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之花在鎳都絢爛綻放——金昌市紮實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紀實-新華網

愛心之花在鎳都絢爛綻放——金昌市紮實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紀實

2024-11-07 09:57:3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愛心之花在鎳都絢爛綻放——金昌市紮實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紀實

  社會組織結對關愛捐贈儀式。

  幫扶單位積極開展金秋助學活動。

  永昌縣慧民通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開展服務活動。

  助殘就業“愛心屋”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

  結對幹部關愛困難重度殘疾人。

  金昌市檢察院結對幹部帶患兒適配助聽器。

  結對幹部與關愛對象共吃團圓飯。

  金昌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巡游出租汽車“95128”電召服務,幫助老年人便捷乘坐網約車,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金昌市婦聯組織實施“家家幸福一元捐”項目,並公開招募80名“愛心媽媽”,與留守、孤殘、困境兒童“一對一”牽手,為結對兒童提供學習、心理以及生活上的幫助,使孩子心有所慰、學有所教;

  全市殘聯組織為困難重度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和教育救助、家庭無障礙改造、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等服務,不斷提升殘疾人關愛服務水平;

  ……

  愛的陽光照耀千家萬戶。全省“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實施以來,金昌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結對關愛行動作為“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作為主動創穩、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區、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的有力抓手,舉全市之力開展愛心扶孤、愛心助殘、愛心濟困行動,通過“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以實際行動浸潤愛心、傳遞愛心、激蕩愛心,讓每一名困難群眾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愛心金昌全民共建 文明城市“成色更足”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顏值,而且體現在其內涵上。作為全國文明城市,金昌將結對幫扶、愛心建設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積極搭建&&,匯聚多元愛心力量,用仁愛之心、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全省“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啟動後,金昌市迅速行動,印發結對關愛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結對幫扶行動”和“愛心社會建設行動”兩項重點任務,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結對關愛行動領導小組。同時設立工作專班,負責落實結對關愛行動具體工作,明確4家牽頭單位和16家職能部門的職責任務,全市各級各幫扶單位與縣、區關愛辦形成雙向溝通銜接機制,精準摸排三類關愛對象底數,定期對系統數據進行比對、核實,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堅持“逢6上街”機制,在重大節日和重要節點,確定主題活動,組織所有幫扶單位和結對幹部集中開展入戶走訪,靶向解難,精準幫扶,確保幫到關鍵處、扶到急需時。廣大結對幹部切實將關愛對象的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帶着感情、帶着責任、帶着情懷,用心用情用力幫助關愛對象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自覺用愛心踐行為民初心。

  去年冬天,全市開展“三查三看三幫”主題幫扶活動,全力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安全過冬。今年元旦前,開展以“新年訪親送溫暖送祝福”為主題的“五個一”幫扶活動,為關愛對象送去了真摯關懷和美好祝福。春節期間,開展以“闔家團圓·情暖新春”為主題的系列幫扶活動,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2000多名幹部與關愛對象一起包餃子、炸麻花、拍“全家福”,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五一”前,開展“春風化雨·愛在金昌”主題幫扶活動,幫助關愛對象清理環境衞生、栽種菜苗,協調解決教育、就醫、康復、就業、住房等方面的問題。兒童節、端午節期間,開展了“過佳節,送溫暖”主題活動,600余名結對幹部集中開展走訪慰問,為關愛對象送去節日禮品和問候。8月份,開展了“踐初心、獻愛心,守望相助暖民心”結對關愛主題黨日活動,全市60多家市級幫扶單位800多名結對幹部集中開展走訪探視,以“金秋助學、汛期防洪、暑期防溺”為主要幫扶內容,幫助關愛對象解決各類生活難題,保障新學年學生如期入校;協助排查汛期安全隱患,切實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大力宣傳防溺水知識,督促落實暑期防溺各項措施。

  截至目前,省、市、縣(區)三級274個幫扶單位2272名幹部與全市2272戶2450名關愛對象結對認親。全市各級幫扶幹部累計開展&&交流2.14萬次,走訪探視1.49萬次,協調對接有關政策事項1.17萬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095個,幫辦實事3161件,資助資金(含物資折合)164.67萬元。

 愛心舉措精準可及 人文關懷“本色更濃”

  涓涓愛心匯聚成河,點點星光照亮未來。全市各級幫扶幹部常態化走進關愛對象家中,對照保障政策和責任清單,認真核對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基本養老保險、教育救助、醫療康復、住房保障、就業扶持7個方面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及時掌握關愛對象所思、所憂、所盼,力所能及提供資金和物資幫助,並堅持做到“四必到”,讓每一名孤兒都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茁壯成長,讓每一個困難重度殘疾人都能夠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就在身邊、幹部就是親人。

  永昌縣河西堡鎮結對幹部閆慶俊結對幫扶一名9歲的腦癱患兒。他先後15次入戶走訪和&&醫療機構,幫助患兒進行百餘次的康復治療和認知技能訓練。在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後,患兒智商評分由剛入院時的24分上升到現在的68分,性格、行為、學習、交流能力都有了顯著變化,讓孩子的父母和老師看到了希望。

  金昌市檢察院結對幹部張建明結對幫扶的是一名聽障兒童偉偉(化名)。自結對以來,他一直牽掛着偉偉的身體和學習,積極協調市殘聯和人工耳蝸生産企業,為偉偉植入人工耳蝸,使孩子的聽力從90分貝以上恢復到接近30分貝,讓孩子重獲聆聽世界的能力。

