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 | 甘肅武威:多元幫扶為殘疾人打開“希望之窗”-新華網

國際殘疾人日 | 甘肅武威:多元幫扶為殘疾人打開“希望之窗”

2024-12-03 21:44: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12月3日電(劉欣瑜)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通過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愛心屋”助殘就業項目等一系列舉措為殘疾人兜住民生底線,織密“幸福網”。

  武威市民勤縣兒童文學作家劉海雲的家,是西北農村典型的平房。然而院內有一間小屋格外醒目,那是劉海雲的書房。走進書房,裏面整齊擺放着電腦、書架等,大大的玻璃窗“吸”滿了午後的陽光,整間房子嶄新而又明亮。

  1983年,劉海雲出生在民勤縣三雷鎮三陶村。八歲時的一場車禍,造成她雙腿殘疾、脊椎強直,不得不從小依靠拐杖走路,無奈只接受了中學教育。

  面對如此遭遇,年幼的劉海雲一度絕望。書籍,成了至暗時刻中支持劉海雲渡過難關的重要精神力量,不僅陪伴她熬過疼痛和絕望疊加的歲月,也引領她最終走上寫作的道路。

  劉海雲展示自己的作品。新華網(劉欣瑜 攝)

  現在,劉海雲的家中輪椅、拐杖、康復輔助器具等設施一應俱全,家中院落的地面硬化和進出門的無障礙設施改造也使得她進出家門方便許多。

  劉海雲創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離不開甘肅省各級殘聯、婦聯以及共青團等單位的幫助。“若沒有他們的幫助,我肯定享受不到這樣的生活和寫作環境。”劉海雲説。

 劉海雲在自家院子裏看書。(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武威市殘聯始終把殘疾人的冷暖挂在心上,從改善殘疾人居住環境、方便殘疾人生活、補償殘疾人身體功能缺陷入手,依託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數據,認真分析評估有無障礙改造需求的殘疾人家庭,推動為民辦實事項目提質增效。

  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29歲的甘鈺川在天祝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甘鈺川因為出生時早産被診斷為腦癱後遺症,連直線都走不了。為了克服消極心態,他努力參加體育訓練,並成為了一名自行車運動員。自行車的車輪好似他的雙腿,可以讓他重新奔跑。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甘鈺川的這項技能被武威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王麗英發現。在武威市殘聯推薦下,甘鈺川經過專業訓練後,連續參加了甘肅省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並且都取得了名次。

  儘管人生有了新的經歷,但甘鈺川本人一直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三年前,他來到天祝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在這裡結識了新朋友,學會了手工製作、繪畫等技能,也開始喜歡唱歌。

 甘鈺川(左一)在天祝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練習繪畫。新華網(劉欣瑜 攝)

  天祝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負責人文天琪説:“甘鈺川這三年變化太大了,整個人開朗了不少。”

  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不僅解決了殘疾人融入社會難的問題,還為他們提供了輔助性就業機會,以及康復訓練、生活技能培訓、文化體育活動等服務,有效減輕了家庭的照護負擔。

  在天祝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殘疾人婦女在縫製鞋墊。新華網(劉欣瑜 攝)

  在甘肅,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得以融入社會,實現自我成長,獲得“穩穩的幸福”。

  近年來,甘肅省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部署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推動全省殘疾人生産生活狀況持續改善。下一步,甘肅省將繼續精準落實保障政策、持續擴大就業支持、精準精細開展服務,提升殘疾人發展能力、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完)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