時節,2024年6月17日,全省政協委員&&界別群眾觀摩活動暨工作推進會在蘭州召開。廣武門街道政協委員工作室正是觀摩點之一,與會同志來到這裡,現場與群眾、工作人員交流探討,不時拿起手機拍下所需信息,學習吸收着經驗做法。

2024年6月17日,全省政協委員&&界別群眾觀摩活動暨工作推進會在蘭州召開。王釗 攝

  像這樣的委員工作室,如今已遍佈隴原大地。一年來,全省各級政協累計改造提升委員工作站1423個,建成委員工作室1567個,組織1.9萬名住甘全國政協委員和省市縣政協委員深入開展委員接待日、春聯萬家、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六送下鄉等&&界別群眾活動3.6萬次,&&服務界別群眾33.9萬人,幫辦民生實事2.2萬件,推動解決問題2.1萬件,積極引導廣大委員在深入一線為基層群眾提供捐資助學、健康義診、科普推廣、法律諮詢中踐行群眾路線、彰顯為民情懷。

  “作為政協委員,在&&界別群眾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傾聽、反映那些最急迫、最熱切的呼聲。比如‘保交樓’這項工作,不僅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更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省政協委員、北京市煒衡(蘭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張發説,由於前些年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房地産項目出現“爛尾”情況。注意到這個問題後,他以此為切口開展調研,提交了《關於建立和完善我省“保交樓”工作機制的提案》,並&&將在今年省兩會上繼續提交相關提案。

  “一所大學,就是一個天然的&&界別群眾的大平台。我作為少數民族界政協委員,在與師生的日常交往中,努力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播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金種子’。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與各民族師生溝通暢談的過程,也是為搭建起心與心交流的橋梁添一塊磚、墊一片瓦的過程。”省政協委員、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桑吉頓珠説。

  專門委員會在政協工作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也是&&委員的重要紐帶。一年中,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發揮&&廣泛的優勢,縱深推進委員&&界別群眾工作,認真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

  冬日,氣溫已降至零下,但在蘭州財經大學畢業生雙選招聘會現場,處處涌動着活力、機遇和希望。2024年11月28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聯合甘肅廣合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委員工作室”及蘭州財經大學,舉行經濟界別促進學生就業專題界別活動。這次活動還特別邀請了招聘企業代表負責人,他們一邊介紹企業情況,一邊和面臨就業壓力的廣大應屆畢業生敞開心扉、深入交流。

  同樣在冬季,雪霽初晴之時,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迎來了特殊的訪客——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環境資源界別委員工作室組織委員來此考察學習。本次活動亦有創新,除界別委員外,更邀請界別群眾參與其中。界別群眾代表謝強説到:“從礦山一線來到這裡,切身感受到了技術進步為生産實踐帶來了質的變化,也感受到了科研成果背後,凝結着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與汗水,能參加活動,我非常激動。”

2024年11月27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環境資源界別委員工作室,組織界別委員、界別群眾赴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開展委員界別活動。張柳 攝

  ……

  委員&&界別群眾工作持續走深走實,離不開制度機制建設。去年,省政協探索“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的實踐路徑,組織現場觀摩活動,召開工作推進會,制定《進一步做好委員&&界別群眾工作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委員接待日、委員講堂、協商議事、主題界別活動、委員走訪行動、委員“碼上見”6個機制,特色化搭建委員工作室平台、規範化提升委員工作站平台、常態化用好專委會組織平台,有效暢通了委員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務群眾渠道,初步形成了委員&&界別群眾工作的“甘肅方案”,推動“千站千室萬名委員”&&界別群眾工作更趨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我省在委員&&界別群眾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全國政協辦公廳專門刊發了《甘肅省政協積極探索完善委員&&界別群眾制度機制》工作簡報,甘肅省政協在全國地方政協秘書長工作交流座談會上也作了經驗介紹,多個兄弟省市主動對接、了解學習我省經驗做法,産生了廣泛影響,使“甘肅方案”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田間地頭,走村入戶

  托起鄉村群眾“穩穩的幸福”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助力鄉村振興之路上,政協闊步前行;助農增收的廣闊天地中,政協委員亦大有可為。

