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 平涼市崆峒區全力建設和美鄉村-新華網

向美而行 平涼市崆峒區全力建設和美鄉村

2024-10-18 09:01:5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向美而行 平涼市崆峒區全力建設和美鄉村

  農家小院窗明几淨,多姿村莊別具一格,特色産業蒸蒸日上,“村”游模式豐富多彩,處處洋溢着現代化氣息……近年來,平涼市崆峒區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廣袤鄉村正從“一片美”向“片片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

  今年,崆峒區緊扣“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目標,聚焦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色,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圍繞村莊美、産業興、治理好、鄉風和、百姓富、集體強的創建內容,集中建設了一批具有崆峒特色的和美鄉村,構建了“山水崆峒·和美鄉村”建設新格局。

  “一片美”向“片片美”提速

  一條溪水、兩棵古樹、三岔路口。

  崆峒鎮西溝村,白墻紅瓦鋪屋頂,鄰水相依滿庭芳。微風過處,清香撲鼻,偶有行人坐於涼亭下小憩,儼然一幅古韻古村的畫卷。

  曾幾何時,這裡是出了名的“難腸村”。如今,卻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以前走進村裏,家門口到處堆放柴草、土堆、糞堆,村容村貌雜亂不堪。通過各方力量參與鄉村治理,推進産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如今柴草堆變成了小花園,村容村貌整潔美麗,群眾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翟鈞談起村莊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去年9月,寨河鄉上灘村村民李鳳蓮全家搬到了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安置點道路全都硬化了,生活很方便,學校離得也不遠。”看著寬敞的院落,房前屋後花團錦簇,李鳳蓮很是滿意。

  崆峒鎮鴨兒溝村如今也變了模樣,村道通暢、屋舍整齊、溝渠清澈,頗有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風光。村民李軍説道:“路平了、燈亮了、環境變美了,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裏環境好了,村民幹事創業的勁兒也足了。

  今年,崆峒區接續實施“5155”鄉村建設示範行動,硬化村組道路60公里,更換供水管網260公里,提升改造入戶設施1941戶,實施農房抗震設防改造62戶,完成了95個自然村寬帶提升改造和20個智慧鄉村建設;全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建成衞生戶廁761座,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萬噸、村內水塘343口、村內溝渠3350公里、村內淤泥1851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6390噸。

  從“外在美”向“內涵美”提升

  潘鴻波是花所鎮寺溝村志願服務隊成員,他們常常以歌舞的形式為周邊群眾講政策、傳新風、話發展。

  他説:“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重視精神文明建設。農閒時間,村裏經常舉辦‘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和各種文藝活動,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了。”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崆峒區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村規民約、鄉賢能人引導約束,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抵制高價彩禮、厚葬薄養、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引導形成崇德向善的鄉村良好氛圍。

  從崆峒區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目前,該區舉辦婚嫁文化節、集體婚禮、青年婚戀交友聯誼、“爭做文明有禮崆峒人”等各類主題活動1000多場次,開展移風易俗集中宣講300多場次,舉辦和美鄉村“繡”崆峒、“村BA”籃球大賽,組織“端午詩會·中國風秀”“盛世共明月·真情暖中秋”“我們的節日”等文明實踐活動200多場次。

  和美鄉村既要有讓村民“身有所棲”的白墻黛瓦,更要構築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園。如今,隨手潑污水、隨意丟垃圾的現象少了,愛護環境衞生的氛圍濃了;“紅白事”大操大辦的少了,勤儉節約的風氣濃了;鄰里互生嫌隙的少了,互幫互助的人多了……文明新風尚已經浸潤群眾生活。

  從“環境美”向“生活美”提質

  周末,夜幕緩緩垂下,山脊上的牛羊隱成一道模糊的剪影,燒烤架和火鍋及時續上了溫度。市民馬丹與三五好友驅車到麻武鄉月明村的霧漫莊園露營。

  安國鎮土橋村的崔錦玲和同村姐妹進蔬菜大棚打工不再需要“捨近求遠”。“現在打工‘一展(伸)腳’就到了!只要人勤快,大棚裏頭一年四季有收入,家也顧了,錢也掙了。”

  峽門鄉二溝村種植戶張妙玲從自家桃樹上摘下一顆色澤鮮艷的果子,輕咬一口,果汁四溢,對着直播間喜氣洋洋地展示:“我家桃果肉細嫩多汁、口感香甜清脆,網上下單,包郵……”

  二溝村對“桃産業”進行延鏈補鏈,謀劃産業型增收項目,打造了“河豚居·慢生活棲息地”農旅基地,培育露營燒烤、游樂場、周末演唱會等新業態。截至目前,像二溝村這樣激活文旅發展新業態的鄉村在該區已有19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有4個,全區鄉村旅游創收達4.28億元。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近年來,崆峒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産業、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探索“文旅融合、農旅互促”的鄉村文旅新業態,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打造農文旅基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讓村域産業特色鮮明,帶動當地勞動力務工就業。

  “我們建設和美鄉村,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守護鄉愁鄉韻的基礎上,增加功能、發展産業、恢復人氣。”崆峒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説。

  令人艷羨的生態、美麗宜人的環境、乾淨整潔的庭院、文明和諧的風尚……崆峒區廣袤農村大地現在的光景和過去已是截然不同,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朱婷婷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