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近年來,高&縣錨定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奮力推動鞏固脫貧成果上&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實效。
走進巷道鎮小寺村弱水南院生態文化旅游新村示範點,一棟棟頗具江南水鄉風格的黛瓦白墻民居映入眼簾,成為西北冬季單調背景中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線。該示範點共建造一層和二層起脊房屋114棟,同步架設了污水管網和天然氣等基礎設施,村民們已陸續裝修入住。“我們村的房屋、道路、綠化帶都建設的非常好,比城裏樓房住着舒服!”村民趙立明高興地説。

規劃好才能建設好,建設好才能治理好。高&縣按照“沿線布局、連片設點、整村推進”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和鄉村建設五年行動,高標準打造了上莊村農文旅融合型、太安村産業帶動型、紅山村風貌提升型、東聯村創新引領型、小寺村城郊融合型等鄉村振興新建示範點74個,全縣20戶以上連片新建示範點的村達到44個,創建省、市級“和美鄉村”4個,省級鄉村建設示範鎮1個、示範村30個,改造農村舊房16166戶、拆除空置房屋3370戶,全縣71%的農房分期分批得到改造提升。
今年,駱駝城鎮梧桐村按照“科學布局、人畜分離、産業融合”的思路,對26戶群眾房屋、圈舍、飼草棚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同步搭建鋼架溫棚52座,棚頂配套安裝了光伏電板,形成“農牧光”小區。群眾每年在自家院內就能享受到溫室、養殖、光伏産業帶來的“多重收入”6萬元以上。“三個女兒都出嫁了,有了這份産業,以後我們老兩口不愁了。”説起村上的項目,村民趙文金豎起了大拇指。據悉,“梧桐模式”已被寫入張掖市“八改”方案予以推廣。

高&縣始終把産業興旺作為鄉村建設的中心任務,以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穩定增收為目標,連續16年&&縣委1號文件,支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農業強縣。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引進培育三豐農業、鑫達智慧、燕塘傳祁等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60家,建成糧食作物、高原夏菜、玉米制種、精品辣椒、設施西瓜等規模化特色産業基地17個、面積達6.63萬畝,蔬菜、制種等優勢特色産業面積達42萬畝以上。深化城鎮個體工商戶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量身打造了支持鄉村産業振興的創業擔保貸款“産業貸”,累計為1790戶農戶發放貸款3.3億元,緩解了農村創業資金壓力,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了基礎。
連日來,高&縣合黎鎮五四村田間地頭熱鬧非凡。一台&秸稈打捆機來回穿梭,“吞入”散落秸稈,“吐出”一串串長方形草墩,它們將成為村裏牛羊過冬的“口糧”。這些秸稈打捆機來自村集體新成立的億豐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戶只需給村委會打一個電話,就能上門服務。“公司有拖拉機、收割機、秸稈粉碎機等各類機械,為農戶提供耕、防、收各階段‘一條龍’服務,每年能提供3至4個務工崗位,村集體收入增加10萬元以上,下一步打算將公司業務範圍擴展到全鎮。”五四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建明對集體經濟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高&縣以“集體創收、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工作,採取村集體自主經營和引進企業等方式喚醒“沉睡”資産,探索建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母公司+産業子公司”和“産業子公司聯合+母公司”的村級集體公司化運營總體架構,讓資源資産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通過“單村獨資”“多村合作”“整鎮組團”等方式組建村級集體性質公司28家,實現經營收入1471萬元,帶動13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2798萬元、村均20.5萬元,有效實現了村級集體和農戶增收雙贏。
在黑泉鎮新開村村民祁玉蘭家中,她正在為婆婆做腿部按摩,這已經是她照顧偏癱婆婆的第九個年頭了。“兒媳婦比自家丫頭還好,沒有她,我沒辦法生活。”祁玉蘭任勞任怨、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婆婆殷會蘭看在眼裏,疼在心裏。2024年,祁玉蘭被評為全鎮孝善典型。在黑泉鎮,像祁玉蘭這樣的典型事例還有很多,感染帶動了更多人加入愛老、扶老、敬老的行列中。

建設生態宜居和美鄉村,既要體現“外在美”,也要體現“內在美”。高&縣不斷探索符合鎮、村實際的“三治”結合新模式、新路徑,總結提煉形成了“民情快遞”工程、“一核多元四共聯動”等鄉村治理新模式,矛盾糾紛“四級七天”調解工作法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培樹“文明家庭”“道德模範”等各類先進典型1.2萬餘人(戶),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34人榮登“甘肅好人榜”,累計創建全國、省市縣級文明村鎮111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率達70%以上。紮實開展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領域突出問題整治,讓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