  臨近2024年立夏,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五社安玉香家的庭院裏,一樹梨花正在盛放。“現在家裏有了上下水,莊子周圍的路也修好了。二樓陽&的亭子,是省政協請專業公司統一設計的,站在這裡能看見馬銜山的風景,多好!”她激動地説。

  彼時,站在陽&眺望遠山,山頂積雪尚未消融,但山腳下已是一派生機勃勃的農耕景象。在河灣村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當歸種苗長勢正旺,各色百合花開正艷……

  從2023年起,十三屆省政協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積極對口幫扶河灣村,省政協主席莊國泰親自主持制定《榆中縣河灣村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建設規劃》,按照“當年起步、第二年攻堅、第三年完善”的目標要求,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建設,着力以抓點示範的方式和以點帶面的效應,全面助力全省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

  熱火朝天的建設中,從不缺政協委員的身影。自省政協農業界別政協委員工作室在省農科院掛牌以來,工作室就積極開展政策諮詢、技術服務等。

2024年7月10日,省政協在河灣村舉行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特色産業現場觀摩會,邀請多位農業專家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師向東 攝

  “我們充分發揮委員&&界別群眾的優勢,讓更多委員走到群眾之中,成立了河灣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産業園技術指導專家組,重點承擔産業園區中藥材、蔬菜、百合三大産業現代實用技術、現代設施智能、現代機械裝備集成示範推廣應用指導工作,努力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幫助解決了藥農、菜農急難愁盼的技術難題,示範戶當歸畝産由2023年的150斤增加到2024年的600斤,畝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河灣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135萬元,同比增長25%。

  距離河灣村100多公里,也有一座美麗的村莊——積石山縣劉集鄉團結村。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後,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政協積極投身災後重建工作,選擇團結村為&&災後重建村,探索打造災後重建、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三位一體”示範村。

  剛剛過去的一年,莊國泰主席多次深入團結村調研指導工作,對團結村建設《規劃》提出指導性意見,並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力量、爭取項目支持、謀劃産業發展。在省政協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協調支持指導下,新建小區拔地而起,重建民房煥然一新,産業項目蓄勢待發,各族群眾逐漸走出地震創傷,奔向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團結村二社村民馬法圖麥回憶地震發生時的場景,不禁抹淚:“當時家裏基本上垮塌完了,不知道今後的日子該咋過。”當時的她想不到,一年後的冬天,全家已搬入溫暖新房。而馬法圖麥的丈夫馬學智更要大幹一番,着手籌備農家樂的開業工作:“這裡的道路更寬了,下水也有了,手續正在申辦中,爭取今年春天就開業。”

  “在調研分析了農家樂項目的可行性與獎補政策支撐相關信息後,我們組織有意向的群眾參加了培訓學習。截至目前,團結村申報民宿4戶,申報農家樂15戶,計劃2025年‘五一’前相繼開始對外開放經營。”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説。

  親眼見證了災後重建工作的省政協委員、積石山縣寨子溝鄉中心幼兒園副園長馬樹婷感慨:“今天,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已經深植積石山各族人民心中,成為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識,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2024年底,在積石山縣劉集鄉團結村修建一新的廣場上,孩子們正在玩耍。王釗 攝

  民生無小事。説一件,就得幹一件、成一件。2024年以來,省政協還積極助力正寧縣五頃垣回族鄉龍咀子村和美鄉村示範村建設,結合鄉村現有産業基礎,組織省農業農村廳、甘肅農業大學專家學者,圍繞玉米青貯包裹、品種改良、標準化飼養、品牌化銷售等環節做好技術指導服務,提高農戶養殖效益,增加農戶養殖收入。

  再將目光投向隴南市西和縣:深入調研、詳細了解全縣發展的短板弱項,現場協調7家省直單位研究解決西和縣農業産業發展、中部人口密集區調水工程、縣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縣一中搬遷項目、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事項,深化拓展西和幫扶模式,堅持督導推動……這些舉措進一步推動了西和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邁上新&階、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幫扶工作開創新局面。

