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瞰”隴之南】古老鄉俗點亮山鄉振興路-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再“瞰”隴之南】古老鄉俗點亮山鄉振興路

2024-11-21 16:50:3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11月21日電(記者郎兵兵、王俊傑)初冬時節,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色彩斑斕,川壩地帶菜畦綠意蔓延,美不勝收。這裡曾隱匿在群山褶皺裏鮮為人知,但近年來憑藉其獨特的民俗文化受到游客青睞,成為文旅融合點亮鄉村振興之路的例證。

  驅車從文縣縣城出發,沿着河畔公路蜿蜒前行,直到看見一對腳踩立柱的白公雞雕塑“把守”的山寨大門時,便知是到了鐵樓鄉草河壩村。

  步入村內,紅檐白脊的木屋依山而建,屋頂點綴的白色羽毛裝飾十分醒目,廣場上則豎起一根根刻有面具的立柱……鐵樓鄉黨建辦主任兼草河壩村包村幹部班志軍介紹,生活在這裡的群眾能歌善舞,其獨具特色的面具舞“池哥晝”、火圈舞、敬酒歌等古老民俗文化流傳至今。正月裏每當“池哥晝”跳起,村村寨寨熱鬧非凡,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飾載歌載舞。

  然而,由於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鐵樓鄉大部分山寨一度是當地貧窮的地方之一。“過去確實沒眼看。”67歲的曹代林回憶過往直搖頭,他曾擔任過草河壩村黨支部書記。

  近年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文化保護,草河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樸村落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有些游客一住就是一個星期。

  “這裡的風俗既承載着獨特的鄉愁,也蘊含着推動村落經濟發展的潛能。”班志軍説,近年來鐵樓鄉乘勢而上,積極創建白馬河4A級旅游景區,開辦民宿、農家樂,編排大型原生態實景演藝《達嘎情韻》,發展起紅紅火火的鄉村旅游業,幫助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自2016年以來,鐵樓鄉累計接待游客約70萬人次,旅游綜合創收達6000余萬元。

  62歲的草河壩村村民余布秀受益於旅游業的發展。她是當地民俗文化表演隊的一員。她説:“現在村裏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跳池哥晝、唱敬酒歌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既能傳承弘揚我們的特色民俗文化,又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在草河壩村民俗旅游文創産品銷售中心,記者看到當地居民特有的服裝、面具、首飾、鞋墊、千層底布鞋等300余種商品琳瑯滿目。

  “傳統上,每件‘池哥晝’面具在完成儀式後都會被封存起來,直到來年舉辦活動時再啟用,但現在我們也開發了一些面具文創産品,以便滿足游客需求。”這家文創産品店負責人肖亮説,旅游旺季游人如織,賣得最好的一年,文創産品銷售額達到了30余萬元。

  2022年1月13日,在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寨科橋村,婚禮宴席結束後賓客到村寨中走親訪友。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鐵樓藏族鄉草河壩村、入貢山村、案板地村、強曲村、新寨村5個白馬山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加大對傳統古建築及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力度,走全域旅游發展之路,讓白馬山寨的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鐵樓鄉黨委書記楊歲榮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