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 可感可及——蘭州市優服務強治理惠民生綜述-新華網
首頁> 正文

民生幸福 可感可及——蘭州市優服務強治理惠民生綜述

2024-12-08 08:28:18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民生幸福 可感可及——蘭州市優服務強治理惠民生綜述

  冬日漸寒,氣溫走低。進入11月,蘭州“供暖季”開啟,一場“訪民問暖”行動也隨之拉開序幕:

  城關區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組成了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供暖別“凍”隊,上門入戶問暖、護暖;

  在七里河區彭家坪鎮,政府工作人員走訪發現一小區供暖管道運行異常,第一時間安排維修,48小時後恢復供暖;

  安寧區街道社區為居民送去“供熱便民服務卡”;

  ……

  “訪民問暖”,問的是暖氣的熱度,答的是一座城市的服務溫度。

  民生為大,民生為要。近年來,蘭州市聚焦強省會行動目標任務,堅持黨建引領“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用心用情用力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寫下了可圈可點的民生答卷,托舉起可感可及的民生幸福。

  用精細服務激發基層活力

  “小程,我家購買的適老化改造産品制氧儀到了,補貼怎麼申請?”

  “阿姨,您把發票交給我,申請手續我們幫您辦。”

  最近,隨着蘭州開始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蘭州市安寧區棗林西社區專職網格員程婷婷忙着為轄區居民代辦幫辦相關事項。

  棗林西社區老人多,適老化改造需求大。為了幫助轄區居民及時享受利好政策,程婷婷和社區其他網格員上門入戶送政策,耐心細緻做工作,收穫了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棗林西社區被劃分為12個網格,有居民5600余戶共1.1萬餘人,配備了11名專職網格員和55名兼職網格員。在這裡,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熱心居民、大學生志願者都是網格服務力量。從收集社情民意到排查安全隱患,從化解矛盾糾紛到代辦公共服務,社區為居民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努力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今年,蘭州市先後調整優化城市社區網格3429個,按照“1+4+X”模式配備民輔警、物業人員、新就業群體等兼職網格員,全市目前有社區工作者8300余名,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93名。

  時下,位於永登縣大同鎮郭家墩村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進入冬季休整期,在此務工的村民們正在整地、澆水,保證土壤墑情,為來年播種作準備。

  “2022年,我們引進這家企業流轉村民土地種植有機蔬菜,目前基地年産有機蔬菜0.6萬噸,産值1.2億元,帶動村民增加土地流轉收益150萬餘元,帶動100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村集體增收70萬餘元。”永登縣大同鎮郭家墩村黨支部書記龍寶海告訴記者。

  基層有活力,發展添動力。近年來,郭家墩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為發展富民産業鋪平了道路。

  企業引進之初,為解決土地流轉等難題,龍寶海和村“兩委”班子、網格員、黨員幹部上門為村民講土地流轉政策、産業政策,算土地賬、經濟賬,最終難題得以解決、矛盾得以化解,企業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前不久,郭家墩村迎來今年的“分紅日”,村集體為全村1500余名村民分紅30余萬元。

  郭家墩村的産業發展新圖景,折射出的是蘭州市基層治理的新格局、新成效。

  今年以來,蘭州市深入開展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過硬行動,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夯實基層基礎的重要抓手,以産業振興激發鄉村活力。前三季度,蘭州市村均集體經濟收入35.66萬元,同比增長28.09%。

  讓愛的陽光照耀千家萬戶

  今年,在七里河區阿幹鎮,李珊(化名)和幾位愛心人士共同度過了自己18歲的生日。

  2013年,李珊的母親因病離世,2022年父親又因病去世,她成為一名孤兒。

  “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啟動後,七里河區及時將李珊納為結對關愛對象,由七里河區結對幹部進行幫扶。

  結對幹部時時關注李珊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的李珊帶去了家人般的溫暖與溫情。

  李珊父親離世前,曾以家庭名義申請了公租房,這本是對家庭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但父親去世後,當時還是一名高中生的李珊無力承擔房租、物業等費用,最終欠款金額累積到9000余元。得知這一情況後,結對幹部動員親友、&&愛心企業籌集善款,為李珊繳清了所欠費用,極大減輕了李珊的經濟負擔。

  今年,為方便李珊上學,結對幹部又幫助她調整了住房,還承擔了李珊的房費、天然氣及水電等各項費用,並幫助配置傢具、生活物品等,確保李珊不會再次因無力承擔生活開支而産生壓力,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學習。

  18歲的生日燭光中,感受到愛與溫暖的李珊,眉頭舒展。

  真心的關愛、真情的幫扶,成就了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也展現了蘭州萬名結對幹部的責任與擔當。