  “具體到每個村、每支駐村幫扶工作隊,都有着新變化、新發展。”省政協機關幫扶辦相關負責同志如數家珍,“趙溝村的滑坡、水毀、破損路段修好了,微生物複合噴劑送到了農民手上,書法家的書畫作品貼在了農戶家的中堂上……群眾的‘心上事’,都是政協人的‘上心事’,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政協人一直都在。”

  2024年,省政協持續做好西和等12個&&縣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圍繞特色産業提升、消費幫扶助農增收等重點需求事項,協調解決問題102件,促成簽約項目31個、20多億元。

  精準調研,廣集民意

  將“服務清單”變為“幸福賬單”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翻開省政協一年來的履職歷程,裏面書寫的是滿滿“民生&賬”。

  從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大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力度開展專題協商,到聚焦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建言獻策;從動員各級政協和廣大委員投身安全生産一線、助力平安甘肅建設,到參與做好相關立法協商和法制宣傳教育、助推“八五”普法規劃落實;從認真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到動員政協委員、協調愛心企業捐款捐物……這一年,省政協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逐一回應民生之問,讓履職充滿溫度、更具溫情。

  “用不着老馬開口調解糾紛,只要他坐在那裏,矛盾雙方心裏的疙瘩就解開了一半,因為大家都覺得他能公正調解。”華池縣綜治中心的調解室裏,群眾談起調解員馬建民,都會豎起大拇指。2024年陽春時節,省政協來到慶陽市,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大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力度”開展調研。調研組的第一站,聽到的就是調解員“老馬”的故事。

2024年3月11日,省政協調研組在慶陽市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大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力度”開展調研,深入華池縣柔遠鎮北關社區,了解社區以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情況。張柳 攝

  兩個多月後的省政協月協商座談會上,政法部門、政協委員、社區工作者和調研組成員們共聚一堂,就加大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建言,力求尋得加強基層治理的良方。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交通損害賠償、房屋土地徵收等方面行政調解任務較重的部門,可根據需要成立行政調解組織,設立行政調解室、接待室,確保行政調解工作規範運行。”省政協委員、省司法廳廳長謝又生建議。

  “應發揮商協會調解優勢,加大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力度。”省政協委員、甘肅環球快運商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毛永吉説。

  “應深化‘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的‘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最大限度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處置在前端。”蘭州市安寧區安寧西路街道棗林西社區黨委書記黃麗娟介紹經驗時説。

  細緻答好每一道民生考題,將為群眾幸福生活夯實基座。而在“考題”之中,養老問題涉及千家萬戶,牽動着黨心民心。2024年12月3日,省政協圍繞“加快推進我省醫養結合産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召開月協商座談會,為助力我省做好醫養結合工作“把脈問診”“開方抓藥”。

2024年12月3日下午,省政協召開月協商座談會,圍繞“加快推進我省醫養結合産業高質量發展”協商建言。王釗 攝

  省政協委員、甘肅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學軍建議,應構建跨部門的醫養結合政策協調機制,在民政和衛健等部門之間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在醫養結合機構的規範運營、監管評估、政策制定等方面開展聯合行動,實現協同治理。省政協委員、蘭大二院總會計師劉立善則建議,應不斷優化醫保政策,進一步促進醫療衞生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提高醫養結合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歲時流轉,無論身在何處,每逢春節,總能喚起人們對家的思念。越是在節日臨近之際,安全生産問題越是需要高度重視。

  “今天的客流量有多少?”“有沒有承辦大型活動?”“消防安全設施能否正常運行?”2024年春節前,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省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聯合省安委會駐點包抓工作組,在蘭州市開展助力安全生産民主監督調研,先後深入蘭州市瑞德摩爾廣場、光輝布料批發市場、蘭州萬達茂商業綜合體、奧體中心等9地進行明察暗訪,調研檢查消防安全、施工現場安全生産、校外培訓安全管理等情況,現場研究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短短一週時間,調研組就形成了關於做好安全生産工作的專項建議報送省委省政府,省委主要領導給予充分肯定,作出了“在安全生産上省政協主動作為,民主監督有力有效”的專門批示,切實以“政協之力”保障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節日。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