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錨定藍圖擔使命 奮楫前行勇爭先——平涼全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時間無言,歲月有聲。
從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到秋結碩果、冬雪皚皚,時光輪轉中的平涼大地魅力盡顯、風光無限。而比季節更迭還要動人的,是全市180萬幹部群眾只爭朝夕、篤定前行的奮鬥場景——
走進莊浪縣馬鈴薯原原種科研繁育基地,不似傳統的土培方式,薯粒如一顆顆葡萄挂在根須上,由營養液形成的霧氣噴灑滴灌……隨着科研力度的加大、産業集群的培育,平涼“甘味”農産品品牌越擦越亮;
平涼機場立項批復,平慶鐵路開工建設,定平鐵路前期加快推進,寶中鐵路增建二線甘肅段可研批復,陳家溝煤礦鐵路專用線積極推進……加速破解交通瓶頸制約,全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取得歷史性突破;
夜晚的中心城區流光溢彩,崆峒山、王母宮、龍泉寺等景區游客摩肩接踵,早市上吆喝聲此起彼伏,奏響了一幅“煙火人間”的動人畫卷;
……
平涼市圍繞打造全省工業轉型發展創新區、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西北文旅康養融合先行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城市的目標定位,深入實施“四強”行動,做足做實“五量”文章,聚力衝刺、實幹擔當,推動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平涼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強實力——築牢經濟社會發展“硬底盤”
走進位於華亭工業園區中小企業産業園的寧夏永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車、電器産品零部件和塑料生活用品等正在加緊生産,從煤到聚丙烯再到生活用品,將“烏金”變“綠金”,這裡每天都上演着煤炭“變形記”。
今年以來,平涼市深入實施強科技、強工業行動,加大各類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産力度,高水平規劃建設化工園區,全力推進煤電化一體開發,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生物製造、智能製造、綠色建材、鎂基新材料、鈣基新材料、輕工産業等産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8月16日,平涼市崆峒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啟動暨中濱平涼紅牛産業園開工儀式舉行,標誌着平涼市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步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涇河流域日光溫室鱗次櫛比,一叢叢褐色蘑菇靜待采收,優質農副産品銷往五湖四海、中醫藥産業園加快建設……
聚焦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平涼市以牛果菜薯藥優勢特色産業為重點,促進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驅動、標準引領、全鏈升級,農業發展勢頭良好。
抬頭是畫,入目是景。崆峒區上楊鄉將鄉村的自然生態魅力和充滿新鮮元素的“營地經濟”相結合,堅持“工農林旅”融合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生態旅游發展道路,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繼去年獲“避暑旅游優選地”殊榮後,今年平涼市又獲得“避暑旅游城市”節氣名景授牌,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全國十大大暑節氣生態文旅品牌。
平涼市以建設西北文旅康養融合先行區為目標,發揮優勢做大文旅康養産業,多措並舉激發三産消費活力。截至8月底,全市共接待游客3956.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9%、36.7%。此外,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加速向“智造”轉型,現代商貿物流産業不斷提檔升級……全市九大重點産業鏈蓬勃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四梁八柱”日益穩固。
增活力——打造近悅遠來“強磁場”
平涼市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産業、要素等潛力優勢,由市級負責人帶頭,上下聯動引大引強引頭部,上半年先後赴21個省市區考察招商44次,邀請266戶企業來平考察205批次,達成合作意向項目46項,省內外活躍着全市各地招商人員忙碌的身影。全市主動對接大商名企,掀起招大引強新攻勢,實現洽談“不掉線”、招商“不停步”。
今年簽約落地項目195個。截至7月31日,省外到位資金381億元,同比增長96.8%。全市上下掀起了大抓産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發展熱潮。
引來“鳳凰”棲“枝頭”,不僅要靠前端招商隊伍的努力,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之所以落戶崇信,看中的是這裡豐富的蒸汽資源,以及有溫度、有熱度的營商環境。”崇信葉潤食品公司負責人任立斌介紹。今年6月中旬,崇信葉潤食品産業有限公司利用電廠餘熱加工食品園區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産。
“三期項目從申請備案到開工,僅用了8天。”日前,靜寧縣昊康牧業有限公司城川鎮萬頭肉牛育肥基地建設項目負責人尹望明感慨道。作為當地平涼紅牛産業鏈主企業之一,尹望明&&,目前企業已全身心投入三期項目,預計總投資3.3億元,9月建成投産。
趕訂單、搶市場,在平涼這片熱土上,一戶戶企業開足馬力向前衝,一個個項目加速建設。這熱火朝天的背後,得益於平涼市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務。
“朋友圈”越來越廣,更多的企業把投資興業的目光對焦在平涼,越來越多的企業用實際行動“投票”選擇平涼,一批“三類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招商引資的體量質量並進突破。今年1月至8月,新增經營主體1.1萬戶,平涼市“助力經營主體降本減負”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全國典型案例。
看魄力——答好可感可及“民生卷”
仲秋暖陽下,改造提升的城市道路美觀通達,熱門打卡地標平涼體育運動公園虹臥涇河之畔,曾經巷道裏破舊的墻面成了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向美而生,讓居者幸福、來者流連、聞者嚮往。
游在平涼是什麼體驗?
是城中有美景、鄉村煙火繞,是“黃帝問道”的古老傳説,是博物館中追溯千年的歷史底蘊,更是棲息蘆葦叢中的大雁、白鷺和赤麻鴨游玩嬉戲……
“城市建設力度越來越大,在不經意間就會發現馬路寬了,環境美了,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這是近兩年許多市民對城市發展變化的切身感受。
近年來,全市上下系統開展山水林田湖草垣綜合治理,協同推進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獲得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甘肅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綠色發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平涼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高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一批老街舊巷容顏大改,一處處節點微景扮靚城市風景線。平涼成功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和“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範案例,文明已深深融入肌理,惠及百姓。
家門口蓋起的新學校、不斷提檔的醫療服務、乾貨滿滿的公積金新政……每個詞背後所對應的數據,濃縮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
回望過去,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平涼最鮮明的主題、最激揚的旋律。展望未來,全市上下將錨定“三區一城市”目標,篤行重效、躬身實幹,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力爭上游,奮力譜寫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平涼建設的時代新篇。(趙育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