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的餐廳、美味的菜肴、心滿意足的笑臉……冬日時節,環縣的各個社區食堂裏,老人們正聚在一起邊吃邊聊,享受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的“幸福”味道。
“白菜炒肉、西紅柿雞蛋、酸菜粉條、酸辣土豆絲……”在環城鎮興隆路社區老年餐廳的後廚,廚師們正忙碌地烹制着各式各樣的菜肴,“每日的飯菜我們都是葷素搭配,確保每一餐的營養均衡。”
在興隆路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998人,社區食堂自2023年7月份籌建以來,成為110個60歲以上老人的日常就餐新聚點,每天早晨和中午飯點,都會社區老人前來吃飯“打卡”。
興隆路社區居民繆建禮就是這裡的“常客”,他對社區食堂的飯菜讚不絕口:“菜品是一週一換,每天都不重樣,口味清淡,飯菜還不限量,對於我們這些老人來説,真是省時又舒心。”
“我們社區內空巢老人較多,他們在家就餐不便,社會活動和精神生活也相對貧乏,成為我們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興隆路社區本着‘個人出一點、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原則,打造了環縣第一家以老年人服務為主題的‘助老食堂’。”興隆路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主任殷濤説。
同樣美味的飯菜也在環城鎮環州北路社區“幸福”食堂呈現,早午餐飯點時,食堂內人頭攢動,歡聲不斷,眾多老年“食客”不約而同前來就餐。
“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家裏就剩我一個人,社區食堂解決了我的‘吃飯難’問題,每天早上散步結束後來到社區食堂,和鄰居們拉家常,吃一頓溫馨的飯菜,我特別滿足。”居民郭佔武開心地説道。
環州北路社區食堂自2023年12月份開辦以來,已有76人辦理就餐卡,每次就餐人數有20人左右,多數是60歲以上獨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難老人。“我們從菜品的採購,葷素搭配以及後廚衞生等方面都進行嚴格把控,確保送到居民口中的飯菜安全可口、營養豐富。”食堂負責人郝芳芳説道,“我們的初衷就是為居民辦實事,讓我們的‘小食堂’服務大民生,不斷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滿意度。”
“由於子女在外地工作,我和老伴每天早晨到河邊跑步鍛煉後,趕在中午飯點前來到社區服務中心,和老友們聊聊天、下下棋,享受愜意的時光。”環州北路社區居民陶亮説,社區食堂不僅提供了優質的餐飲服務,而且成為大家交流互動的重要場所,為居民生活打開了“新窗口”。
社區食堂的成功運營,解決了社區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使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有親和力,提升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幸福感。“今後,我們將繼續圍繞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以群眾滿意為宗旨,加強社區組織建設,統籌社區工作力量,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書寫社區治理‘大文章’,以實際行動解鎖群眾‘幸福密碼’。”環城鎮黨委書記白俊虎講道。
近年來,環縣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以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村級互助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為依託,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升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打造縣、鄉、村三級老年人助餐示範點,全面做實做細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