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4 12-31 17:15:55 來源: 張掖日報

牧歌悠揚譜華章—— 肅南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4-12-31 17:15:55     來源: 張掖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博物館開館迎客

  肅南縣城夜景

  祁豐鄉小集鎮航拍

  元白公路建成通車

  康樂鎮榆木莊村航拍

  明花鄉柳古墩灘光伏發電基地

  生態保護成效顯著(高原濕地)

  祁連山馬鹿文化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

  國家4A級旅游景區馬蹄寺游人如織

  盤道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有序推進

  廣袤草原牛羊歡唱,隆暢河畔風景如畫,牧民新居歡聲笑語,産業園區生機勃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旅游景區游客如流……2024年,肅南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一屏三地”,奮力推進生態立縣、文旅興縣、畜牧穩縣、工業強縣、依法治縣,加快建設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實現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2年2023年先後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先進縣,並成為全省唯一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各民族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先行試點縣。

  肅南生態安全地位重要、責任重大,縣委、縣政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扛牢生態保護責任,一體推進護山、興水、治沙和降碳、減污、擴綠,堅決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總投資1.64億元的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3項,甘肅省第一家以國家公園為主題的自然類科普館——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博物館正式建成運營,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段馬蹄鄉入口社區成功納入全省兩個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示範點之一。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爭取黑河上下游橫向補償綜合試點項目資金522萬元。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草原平均蓋度達70.3%,全縣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年空氣優良率居全省前列。堅持“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借牧”相結合的草原畜牧業轉型之路,每年有近20萬頭(只)牛羊,來到低海拔的河西走廊農區借牧,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産業發展、綠色轉型、群眾增收的多贏路子。雪豹、藏野驢、黑頸鶴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頻頻現身,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穩中求進 産業發展未來可期

  走進祁豐鄉天生場高標準養殖小區,圈舍錯落有致排列,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隨季節轉場的牧人正向着現代化職業農民轉變。

  隆冬時節,明花鄉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如火如荼進行,小田變大田,灌溉節水20%以上,科技化灌溉系統、智能化監測系統將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今年,“一區兩園五基地”産業體系建設任務如火如荼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萬頭奶牛場完成建設;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項目、動物防疫注射欄、高産優質苜蓿示範基地、糧改飼等項目加快推進;成功創建全國有機農産品生産基地;肅南縣牦牛繁育中心成功升級省級種畜場……

  項目建設擲地有聲,招商引資更要精準發力。肅南縣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頭號工程”,一路耕耘,一路收穫,成效斐然。一年來,圍繞綜合能源、礦産資源開發、農畜産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等8個重點産業鏈,大刀闊斧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黨政主要領導先後赴外招商7次,邀請保利集團、四川能投、山東電力、中船集團等30余家企業來該縣考察。第三十屆蘭洽會期間,簽約重點招商項目7項,簽約金額25.03億元。

  皇城、盤道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有序推進;華能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年産700萬噸PVC管材管件項目落戶“飛地經濟”産業園並建成投産;青沙灘礦産品深加工循環産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河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建設任務。

  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提質增效年”行動,全力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如今,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99.24%,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動力強勁。

  文旅融合 詩與遠方出圈出彩

  “鹿見肅南 祁連飛天”“一縣之內見天地”“祁連山的寵兒”,2024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授予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廊道“中國國家地理·最美風景線”,肅南縣多個“標籤”在網絡爆火登上熱搜,實現從“深閨藏秀”到“破題出圈”的華麗轉變,“彩虹張掖·牧歌肅南”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擴大。

  2024年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8月13日,盛大的慶祝大會在肅南縣城索朗格國際賽馬場舉行,由2024人組成的大型方陣表演成為全體肅南兒女銘刻於心的記憶。縣慶期間,系列慶祝活動持續上演,從民俗文化展示到特色美食體驗,從自然風光游覽到文藝節目展演,各地游客紛至沓來,領略濃郁的民族風情,各級媒體爭相報道,社會各界好評如潮。該縣城東柳溝民俗風情街和便民市場兩個夜間消費集聚區人潮如織、熱鬧非凡,累計帶動夜間消費100萬元以上。

