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濤頭立——蘭石集團打造國際高端能源裝備企業-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弄潮兒向濤頭立——蘭石集團打造國際高端能源裝備企業

2024-11-06 09:19:2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弄潮兒向濤頭立——蘭石集團打造國際高端能源裝備企業

蘭石集團。

蘭石集團鑽機總裝試驗場。本文圖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丁凱

  金秋時節,太陽照耀下的蘭州新區,秦王川上騰起茫茫雲煙。

  矗立在此的共和國工業長子——蘭石集團,機器轟鳴,訂單飽滿,貨供全球。

  在蘭石集團鑽機總裝試驗場上,一台&巨無霸式的石油鑽機正有序組裝,分別發往南美、中東、非洲,國際訂單排産至2024年底;

  在蘭石鑄鍛分公司無模鑄造砂型成型車間,由3D打印技術打印的工業鑄件、文創産品排列成陣,傳統製造幹不了的精密、高端鑄件,在這裡輕鬆完成;

  在蘭石重裝數字孿生車間,一台&激光切割機自動切割着鋼板,鋼板利用率由之前的70%提升到90%;

  ……

  這是蘭石集團日常的一天,也是蘭石集團71年來奮鬥的縮影。

  弄潮兒向濤頭立。

  新時代的蘭石集團正搶抓“雙碳”機遇,聚焦能源安全,加快轉型升級,做強拓寬新能源裝備産業鏈,打造國際知名高端能源裝備企業集團。

  大國重器

  蘭石集團始建於1953年,前身是由“一五”期間156個國家重點項目中的兩項——蘭州石油機械廠和蘭州煉油化工設備廠合併而成。

  70多年來,蘭石人始終不忘共和國長子的初心和使命,先後創造了上百項“中國第一”和“中國之最”——研發製造出國內第一台石油鑽機、熱壁加氫反應器、3萬噸多缸薄板成型液壓機,製造出打破國外壟斷的N08810和N08120鎳基合金等高端産品,填補國內能源裝備領域百餘項技術和産品空白,被譽為“石化機械脊梁”“裝備中國功勳企業”。

  1960年3月23日,蘭石製造的國産第一台130型深井鑽機在玉門鴨兒峽開鑽,結束了中國人製造深井鑽機零的歷史。從那時起,蘭石鑽機從陸地鑽機、沙漠鑽機、海洋鑽機,到直升機鑽機、直流電驅動鑽機、複合交流變頻鑽機、快速移動鑽機加速迭代,鑽機井深從3000米、4000米、6000米到7000米、9000米持續掘進,一直是國內鑽機的引領者和風向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蘭石先後製造了我國第一套多金屬重整裝置、第一台重油加氫反應器、第一台鍛焊結構加氫反應器,蘭石壓力容器産品壓倒性主導國內市場,並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1995年,蘭石承擔的國家“八五”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項目——ZJ60DS電驅動沙漠鑽機,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完成鑽深6300米;

  2013年實施“出城入園”以來,蘭石先後研發製造出世界第一台3萬噸薄板壓機,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重型全液壓四輥卷板機,實現了低階煤制氫技術的産業化,完成了12000米自升式海洋&&鑽井包、15000米半潛式海洋&&鑽井包的研發,並帶動蘭石鑽採設備製造水平整體升級;

  ……

  這一系列大國重器,在蘭石展覽館備受矚目。

  “這是上世紀90年代蘭石集團生産的國內首&(套)四合一連續重整反應器。通俗地講,所謂四重整,就相當於把原油過四道篩子。原來需要四台單獨的設備,四座煉塔。現在把四道工序集成到一座塔上,不但減少了設備和空間佔用,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時至今日,這一裝備在國內仍然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在一套四合一連續重整反應器模型前,蘭石展館講解員充滿自豪地講着這一獨家製造。

  回轉身,講解員又指着一台蘭石1988年生産的國內第一台800噸快鍛機説,從這一台快鍛機起步,蘭石陸續開發出1600噸、2000噸、2500噸、3150噸、4500噸、5000噸、8000噸、12500噸的快鍛系列産品。我國高鐵的車軸就是使用蘭石快鍛機裝備製造的,我國第一台載人航天器所用超導材料也是先用我們的設備生産坯料……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以石化行業的反應器裝備為例,早在1965年,蘭石為大慶煉油廠研發製造出國內第一台高壓加氫反應器。至上世紀80年代,國家三類壓力容器001號製造許可證、001號設計單位證書均頒發給了蘭石廠,接着蘭石廠又率先取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執證和U1、U2鋼印使用許可。

