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化結構 全鏈升級——平涼市聚力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
華亭市策底鎮設施蔬菜。董浩
崆峒區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日光溫室。姚志強
莊浪生態梯田種植的有機蘋果。
崇信縣於家灣芹菜種植基地。於金玉
靜寧縣城川鎮紅旗村現代蘋果高新技術示範園。姚志強
豐收的田野。薛亞平
靈&朝天椒喜獲豐收。賈灝
9月的平涼大地,從廣袤田野到溫室大棚,處處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忙採摘,享受豐收的喜悅,繪就了一幅幅生動喜人的豐收圖。
今年以來,平涼聚力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深入實施特色産業提質增效行動,做強牛果菜、銜接産加銷、融合農文旅,不斷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堅定不移走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驅動、標準引領、全鏈升級的精品農業發展之路,提升特色産業價值鏈,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做優做強特色産業 提質增效聚集群
時下,在莊浪縣南湖鎮莊浪河流域高原夏菜種植基地,長勢喜人的西藍花迎來了豐收季,一筐筐新鮮採摘的西藍花在田間地頭裝車,直接運送到不遠處的莊浪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的冷藏保鮮庫裏包裝裝運,發往全國各地。
莊浪縣依託資源區位優勢,堅持鏈式發展,全縣蔬菜産業已形成集蔬菜生産、種養結合、科技示範、三産融合的綜合性農業發展模式,全年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8.03萬畝以上,蔬菜總産量達到18.94萬噸,總産值達到4.41億元,全力推進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平涼屬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光熱水土條件較好,適宜農業生産,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
近年來,當地以創建農業精品培育示範區為統攬,聚焦重點農業産業鏈建設,建基地、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樹品牌、興業態,優勢特色産業體系基本形成,培育打造了“平涼紅牛”“靜寧蘋果”2個百億級産業集群,蔬菜、馬鈴薯、中藥材3個十億級産業集群,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430億元。
“平涼紅牛”“靜寧蘋果”入選2022年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品牌價值分別達到222.8億元和181億元,被評為“甘味”系列十大地方公用精品品牌。牛、果、薯分別納入全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崆峒區成功創建平涼紅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靜寧縣、莊浪縣、靈&縣以果為主的産業園,崇信縣以“平涼紅牛”為主的産業園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平涼市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初步形成了“一鄉一品、一縣一園、連鄉成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的農業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平涼市圍繞提升特色産業價值鏈,制定“牛果菜薯藥”五大特色産業提質增效方案,全面落實重點農業産業鏈鏈長制,實行市、縣“一條産業鏈一名鏈長、一個工作專班、一張發展圖譜、一個專項方案、一批龍頭企業、一套差異化扶持政策”的工作機制,推動工作力量和項目資金向特色産業發展聚合。為進一步推動平涼農業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平涼市委、市政府還印發了《平涼市聚力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在全面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以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為目標,以建設隴東百萬頭紅牛標準化養殖基地、隴東南百萬畝優質蘋果生産基地、全國現代設施蔬菜創新引領區、西部馬鈴薯主食化種薯繁育基地、西部優質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養基地、西部農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為支撐,瞄準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堅持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深入實施特色産業提質增效行動,統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做強牛果菜、銜接産加銷、融合農文旅,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全面提升農業特色産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把農業打造成“1.5次”産業,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産業支撐。
《實施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育種創新取得重要進展,産業布局更加優化,農産品品質明顯提升,農業品牌建設取得較大突破,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提高,現代精品農業支撐培育體系基本建立。全市五大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到530億元,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提高到30%,農産品綜合加工率提高到66%,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與農業總産值之比提高到2.5: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以上,帶動全市一産增加值年均增長6.5%以上。到2030年,全面建成生産標準化、加工集約化、産品綠色化、營銷品牌化、經營産業化的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塑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鮮明、競爭力影響力強、知名度美譽度高、“全省第一、全國一流”的精品農業品牌,“平涼紅牛”“靜寧蘋果”成為西部地區標誌性農業品牌,走出一條具有“西部”時空定位、“現代”方向引領、“精品”內在特質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全市五大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到740億元,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提高到35%,農産品綜合加工率提高到71%,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與農業總産值之比提高到3: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以上,帶動全市一産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