  今年,肅南縣以旅游景區質量提升擴容行動為抓手,精心謀劃、紮實推進13項文旅重點項目,馬蹄寺旅游景區5A級創建為張掖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打下堅實基礎,文殊山鄉村振興生態宜居建設繪就了鄉村詩意畫卷,神鹿文化産業園備受八方來客青睞,東納酒店及禮宴中心開門迎客……

  該縣祁豐東納藏鄉小鎮、馬蹄藏鄉小鎮、大河巴爾斯文旅小鎮、康樂裕固風情走廊等熠熠生輝的鄉村振興“樣板工程”被接續打造,和美鄉村建設一路高歌猛進,農家樂裏升騰着人間煙火,鄉村民俗盛滿“詩和遠方”,燒烤營地瀰漫着誘人的香味……鄉村旅游新業態像一朵朵盛開的繁花,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愈發嬌艷。

  加快馬蹄生態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步伐,實施文殊山鄉村振興生態宜居建設、祁連山馬鹿文化産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文旅項目13項,圓滿承辦甘肅省滑翔傘精英賽、張掖市首屆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會、全省冬季冰雪運動暨祁連山滑雪場運營啟動儀式等活動。今年,全縣預計接待游客438.55萬人次,文旅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為肅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協調共進 托舉民生福祉

  民生之事,枝葉關情,福祉之基,繫於點滴。從教育資源的均衡普惠,到醫療衞生體系的健全完善;從就業機會的充分涌流,到社保網絡的堅實構築;從交通住房條件的持續改善,到養老服務的貼心供給,每一項民生工程都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每一次民生福祉的增進都是社會進步的生動注腳。

  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今年,肅南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通過國家評估驗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省級督導評估驗收,“張掖中學教育集團”“張掖中學肅南分校”在肅南一中揭牌成立。同時,投入 3058萬元,對 17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進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一幢幢科技樓、實訓樓拔地而起,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為師生營造了優質的教學環境,助力莘莘學子茁壯成長。

  讓居民群眾享受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減輕就醫負擔與奔波之苦是縣域醫療體系建設進步的重要體現。今年,縣域醫共體組織架構基本建成,縣鄉兩級遠程會診、檢驗結果互認等高效便捷的服務全面落地,市級醫院分院掛牌順利完成,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7家鄉鎮醫療機構成功提質達標,為鄉村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蒙醫心身互動療法成功引進並增設科室開展精準診療。縣醫院皇城分院綜合業務樓竣工交付使用,縣醫院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綜合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不斷完善的醫療設施將進一步提升全縣醫療應急救援和綜合服務能力,為群眾的健康福祉築牢堅實根基。

  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健全完善,加大重點水利設施建設,爭取落實資金3892.82萬元,實施東灘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等項目17項。加快交通路網建設,G569線武仙高速肅南皇城段加快建設,G213線元白二級公路、九條嶺至皇城段建成通車,全縣公路總通車里程達1646.86公里。新建4G基站31座、5G基站19座,行政村光纖和4G信號覆蓋率均達100%。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投資2144萬元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項,市政基礎設施維護改造、城區道路改造提升等項目相繼完工,1437個車位井然有序分佈,縣城“15分鐘”便民生活圈成功構建。華燈初上,新增設的縣城夜景照明工程勾勒出小城夜色朦朧的輪廓。

  困難群體保障方面,235名長臨工的採暖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1000元,173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採暖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500元,166戶遺屬的採暖補助標準由每戶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166名職工遺屬的困難生活標準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300元……這些“真金白銀”的補貼,體現了肅南縣對困難群體的關懷與幫助。今年以來,全縣低保、特困、孤兒、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共收到 2233.81萬元保障金,7件省列、10件縣列民生實事圓滿辦理;城鎮新增451個就業崗位,失業率穩控低位。

  讓百姓的“獲得感”更有分量,衣食住行、生老病養,便利安全、公平公正,每一個維度都折射出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砥礪前行的信心和決心。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歲末回首,一幀幀場景、一組組數據,都積蓄起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勢能。 (郎卓瑪)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