  “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實施以來,蘭州市共有1.29萬名幹部參與結對關愛行動,結對幫扶關愛對象1.4萬餘人,累計開展&&交流9萬餘次,落實政策6萬餘件,幫助解決困難3萬餘個,幫辦實事3.7萬餘件,資助資金390萬餘元。

  愛心善舉不止於此。

  機關幹部“返鄉走親”、鄉鎮幹部“駐村連心”、村社幹部“入網知心”、村居黨員“聯戶交心”……為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用腳步丈量民情,蘭州還組織開展“一親三心”活動,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宣講政策、推介蘭州,化解矛盾糾紛、興辦惠民實事。

  城關區高灘村社區“一親三心”工作隊日常走訪時發現,社區部分道路存在泥土裸露、坑洼不平、積水等問題,影響居民出行。工作隊收集社情民意,詳細勘察路段,積極協調建設單位硬化道路,解決居民出行問題;

  紅古區礦區街道二坪&社區“一親三心”工作隊針對轄區老年人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難題,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和獨居的老年人提供認證服務,把服務窗口延伸到群眾家中,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

  皋蘭縣水阜鎮深入開展“一親三心”關愛行動,探索實踐“鄉賢+”新模式,迎回鄉賢,成功引進農業産業項目,發展富民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

  今年以來,蘭州市組織2.1萬餘名黨員幹部深入開展“返鄉走親”活動,開展政策宣講3100余場(次),對接&&鄉賢2100餘人次,辦理群眾問題訴求和意見建議2.14萬件。組織1.9萬餘名村(社區)居民黨員與轄區群眾&&結對,為群眾辦實事9000余件。

  依偎在母親河懷抱中的蘭州,愛心氛圍日漸濃厚,愛的力量不斷傳遞。

 以安全安定提升幸福指數

  走進永登縣綜治中心的群眾接待大廳,勞動保障、訴訟服務、信訪接待等12個接待窗口劃分明確,金融借貸糾紛調解室、土地權屬糾紛調解室、法律服務室、心理諮詢室等功能室配備齊全。

  “我們整合打造了集信訪接待、諮詢服務、矛盾化解、賦強公證、心理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做到綜治中心實體運行、實戰導向、實效為先。”永登縣綜治中心主任陳紅然説。

  陳紅然介紹説,基層法庭經常遇到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案件,這些案件背後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安定和諧,“案小”但責任不小。

  排除“小隱患”、立足“小案件”、做實“小中心”、化解“小矛盾”、優化“小環境”……近年來,永登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實綜治中心、網格管理、“三調”對接、信息平台4個“實戰化”和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公證服務中心、勞動保障維權服務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全面夯實主動創安、主動創穩堅實底板。

  今年以來,永登縣攻堅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風險48件,受理群眾訴求16.3萬餘件,辦結率100%,錄入矛盾糾紛1.6萬餘件,化解率100%,辦理服務事項4萬餘件,辦結率100%。

  平安,是改革發展的基石,是人民群眾福祉所繫。近年來,蘭州市深耕基層治理、深化為民服務,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着力防範化解各類矛盾風險,在推動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善作善成、見行見效。

  “誰家發生矛盾,董姐總是第一時間上門去做工作。”

  “跟董姐在一棟樓上,反映問題很方便!”

  ……

  居民口中的董姐,今年60歲,是西固區山丹街道東路社區的居民,也是蘭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先鋒路派出所社區警務團隊的一員。

  “吸納像董姐這樣熱心、人緣好的居民群眾加入我們警務團隊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先鋒路派出所副所長邢銳説。

  以社區民警為隊長,由物業人員、保安員、社區工作者、樓院長等多方力量組成的警務團隊,是橋梁,是紐帶,更是平安前站。警務團隊建成後,西固分局轄區矛盾糾紛、群眾求助得以快速高效調處解決,可防性案件持續下降,非警務警情佔比同比下降35%。

  今年以來,蘭州市公安機關3個派出所獲評全國“楓橋式”派出所,4個派出所獲評全省“楓橋式”派出所,打造了780余支社區警務團隊,發動4萬餘人參與群防群治,涌現出了“公安藍+志願紅”服務隊、西湖藍盾義警隊、反詐聯盟、同心衛士等群防群治品牌,“田字型”基層社會治理效能不斷凸顯。

  平安底色越亮,幸福成色越足。一項項務實舉措中,有蘭州市紮實推進幸福蘭州、法治蘭州、平安蘭州建設的堅強決心;一個個鮮活案例裏,有蘭州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質生活的美好未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蹇勇德 李欣瑤 彭雯 石丹丹 薛 硯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 靜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