  蘭石“三證”的直接參與者郭琳説:“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蘭石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國內壓力容器設計製造的規範均參照蘭石製造標準,參與國際競爭。”

  得益於久久為功的積澱,蘭石集團於2021年成功研製首&(套)國産化鎳基合金冷氫化反應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多晶硅行業核心設備的“卡脖子”問題,實現光伏核心裝備從原材料生産到最終産品的完全國産化。

  以蘭石快鍛機的研發為例,早在1983年,蘭石集團組建了號稱“快鍛八人組”攻關團隊,歷時5年,製造出國內第一台800噸快鍛機。

  “快鍛八人組”成員之一的魏運華説,蘭石快鍛機創造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也是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每生産出一個型號,國外同型號産品就會退出中國市場,一步一步從外國人手中將市場奪了回來。如今,比快鍛機更快、更智能化的160噸—1800噸全系列徑鍛機家族也已全部完成設計並開始供應市場。

  如今,蘭石集團已建成3個國家級、16個省部級科技創新&&。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主導優勢産業持續做強,蘭石集團被確定為全省石油化工裝備産業鏈“鏈主”企業。

  生産向新

  作為能源裝備製造企業,蘭石集團始終矢志創新、躬耕不輟。

  2024年初,蘭石重裝煉化公司投運“數字孿生車間”,推動工業製造邁向工業“智”造。

  在焊接數字化車間,小管徑堆焊、90度彎管堆焊、深孔堆焊這一系列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工種,全部實現了自動化作業。

  焊接一車間主任吳楷説,數字賦能,不僅焊接質量好,還讓成本降低15%、人員降低20%,本質安全化水平提升。

  吳楷介紹,操作工可利用“數字孿生車間”系統,對電壓、電流狀態實時監控,並與預設的工藝參數進行精確比對,能夠準確判斷生産過程是否合格,是否處於安全生産限制範圍內,助力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問題。

  操作工蔡喜順充滿感慨:“過去,我們操作機器,要畫圖、編程、排版,現在‘數字孿生車間’系統直接把這些程序傳到手機端,我們下載後輸入機器數控系統,機器就自動工作了,比之前還精確。”

  蘭石重裝煉化公司生産製造部副部長胥文魁介紹,他們通過數字建模技術,實現了廠區、車間、設備的1:1數字孿生,實現了從實體工廠到數字工廠的“映射”,讓廠區、車間、設備擁有一個完全一樣的“數字雙胞胎”。這個“數字雙胞胎”能夠在數字空間中採集、分析、模擬與預測其物理實體未來的動作,並對其運行進行綜合管理和智能優化。

  “數字孿生車間”系統還設計了動態捕捉模塊,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在生産車間的危險區域設定了電子圍欄。一旦人員或設備進入這些被限定的區域,包括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工服穿戴不合規定等問題,系統會立即觸發報警機制,助力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問題,有效預防潛在的安全風險。

  這是蘭石集團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厚積薄發。

  蘭石集團從2014年開始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了以蘭石雲為&&的“製造+服務+數據+管理”的創新模式,積極開展管理信息化、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智能生産線等重點項目試點,不僅覆蓋了生産、用能、安全、銷售、交付等關鍵環節,還實現了各環節的高效協同與智能化管理。

  發展提質

  聰明的機器、智慧的系統、實時的雲、可靠的網、精確的圖……這背後是蘭石集團生産向“新”, 發展提“質”,全方位競逐新質生産力的生動實踐。

  成立於2023年9月的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代表。

  該公司生産的鈦合金、高溫合金、銅合金等新材料産品不僅廣泛應用於石化、風電、光電、核電、儲能等能源領域,還出口歐美多個國家。

  在該公司機械加工車間數控龍門銑&&上,操作工孫鎖強正在查看一款叫提環鍛件的生産情況。提環鍛件,是石油鑽採中的關鍵零部件。他告訴記者,目前,車間的訂單飽滿,而自動化生産線對開足馬力促生産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公司科技中心主任常富強説,目前,他們生産的石油鑽採頂驅部件——提環成品佔據國內市場的30%。

  成立不到一年的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經擁有完備的金屬材料冶煉、鍛造、鑄造和機械加工生産線,是一家集材料研發、批量化生産和銷售為一體的材料供應商。

