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天麻的“掘金之旅”——康縣發展天麻産業壯大林下經濟-新華網
首頁> 正文

一顆天麻的“掘金之旅”——康縣發展天麻産業壯大林下經濟

2024-12-09 09:24:1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一顆天麻的“掘金之旅”——康縣發展天麻産業壯大林下經濟

  眼下,康縣萬餘畝林下天麻迎來了豐收。山間地頭,農戶們忙着採挖、分揀、加工、銷售天麻,忙得不亦樂乎。

  康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常年氣候溫潤。秀麗山水間,孕育出了個體肥厚、飽滿圓潤等品質上佳的天麻。

  近年來,康縣從天麻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天麻種植、加工、銷售全産業鏈發展。小小的天麻,不僅成了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銀疙瘩”,更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育好一顆天麻——優育優種促增收

  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康縣陽壩鎮天麻高標準種植示範基地裏,樹木鬱鬱蔥蔥,金黃的樹葉鋪滿林間的土地。

  一大早,聚康源天麻育種基地主要負責人赫金全就帶領幾十名農戶來到林下天麻種植基地,開始采收天麻。農戶們小心翼翼地挖開落葉和腐殖層,抹去黑泥後,把天麻撿進背簍。“今年我們一共種了350畝,管護比較好,再加上林下環境適合天麻生長,預計能收50噸。”赫金全高興地説。

  陽壩鎮立足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林下天麻種植。赫金全告訴記者:“天麻品質好,除了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種子。”

  近年來,聚康源天麻育種基地採用林下育種和連棟溫室層架式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等現代化育種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破解了傳統天麻種植“種一地、換一地、歇三年”的難題,確保了天麻種源純正、高産穩産,讓天麻的品質從源頭上就有了保證。

  據了解,該基地每年為麻農提供優質天麻種子5萬斤以上,提供就近務工崗位50余個,實現聯農帶農年均收益達207萬元。

  “我們利用好資源孕育好品種,再把好品種轉化為好産品和好品牌,爭取把天麻這一土特産打造成鄉村富民産業。”康縣菌藥産業發展中心主任楊廣孝説,康縣大力投入資源,加強科技研發,推動天麻種植,育種朝着規模化、標準化邁進。

  目前,康縣天麻主産區涉及7個鄉鎮61個村,麻農5000余戶,種植面積穩定在萬畝左右,畝均收入達6萬元以上。

  吃透一顆天麻——精深加工提效益

  一顆天麻,究竟能夠加工出多少種産品?

  康縣三河壩鎮農業産業園區給出的答案是近20種。

  “轟隆隆,轟隆隆……”日前,走進位於三河壩鎮農業産業園區的康縣鮮意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遠遠就聽到了機器的轟鳴聲,分揀、清洗、蒸煮、切片、烘乾,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活着,在生産車間內,記者近距離觀察到了一顆天麻的“裂變”之旅。

  在公司廠區,一筐筐個大飽滿的鮮天麻,經過分揀、清洗、蒸煮、切片、烘乾等工序,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被分為切片、天麻塊、幹天麻等材料。

  近年來,康縣緊抓“藥食同源”契機,開發即食天麻、保鮮天麻、天麻蜜餞、天麻掛麵、天麻壓片、天麻酒等産品,使得天麻的身價倍增。同時,精深加工從天麻中提取出天麻粉,使之身價飆升。

  “以前按‘噸’賣,現在論‘斤’賣,每斤天麻粉的價格在500元左右,大幅提高了産品的附加值。”康縣鮮意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利軍説。

  康縣把提高天麻附加值作為提升經濟效益的引擎,推動農産品由“初字號”向“精字號”轉變,全力做好産業增值大文章,推動天麻産業由單一向現代化、生態化、集聚化發展。

  目前,全縣有天麻種植、加工、銷售企業(合作社)近20家,首家百萬袋(瓶)“兩菌”生産企業投産運營,天麻粉、天麻酒、天麻蜜餞等精深加工産品遠銷全國,2023年天麻産值達3.5億元。

  如今,康縣用精深加工這把“金鑰匙”打開了天麻系列産品的市場大門,讓一系列“土特産+”成為火熱潮品,為天麻産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做優一顆天麻——精琢細磨樹品牌

  一直以來,康縣天麻以品質上乘、綠色健康、藥食同源等優勢,成為周邊消費者選購的“山珍寶貝”。

  産業要發展,品牌是關鍵。近年來,康縣聚焦打響“康縣天麻”品牌,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力爭實現康縣天麻出山“破圈”。

  康縣運用國內各大主流媒體&&,讓“康縣天麻”“乘雲”出山,並在央視各頻道滾動播出康縣天麻公益廣告片。同時,結合當地美食文化,借鑒了多種料理方法,打造出了極具康縣味道的天麻宴、天麻小吃,成為當地的一張特色美食名片。

  11月初,康縣天麻産業投資交易洽談會在康縣陽壩鎮舉辦。會議致力於天麻的種質保護、科技研發、藥食同源的探究和交流,通過業內外的廣泛宣傳,進一步擴大了“康縣天麻”品牌的影響力。

  “近年來,我們以‘康縣天麻’品牌為核心,依託‘隴貨入陜’‘隴貨入珠’等活動以及電商企業&&觸網宣傳,實現了天麻産品線上推廣、線下融合發展,産業品牌化路徑越走越清晰。”楊廣孝告訴記者,目前“康縣天麻”遠銷廣州、上海等地,實現生態效益、品牌價值和經濟效益的“三豐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通訊員 陳 佳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