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12月17日電 題:林深草密 扮靚隴原
王生元
甘肅,東西橫跨1600余公里,似一柄玉如意鑲嵌在大西北。這裡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地域差別顯著,林草資源豐富。
林草資源保護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壯美祁連山。王生元攝
近年來,甘肅省林草系統持續提升林草治理能力,全省呈現綠化版圖逐步擴大、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縮減、林草生態建設質量明顯提升的良好態勢。
厚植草原生態底色
甘肅省草原總面積2.117億畝(2022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位居全國第五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3.1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肅省內最大的高寒草甸分佈區,草原總面積達2649.25萬畝。

這是甘南草原(資料圖片)。
然而受氣候變暖、鼠害以及超載過牧等因素影響,2014年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公布的數據顯示,甘南部分草原出現沙化、退化現象,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甘南州先後實施退牧還草、鼠害綜合防治、沙化草原(黑土灘)綜合治理、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和草牧業試驗試點、中央財政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重點工程項目,進行了全方位綜合治理和系統修復。”甘南州林業和草原局草原保護建設科科長安小偉説。

甘南州瑪曲縣尼瑪鎮貢瑪村的牧民給草原牧場增肥養護(資料圖片)。王生元攝
瑪曲縣是草原生態修復類工程實施的重點區域,全縣幹部群眾持續行動,採用“阻、固、輸”相結合的辦法,治理沙化草地;以生物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輔,通過鼠害防控、補播牧草、撒播肥料、後期管護等措施綜合治理退化草地,摸索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模式。
據草原動態監測和衛星遙感數據顯示,2023年甘南州天然草原每畝産草量428.96公斤、草群高度23.1厘米、植被蓋度達97.14%,産草量較“十二五”前提高了38.4%。
“天下白牦牛,唯獨天祝有。”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祁連山東端,處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草地面積達473.19萬畝,接近該縣總面積一半。
“有好草場才能養出好白牦牛。”天祝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唐培皇説。然而,本世紀初,天祝縣部分草原處於退化狀態,生態功能減弱。

天祝縣松山鎮的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試驗田裏生長的牧草。(資料圖片)王生元攝
“你們看,修復前的草低矮枯黃,且土地裸露較多,而修復後的草株型緊密,莖葉茂盛。”唐培皇説。在天祝縣松山鎮的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試驗田裏,天祝縣林業和草原局的科技人員尋找適合當地生長的草種,為天祝大規模修復草原生態系統提供科學參考。
2022年至2024年,“武威市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被納入“三北”六期工程三大攻堅戰重點項目,天祝縣在松山、華藏寺、祁連等8個鄉鎮完成退化草原修復治理120萬畝。
近年來,甘肅省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草原植被恢復等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通過圍欄封育、人工種草、補播改良、黑土灘毒害草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綜合措施,加大三北、祁連山、黃河長江流域等重點區域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力度。
2019年以來,甘肅省累計完成草原種草改良3230.39萬畝。加大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強化預警監測,年均完成草原鼠蟲害防治1000萬畝以上。
推動林業提質增效
武威市古浪縣的八步沙地處騰格裏沙漠南緣,曾經“沙騎墻,驢上房”是當地的真實寫照,這裡的群眾飽受風沙之苦。

1983年,“六老漢”一代治沙人在“地窩子”生火做飯(資料圖片)。八步沙林場供圖
為保護家園,20世紀80年代初,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的父輩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老漢”喝冷水、睡地窩鋪,人背驢馱將苗木、水和麥草運往沙漠治沙造林。
40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治沙造林30多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40多萬畝,栽植各類沙生植物3000多萬株。“除了生態效益,八步沙林場還積極探索發展沙産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郭萬剛説。
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場在黃花灘移民區流轉沙化土地1.25萬畝,栽植以枸杞為主的經濟林基地7500畝、梭梭接種肉蓯蓉1.06萬畝。在林區建設土雞養殖基地一處,目前年存欄2萬多只,經濟效益良好。

這是八步沙林場一角(資料圖片)。馬文雲攝
同時,八步沙林場還建設了觀光步道、觀景&等設施,推出沙漠探險、科普教育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處處長石學強介紹:“截至目前,甘肅省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035.8萬畝,其中營造林228.36萬畝、種草改良529.25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278.19萬畝。”
築牢西部生態屏障
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祁連山冰雪融水滋養着戈壁綠洲河西走廊,其複雜多樣的複合生態系統使祁連山成為野生動物遷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樂園。

巍巍祁連山(資料圖片)。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供圖
近年來,甘肅以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為契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健全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制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同時,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積極爭取信息化建設項目,以“看得見、管得住”為目標,以林地“一張圖”數據庫為基礎,持續完善和優化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台,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在資源管理、森林草原防火、生態監測、綜合業務等方面的應用,全面提升保護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管護員進山巡護(資料圖片)。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供圖
如今,祁連山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態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多年難覓蹤跡的珍稀物種頻頻現身。
“剛開始,能拍到雪豹就很滿足了。現在由於雪豹種群數量增加,拍攝到的畫面素材多了,質量也更好。”多年來,祁連山管護中心野生動植物管理科科長馬堆芳經常深入山林,撥開荊棘遍佈的樹叢,觀察泥土上的足跡、糞便和毛髮,憑藉這些“笨辦法”調查收集野生動物信息。2020年6月,馬堆芳主編出版了《甘肅祁連山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圖鑒》。
據調查統計,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9目80科35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雪豹、荒漠貓、野牦牛等2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猞猁、藏狐、棕熊等64種。

雪豹現身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阿勒騰鄉境內高原。高宏善攝
目前,祁連山管護中心在保護區累計布設紅外相機1000余&次。馬堆芳説:“能不斷拍攝到雪豹、白唇鹿、馬麝等野生動物種群,説明它們生活環境良好、食物充足,數量在持續增加。”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裴雯&&:“下一步,祁連山管護中心將堅持以祁連山生態保護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提升現代化管理能力和科研監測水平,持續加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切實守好築牢祁連山這道國家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