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這句民間俗語,説的是以山東東營、河北滄州為代表的濱海鹽鹼地過去的景象。如今,這裡通過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將大面積鹽鹼地改造為良田,在鹽鹼荒地荒灘上營造出大片綠洲。
“我省鹽鹼地主要分佈在內陸河流域河西走廊一帶和黃河流域引黃灌溉農業區,鹽鹼地治理一直是我們在農業和生態方面面臨的問題。”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皋蘭生態與農業綜合研究站副站長、黃三角生物遺傳與分子精準育種實驗室主任楊果説,“長期以來,中國科學院團隊在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不少成果,為鹽鹼地綜合改造利用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比如發展鹽鹼地草牧業,通過種草養畜,導入畜牧産業,不但能夠改良鹽鹼地的土壤,而且還能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更好地調動老百姓參加鹽鹼地改良的積極性。”
甘肅白銀市是黃土高原東緣的典型農牧交錯區,地處黃河中游,氣候乾旱少雨,土壤鹽鹼化嚴重。“為了有效治理鹽鹼地,按照‘以種適地’‘以地適種’原則,在白銀建立牛羊産業示範區。”楊果委員説,“通過在白銀鹽鹼地上利用抗鹽鹼牧草種植和引進優良肉牛肉羊品種,形成‘鹽鹼地復育—抗鹽鹼牧草種植—鹼地牛羊養殖—有機肥生産—鹽鹼地改良’的綠色循環生態閉環的産業區,實現鹽鹼地的生態治理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楊果委員建議,規劃以白銀市鹽鹼地分佈較多的縣區為重點,選擇部分鹽鹼地開展試點示範,逐步推廣擴面,形成鹽鹼地牛羊産業示範區的空間布局。比如,在靖遠縣建設鹽鹼地牛産業示範區,種植耐鹽牧草,引進鹼地高品質肉牛,建設肉牛繁育基地、屠宰加工廠、牛肉冷鏈物流中心等企業,打造知名的鹼地肉牛等品牌。在會寧縣建設鹽鹼地羊産業示範區,引進鹼地奶綿羊,建設羊繁育基地、奶羊養殖場、羊奶生産線、羊肉加工廠等,打造全國知名的鹼地奶綿羊品牌。在景泰縣建設鹽鹼地牧草種植示範區,種植苜蓿、燕麥、高粱等耐鹽牧草,建設牧草種子繁育基地、牧草加工廠、牧草貿易市場等,打造知名的鹽鹼地牧草種植基地。在平川區建設鹽鹼地農牧綜合示範區,種植耐鹽牧草,養殖鹼地牛羊,發展農牧一體化,建設有機肥生産廠、農産品加工廠、農業觀光園等,打造全國知名的鹽鹼地農牧綜合示範區。
在楊果委員看來,這種産業模式,有利於提升鹽鹼地的生態功能,改善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對發展優勢特色産業,提升鹽鹼地上的牧草和牛羊産品品質和口感,探索鹽鹼地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實現牧草種植、畜牧養殖、有機肥生産、肉品加工等産業鏈的閉環循環,形成鹽鹼地農業的新業態,形成具有白銀特色的綠色循環農業品牌,為全省乃至全國鹽鹼地農業發展提供示範和引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