提升品牌影響力 暢通銷路富鄉村
今年3月,平涼市招商引資(北京)推介會暨平涼紅牛系列團體標準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極具産業特色的“平字號”産品受到參加招商活動的企業家和北京市民的青睞。
5月22日,經過層層檢驗出口的15噸“甘味”農産品靜寧蘋果,順利進入美國洛杉磯市場。這是靜寧蘋果首次出口美國市場。如今,靜寧蘋果的“朋友圈”已經從東南亞逐步拓展到中亞、中東、歐洲以及北美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企業“朋友圈”,暢通産品新銷路。近年來,平涼市注重農業産業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可持續的特色産業,農産品質量得到不斷提升,以平涼紅牛、靜寧蘋果為代表的平涼“甘味”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2個、企業商標品牌34個、産品16大類38種,不僅成為平涼特色産業發展的一張張亮麗名片,更成為全市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平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了解,平涼紅牛産業圍繞做好“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注重發揮龍頭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産業全鏈條提質升級,培育鏈主企業15戶、産業化龍頭企業33家(省級6家),培育企業品牌15個,研發生産牛肉製品、骨製品、皮製品和生物製品等6大系列112種産品,在國內大中城市開設專賣店、直營店60多家,在京東、淘寶等電商&&新開“平涼紅牛”旗艦店、專賣店8家;建成靈&昊康萬頭養殖場,靜寧錫航、崇信騰潔等5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5個;建成肉牛屠宰及牛肉分割生産線8條、有機肥加工生産線23條。
“靜寧蘋果”産業建成靜寧蘋果博覽城等大型果品批發市場13個,發展縣級果品專業市場、重點鄉鎮及專業村果品銷售集散地500多個;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在全國設立直銷店近百家、農超專櫃200多家,註冊企業商標105個,積極推行“互聯網+果業”模式,平涼靜寧蘋果産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全省首批“蘋果期貨交割庫”成功落地;培育保鮮貯藏、冷鏈物流企業180多家,出口外貿企業23家,蘋果遠銷澳大利亞、俄羅斯、墨西哥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産季蘋果出口1.96億元,市場知名度和銷售半徑日益擴大。
今年上半年,牛産業大力實施“萬千百十”計劃,牛飼養量達到74萬頭、出欄量達到20.5萬頭,豬飼養量達到85.5萬頭、出欄量達到42.5萬頭。平涼紅牛育種群規模達到2616頭。果産業在穩定現有150萬畝果園面積的同時,突出老舊果園改造和標準化管理,促進品種迭代升級,示範推廣瑞雪、瑞陽、黃金維納斯等新優品種果園21萬畝,佔全市蘋果栽植面積的13.91%。設施蔬菜實施重點項目54個,完成投資4.6億元,佔計劃的49%。已建成項目14個,新建設施4344畝,全市種植蔬菜30.97萬畝,産量30.52萬噸,全産業鏈産值13.9億元。
推動農文旅融合 “融出”鄉村好風景
每年夏季,生態環境好、涼爽宜人的平涼鄉村成為廣大游客和市民出游的熱門選擇。
在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二溝村一處露營地,燒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人們悠閒自在地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和美景,歡聲笑語不時傳來,小小的帳篷撐起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兒童游樂區設有蹦蹦床、沙坑、戶外攀爬網、滑梯等娛樂設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游客服務中心,土雞、土雞蛋、土蜂蜜等農特産品和獨活、當歸等中藥材整齊陳列。
“前幾天在手機上看到這裡的露營地不錯,周末和朋友帶着孩子一起過來。這裡離城區比較近,環境也不錯,周末過來放鬆一下感覺挺好。”平涼市民劉小霞説,城區周邊有不少露營地,每到周末她都帶孩子出來游玩,各個露營地的人氣都很旺。
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從徒步露營、田園攝影,到親子游學、農耕研學,平涼鄉村花式玩法不僅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也給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近年來,平涼市按照“文化引領、龍頭帶動、兩翼支撐、多産融合、多點聯動”的文旅産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各縣(市、區)區位和資源比較優勢,重點培育大景區帶動型、城市依託型、産業融合型、文化體驗型4類鄉村旅游業態,&&《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定位和促進發展的50條措施。
“十四五”以來,平涼進一步突出鄉村旅游樣板打造。目前,已成功打造省級鄉村旅游示範縣1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17個。其中,崆峒區崆峒鎮西溝村、華亭市策底鎮大南峪村、莊浪縣韓店鎮石橋村、靜寧縣八里鎮大路村被評為省級優秀等次。今年4月,崆峒區上楊鄉以文旅康養黨建聯建賦能鄉村振興,成功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今年,平涼市計劃打造莊浪縣省級鄉村旅游示範縣,建設崆峒區麻武鄉月明村、靜寧縣新店鄉甘坡村、靈&縣邵寨鎮幹槐樹村、崇信縣黃寨鎮黃寨村4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創新運營模式和實施文旅項目,成功創建鄉村A級旅游景區24個。
農村發展的無限動能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積聚,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平涼將全力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堅定不移走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驅動、標準引領、全鏈升級的精品農業發展之路,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全面提升農業特色産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進鄉村産業振興。(田麗媛 丁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