  金昌市殘聯結對幹部丁建新積極協調,幫助雙腿殘疾的關愛對象小陳解決住宿問題,給小陳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金川區委編辦電子政務中心結對幹部劉潤枝通過結對認親,成為孤兒小瑞(化名)無話不談的“愛心媽媽”。通過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孩子原本孤僻的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

  永昌縣城關鎮沙溝岔村有兩姐妹先天肢體殘疾,長期到外地接受康復治療,高昂的治療費和生活費用讓家庭不堪重負。在了解到這個家庭的困難後,民政部門及時給予臨時救助,殘聯組織將兩個孩子納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進行重點救助,協調將孩子從永昌縣轉入金昌市區的小學讀書,並幫助孩子父母在金昌找到穩定的工作。如今談起孩子,他的父母滿是感激與喜悅:“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孩子康復治療方便多了。我們能夠就近照顧孩子,還能務工增加收入。如果不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還有幹部們的幫助,不知道我們的日子怎麼過。”

  愛心建設擴面提質 民生答卷“底色更亮”

  圍繞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區,金昌立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大財政投入,實施一系列民生項目,&&一系列惠民政策,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固民生保障底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金昌市委、市政府把建設托育機構、村級互助幸福院,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公租房租賃補貼,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及困難殘疾人關愛服務等項目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內容,有效解決了“托育難”,空巢獨居老人“吃飯難”,殘疾人“康復難”、“出行難”,困難群眾“住房難”、“就業難”等問題。

  行業部門各盡所長、各顯其能,認真研究謀劃針對三類關愛對象的特殊照顧政策,找準關愛“發力點”,架起幫扶“連心橋”。

  全市民政部門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強化低保擴圍增效,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司法部門組織法律服務人員全覆蓋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建立特殊困難群眾“一人一檔”法律服務檔案,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三類關愛對象申請法律援助實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諾制,對老年人、殘疾人、特困供養戶等特殊群體依法減免相關服務費用。

  衛健部門選派40多名優秀醫師常態化開展送醫上門服務,為三類關愛對象免費提供衞生健康巡診服務,並實施市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方式,有效減輕關愛對象就醫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

  人社部門開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對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登記失業人員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制定“一人一策”援助計劃。目前已幫助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城鎮低保戶等80餘人實現就業。

  一個溫暖有愛的城市,從不缺少善良和正能量。近段時間,在4A級景區紫金花海,在繁華熱鬧的街角,在居民小區的醒目處,多了幾處愛心滿滿的小屋,這些小屋就是省殘聯扶持項目——助殘就業“愛心屋”。“愛心屋”項目既能更快地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融入社會、改變生活,又能更好地彰顯愛、傳遞愛。

  一大早,殘疾人小許就在紫金花海“愛心屋”裏忙碌起來,擦桌子、掃地、擺放商品,她和夥伴幹得起勁。這個“愛心屋”室內面積20平方米,室外面積200平方米,由小許和同伴經營,售賣各式飲料、小吃等,還銷售福利彩票。目前,金川區建設的6個“愛心屋”和12個“愛心攤位”已全部投入運營。小許説:“之前一直在家裏待着,到‘愛心屋’工作後,有了一份收入。這是黨和政府實實在在的關懷,讓我們很有幸福感。”

  一項項惠民暖心的政策舉措,一件件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將愛心資源和力量投向了社會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領域,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愛心力量多元協同 公益志願“特色更顯”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愛心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走在金昌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紅馬甲”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目前,全市有註冊志願者10.6萬名,佔全市總人口的24%。公益組織、慈善組織和志願者常態化走進社區、鄉村、學校、養老院和兒童福利院,送溫暖、獻愛心,愛心善舉在金昌大地蔚然成風。

  黨政機關率先行動。堅持“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制度,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形成“微心願”“關愛陪讀媽媽”“愛心濟困·溫暖常伴”等特色志願服務品牌。金昌市文明辦、市衞生健康委等部門單位組織開展愛心獻血活動,愛心市民共獻血175萬毫升。民政部門組織開展“五社聯動·助老護小”志願服務活動,為“一老一小”“一殘一困”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關愛服務。

  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金昌市未保辦實施“未來有你·共護前行”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項目,引入專業社工力量開展“陪伴成長”“彩繪童心”“微心願徵兌”等主題活動30多場次,服務留守兒童、困境兒童486人次。特別是15名困境兒童通過個案服務,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永昌縣慧民通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組織78名志願者,每月固定開展2次“愛心永昌·公益志願”服務活動,為獨居、空巢老人和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提供理髮、助浴、康復、護理等志願服務6810人次。金川區“幸福家”社工站幫助10名殘疾人掌握手工藝品製作技能,並提供輔助性就業,使殘疾人減輕了家庭負擔,積極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

  公益慈善及時跟進。全市218個社會組織、50多家愛心企業踴躍參與愛心社會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慈善捐助。金昌市溫州商會、金昌市民勤商會等社會組織和甘肅聯凱生物科技公司、甘肅綠城房地産開發公司等愛心企業向金昌市社會福利院、金昌市特殊教育學校等捐贈學習用品、凈水機、熱水器、除顫儀、制氧機等物資,價值50多萬元。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後,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累計捐款(含物資)540萬元。金川區在各村委會、城市社區居委會設立“結對幫扶·愛心金川”公益金,動員社會各界捐款,公益金主要用於愛心建設“微公益”。目前已籌集善款178萬元。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年來,金昌在&&交流、幫辦實事中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在落實政策、解決困難中兜牢了民生保障底線,在匯聚愛心、傳遞真情中擦亮了文明城市品牌,在全民參與、協同推進中激發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形成了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愛心金昌建設新格局。(謝曉玲 李峰 李躍萍)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