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入最基層 走進最前線——甘肅博士後科技服務團赴天水隴南開展科技服務活動
“一竿子插到底,我們到最基層去。”
初冬時節,由甘肅省科學院組織的甘肅博士後科技服務團前往天水市、隴南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鄉鎮農民合作社開展本年度第二次科技服務活動。
20余名博士後科技服務團的成員圍繞現代農業、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方面開展技術指導、項目對接、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的現場科技服務,“1對1”“面對面”與對接單位深入交流,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與生産實踐緊密結合,針對基層單位提出的問題共同分析、研商對策,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走進天水市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成員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生産經營和技術研發狀況,與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探討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為企業出謀劃策,助推企業産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博士後科技服務團相關負責人説:“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我院傳感技術研究所從事的傳感器、芯片研究高度契合,雙方之前就有合作基礎,這次服務團成員中有近兩年新入職的博士、博士後,讓他們來現場直觀感受一下,並從交叉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究選題和立項的探討,開展與企業聯合攻關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天水市成紀藥業有限公司,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成員走進車間進行現場實地採樣,採集了試驗樣品。
劉怡瑤博士説:“我要把這些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樣品分析、成分提取,為企業的藥材加工全流程提供準確可靠的科學依據。未來的工作中,我會嘗試在自己擅長的藥學研究領域中,充分利用本地道地藥材的優勢,將中藥材産品開發作為主要工作方向,根據得出的結果將先進新技術融於傳統中藥材的改良中。包括提高中藥材的藥效或降低其毒性,並尋找更多適應治療領域,重點開展藥食同源相關藥材保健品的開發。”
這次科技服務活動讓初入職場的劉怡瑤獲益匪淺,她説:“通過本次活動,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對本土産業需求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對未來工作方向有了新的設想和安排。之前在學習階段,更多關注的是在理論上的鑽研和創新。通過這次服務活動,我充分認識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才是科研工作的本質和使命。”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與企業的交流中,我們發現目前中藥企業在中藥材乾燥房、溫室大棚的建設方面存在溫度、濕度控制難的問題,今後可開展太陽能乾燥和製冷相關課題,為建設智慧大棚提供新思路。”韓立娟博士説。
離開天水,前往隴南市康縣。在康縣佳紡蠶桑開發有限公司,博士後科技服務團的成員聆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
“我們可以合作,在種植金耳、桑黃時添加桑葉、桑枝,從而讓它們的肥料更足。”
“對!還可以通過特異營養成分的檢測,協助企業打造自有的專屬品牌。”
……
博士後科技服務團的成員們興奮地探討着自己的設想。
在康縣三河壩鎮,博士後科技服務團針對生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企業的發展重點、技術升級難點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建議,對三河壩鎮特色農業及産業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建議。
趙玉卉博士説:“在與隴南雙聚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加工車間技術人員交流後,我們得知,天麻的病蟲害嚴重影響了天麻的品質,我們可以在天麻病蟲害防治方面開展相關研究。另外,天麻存在嚴重的連作障礙,我們可以從天麻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方面着手進行研究,為天麻在康縣的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這是一次增進科技工作者和企業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科研人員在此次活動中積累了許多探索性的方案和思路,也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服務社會的橋梁。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累計走進企業和農民合作社10家,提供現場技術指導6次,針對企業和合作社面臨的技術難題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企業4家。
甘肅博士後科技服務團不僅是科研成果的“播種員”,更是成果轉化的“宣傳隊”。在此次活動中,他們走到種植戶身邊,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提升省科學院科技創新研發與實際應用轉化能力,更大力度推動全省強科技行動取得實效。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