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的冬日,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的甘州舖子卻是一番別樣熱鬧景象,剛剛上架不久的神農菇業“千菌時代”品牌鹿茸菇倍受消費者青睞,片刻便被搶購一空。
“小菌菇”究竟有什麼“大魔力”?筆者帶着疑問走進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隨着春節的臨近,公司上下熱火朝天開足馬力趕訂單、忙生産,出菇房裏一叢叢褐色的鹿茸菇生機盎然,採菇工人迅速將鹿茸菇採摘收納,一筐筐整齊排列的鹿茸菇被送上了屋頂的傳送帶,進入車間分揀包裝,各車間生産線銜接有序,有條不紊。
這座成立於2018年10月的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從最開始謹小謀生到現在做大做強,七年風霜不僅是它的成長縮影,也是其開拓創新的最好見證。公司現經營範圍已經拓展到食用菌的研發、生産、加工、銷售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銷售,“神農白雪”“千菌時代”品牌的鹿茸菇扁麻菇等珍稀菇類更是成為公司的“搖錢樹”。“目前我們神農菇業的日産鮮菇是30噸到40噸之間,每天干菇是4噸到5噸,目前銷售是産銷兩旺供不應求,未來半個月的訂單都已經排滿了。”甘肅神農珍稀菇業限公司經理黃超説。
七年如一日的認真用心經營,讓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針對不同地域和市場特點,採用市場多邊化和商品多元化策略,幹鮮並進,完成鮮品面向西北五省,幹品覆蓋全國市場的銷售布局,2023年獲得甘肅省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榮譽,産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讓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在前進的道路上更加信心滿滿。
已有的成功並沒有讓其止步不前。“企業經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能僅僅滿足於眼前的穩定收益,要高瞻遠矚,為公司謀求更長遠的出路!”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廖國欽“居安思危”,堅持與科研院校建立産學研合作,長期聘請福建農林大學、河西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教授、專家擔任企業技術顧問,以産品馴化研發為中心,倡導技術創新,通過技術開發推進食用菌産業由傳統種植業向精深加工業發展,將産品從傳統食材-功效食品-養生保健品-治療藥品方向轉型升級,形成特色産業鏈。
“我們從03年開始馴化祁連山的野生菌菇,到如今規模化工廠化生産,為我們甘肅省的食用菌産業增添了一個我們甘肅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本地化的品種,對我們甘肅省食用菌産業提高産品的競爭力意義非常重大。”河西學院甘肅省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教授魏生龍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目前,生産的産品不僅在本省銷售,更是遠銷陜西、四川、重慶、青海、內蒙等地,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0%以上。年銷量在9千噸到1萬噸左右,全年營業額的收入在9千多萬到1.2億元左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産品和服務,繼續拓展市場和銷售渠道,提高品牌建設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同時積極推進企業總部設置在張掖本地,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帆胸有成竹地説道。
近年來,甘州區立足資源稟賦和深厚悠久的農耕歷史沉澱,持續做大做強農産品精深加工延鏈、補鏈、強鏈文章,推動農産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持續拓展現代農業加工轉化空間,優質蔬菜、肉牛、馬鈴薯等特色産業蓬勃發展,農産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趙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