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夏州:扛牢上游責任 讓一河綠水出河州
藍天白雲,碧波蕩漾。
位於永靖縣的劉家峽水庫高峽平湖風光旖旎,候鳥紅嘴鷗在湖面自由翱翔,游人漫步在蜿蜒的岸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劉家峽水庫湖岸線長達55千米,水域面積達130萬平方千米,不僅為水力發電提供了充沛的動能,也為永靖縣和蘭州市的百萬人口提供了乾淨可靠的飲用水水源。
“劉家峽水庫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氨氮類,設備檢測數值遠低於國家標準,達到一類水質。”劉家峽水庫重點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綜合監測站第三方運維工程師宋賢德介紹説。
去年9月,臨夏州生態環境局與甘肅省臨夏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共同建設的劉家峽水庫重點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綜合監測站投入運行。監測站集成了多種水質檢測智能設備,對庫區57項指標進行自動監測,水環境質量一目了然。
“我們通過對劉家峽庫區水質實時監測,研判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提高預警預報能力,防範水環境風險,確保黃河上游水生態環境安全,實現一河綠水出臨夏。”臨夏州生態環境局永靖分局副局長姬建強説。
黃河干流臨夏段河長124公里,佔黃河全長的2.3%,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近年來,臨夏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推動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融互促。
在秋季汛期,臨夏州生態環境局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與治理,加強劉家峽庫區水質監測,加大入河排污口動態化、常態化、靶向化排查整治監管力度,為黃河上游水源保護、河湖跨界聯保共治打好基礎。
“工作人員每月對排污口水質進行檢測,同時及時排查清理水體周邊的環境衞生,確保水質達標。”臨夏州生態環境局永靖分局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劉鋮説。
為保護劉家峽水庫的秀美生態,加速推進劉家峽庫區北岸綜合治理,永靖縣投資8600多萬元,興建黃河沿岸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工程,從源頭上杜絕城鄉污水流入黃河。
今年上半年,永靖縣古城新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及配套管網項目運行,對保護黃河水質發揮了重要作用。永靖縣古城新區污水處理廠副廠長羅海斌説:“經過擴建的污水廠處理容量提升了一倍,尾水執行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達到一級A標準。”
同時,臨夏州嚴格落實河湖長制,8縣市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省列園區、重點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均已建成投入運行,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州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飲用水水源達標率連續8年均為100%。
為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河道生態環境面貌,和政縣實施了牛津河流域(和政縣段)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推進當地水生態治理常態化。
“我們通過實施生態護坡、濕地修復、生態緩衝帶等工程,極大改善了水質水體,保障牛津河地表水水質穩定達標至地表水三類,實現水清、岸綠、堤固、河暢。”和政縣水務局副局長茍紅偉介紹道。
近年來,臨夏州圍繞打造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先行區目標,編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先後實施蘭西城市群生態建設重點項目48個、完成投資42.5億元。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認真推進重點領域清潔化、綠色化改造,嚴格執行各類項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環評准入制度,以實際行動堅決扛起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
臨夏州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馮祥安&&,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建設,加強劉家峽水庫等重點湖庫保護治理,從嚴從實整改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着力打造全省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先行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虎 通訊員 茍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