  然而,在此之前,沒有從蘭石鑄鍛分公司分離出來的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還存在着缺訂單、經營困難的局面。特別是2014年蘭石集團完成出城入園後,曾經在業界頗有影響力的蘭石集團鍛件板塊卻面臨着産能釋放、成本增加、訂單缺乏的複雜局面。

  2016年6月,蘭石集團組建鑄鍛分公司,決定從黑色合金向有色高溫合金轉向,布局高端鈦合金鑄鍛産品,市場訂單從近水樓&的蘭石重裝做起,至2022年實現耐蝕合金和高溫合金批量生産。

  2023年9月,蘭石集團將超合金優質資産從蘭石鑄鍛分公司剝離出來,成立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超合金生産線。産品涉及核氫光儲、新能源、石油鑽採、煉油化工、燃氣輪機、有色金屬等行業領域,打造了超合金板材、鈦合金、高溫合金、銅合金和高端特鋼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産品。

  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服務蘭石重裝做強能源裝備基礎上,與金川集團達成合作,承擔金川集團前端高溫合金生産製造,僅此一項,一年産值就達到3億元。

  蘭石超合金迅速崛起的背後,離不開科技的強大支撐。

  常富強介紹,蘭石超合金依託“蘭石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甘肅省有色金屬成型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肅省高端鑄鍛件技術創新中心”,與中核集團、中國航發、西部材料、西部超導等企業及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公司研發設計的鈹銅鍛件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電子行業用鈦銅産品掌握核心專利,超薄壁海工船舶用鈦合金環鍛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轉型升級

  新興産業聚“勢”,傳統産業躍“級”,未來産業謀“遠”。

  蘭石集團緊抓新一輪能源革命和“雙碳”機遇,聚焦做強拓寬新能源裝備産業鏈戰略定位,全力打造“核氫光儲”新能源裝備産業格局。

  在蘭石研究院辦公樓裏,副總工程師喬健正在研究一項名叫“離網氫電耦合儲能”的技術。

  他告訴記者:“我們不僅要用風、光電制氫,還要把制出的氫儲存起來,在風、光電少時或需要發電時,再利用氫能發電。目標要打通綠電與綠氫的‘雙循環’。”

  信心從何而來?

  2023年7月,在蘭石研究院、蘭石重裝煉化公司、蘭石裝備公司協同攻關中,蘭石集團在綠氫製備、儲能裝置、加氫設備研發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電解水制氫領域成功研製出甘肅省首&(套)1000Nm3/h鹼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已具備50~1500Nm3/h電解水制氫裝備的研發能力;

  在儲氫領域成功研製出98MPa(兆帕)、50MPa(兆帕)高壓氣態儲氫系列容器;

  在加氫及用氫領域成功研製出45MPa(兆帕)離子液壓縮機。

  “這些裝備已基本涵蓋氫能制儲輸用全産業鏈。”喬健介紹,目前,蘭石集團開展“灰氫”“藍氫”“綠氫”及氫氣純化工藝技術和裝備試製,形成氫能裝備和氫能生産及儲運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早在2020年,蘭石集團着眼能源綠色轉型趨勢,推進能源裝備製造轉型發展。2022年,蘭石研究院申報並獲批甘肅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至2023年,一舉在氫能産業鏈上取得集群性科技突破。企業組建新能源事業部,與佛山仙湖實驗室合作建設PSM電解水制氫系統,與天能集團、海德利森等行業頭部企業共建産業鏈。9月27日,由蘭石集團自主研製的甘肅省首&1000標準立方米氫氣/小時鹼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在該企業綠氫制儲用一體化試驗示範項目現場順利産氫,形成了“制、儲、輸、加、用”一體化的氫能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近年來,蘭石集團牽頭成立甘肅省能源裝備創新聯合體,不斷延伸産業鏈、拓展價值鏈,能源裝備業務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以來,蘭石集團能源裝備製造持續增贏。2023年蘭石集團實現工業總産值66.48億元,同比增長16.21%,創歷史最好水平。

  蘭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彬説,今年年初蘭石集團着眼未來發展,制定了新時期“1333”企業戰略,即一個願景:打造高端能源裝備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三大目標:建設百億蘭石、百年蘭石、幸福蘭石三大目標;三條路徑:堅持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國際化經營三條路徑;三項保障:強化人才支撐、精益管理、黨的建設三項保障。通過新戰略實施,着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中展現更大作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周尚業 沈麗莉 王佔東 王睿君 海曉寧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宋蕾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