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老工業基地煥新升級-新華網
首頁> 正文

白銀:老工業基地煥新升級

2024-09-25 12:15:1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白銀:老工業基地煥新升級

  白銀高新區科技孵化基地。 本版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蹊攝

  白銀銀光公司生産中控室。

  工人在白銀集團銅業公司生産車間抓緊生産。

  掃描今天的白銀工業,有兩“tai”讓人印象深刻:一為“鈦”,一為“肽”。

  “鈦”是落地白銀的世界單體規模最大、國內第一條全自動鈦白粉生産線;“肽”則是白銀孵化培育的一家生物醫藥科技企業生産的多肽産品。

  這是近年來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白銀,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升級的發展實踐與縮影。

  時間回到1956年,隨着礦山大爆破,一座因礦得名、因企設市的工業城市新星在西北的戈壁灘上冉冉升起,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的序曲在這裡唱響,連續18年創造銅産量、産值、利稅在全國第一的輝煌,白銀市被譽為“中國銅城”。

  在此後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白銀歷經滄桑巨變,從“驚天一爆”到蓬勃發展,從資源枯竭到轉型跨越、穩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構建起了完備多元的現代工業體系。截至目前,白銀市共有工業企業288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280余家,規上工業産值邁上900億元&階。

  工業是白銀的立市之本和強市之基。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白銀求新求變,堅持工業強市、産業興市,創新發展,以蘭白兩區建設為核心,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市工業經濟呈現存量優化、增量擴大、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走出了一條符合白銀實際的産業變革與煥新之路。

  成勢:新興産業聚鏈成群

  走進位於白銀高新區銀東工業園的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佔地面積達3500畝的廠區裏,管道縱橫、廠房林立,一輛輛運輸車往來穿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被稱為“白色顏料之王”的鈦白粉就是在這裡製造、生産和銷往全國各地。

  “鈦白粉是公司‘硫—磷—鐵—鈦—鋰—釩’綠色耦合循環低碳産業的核心産品之一,主要應用於塗料、塑料、油墨、造紙等行業。目前,我們年産20萬噸鈦白粉粗品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已建成投産,年産30萬噸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也於今年1月進行了帶料試車。”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樹人介紹。

  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上市公司中核鈦白的全資子公司,先後獲得國家專利67項,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位居全省民營企業前50強。2023年生産鈦白粉17.16萬噸,實現工業總産值20.82億元。

  “公司選址並落戶白銀的一個重要考量,是白銀有鈦白粉生産所需的濃硫酸、鹽酸、蒸汽等配套原料要素。”朱樹人告訴記者,“我們依託白銀集團、銀光公司、靖煤集團生産的廢副産品,以循環産業為突破口,相互融合、互為原料、變廢為寶,實現了鈦白粉、磷酸鐵鋰、全釩液流電池三大産業的耦合共生。”

  俯瞰整個廠區,一座座儲罐、一條條管道、一個個車間立體呈現了這一循環化工産業的“化學方程式”,也讓這條白銀市的重點産業鏈有了具象。

  “我們作為産業鏈的頭部企業,積極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目前與原輔材料供應商、能源供應商、設備及配件供應商、辦公用品及後勤物資供應商等已開展合作的企業總數達 100余家。”朱樹人説。

  2023年,東方鈦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15億元,完成産值20.48億元,工業增加值4.96億元,入選全省重點産業鏈優秀鏈主企業。

  眼下,東方鈦業年産5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新材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該項目分兩期開展,一期10萬噸已建成投産,今年計劃生産7萬噸。

  “東方鈦業是白銀市重點培育的鋰電池産業鏈正極材料的鏈主企業。當下,我們正在着力構建‘正負極、集流體、電解液材料—電芯—電池’全産業鏈,聚焦産業鏈上下游精準招商,推動鋰電池産業配套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打造西部重要的鋰電池産業基地。”白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沈渭忠説。

  培育睿思科、時代瑞象、銀高儲能等新能源電池企業11家;先後建成9000噸電子級氟化鋰、5000噸錳酸鋰、2000噸超純碳酸鋰等電池材料産能;2億平方米PET複合銅箔、8吉瓦時磷酸鐵鋰電池、10吉瓦時儲能一體櫃等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近年來,白銀市加快實施有色冶金産業向高端延伸、電池新材料集群發展等專項突破行動,全力推動産業集群發展,打造了有色金屬、稀土新材料、循環化工、新能源、生物醫藥等12條重點産業鏈和42條子産業鏈,特色産業規模持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

  揚優: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繁複的流程、複雜的工藝、嚴格的參數,在白銀中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中控室,一切盡在智能運行系統的“掌握”之中。

  “這是我們公司2022年建成投産的年産6000噸電子級氟化鋰生産項目,通過智慧生産系統,可以遠程實現對工藝流程、參數調整、生産安全、人員定位、環保跟蹤等多方面的控制,控制中心與生産車間可以實現實時聯動和高效綠色生産。”白銀中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海鵬説。

  白銀中天化工前身是原核工業部國營二七九廠,始建於1968年,1985年開始停軍轉民,氟化鹽成為支柱産業。2005年,白銀中天化工成立,開始致力於氟化鹽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2012年,和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資擴股合作。

  為順應新能源産業發展趨勢,適應新能源市場對鋰及鋰産品的市場需求,2021年,白銀中天化工組織實施裝備技術升級改造清潔生産項目,對原有2000噸電子級氟化鋰工藝進行了優化改造,産能提升至每年3000噸,同時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新建年産6000 噸電子級氟化鋰生産項目。

  “公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鋰電池新基礎材料生産基地,2023年年産電子級氟化鋰9000噸,實現營業收入25.35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産值10.06億元。”董海鵬告訴記者。

  白銀中天化工是白銀老牌工業企業的代表,其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極具代表性。近三年,白銀中天化工已投入2.6億元用於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及能源提升。

  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統籌做好“改舊”“育新”文章,白銀市聚焦企業生産工藝優化、過程管控、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等關鍵環節,持續推進傳統産業“三化”改造。“今年上半年我市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0項,有色、化工、煤炭、電力等主導行業增加值增長19.9%。”沈渭忠説。

  白銀集團銅業公司運用雲計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建設具有工藝流程優化、動態排産、能耗管理、質量優化等功能的銅冶煉智能生産系統,推動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銅冶煉智能工廠成功入選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名錄;

  白銀集團白銀爐技術創新升級項目融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及智能裝備等多項先進技術,實現了生産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模塊化;

  銀光公司建成行業首條“黑燈工廠”生産線,DNT生産實現了從原料領用到最終成品生成過程現場無人化、機械自動化、管控遠程化;

  西北鉛鋅冶煉廠熔鑄車間建成5G+數字化車間,勞動生産率提高了4倍,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

  康視達集團自主設計研發的全自動智能化隱形眼鏡全模壓生産線建成投産,産能提高30%,生産效率提高22%,日拋彩色隱形眼鏡産品步入全自動化生産階段;

  宏達鋁型材公司建成了智慧倉儲數字化車間;

  ……

  工業是白銀經濟的晴雨表和穩定器。隨着“三化”改造在白銀的深入推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遍地開花,白銀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市銅産能達到40萬噸,有色金屬産能歷史性突破百萬噸,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8戶,省級綠色工廠15家。

  布新: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肽”或許不為大眾所熟知,但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中間體,或者作為化粧品成分的藍銅肽,名氣就大多了。

  在白銀,有一家公司便是以生産此類産品為主,它就是深圳瑞德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甘肅瑞德林生物有限公司。

  “我們公司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研究酶催化技術、固相合成技術、光催化技術、生物合成等前沿技術應用於多肽及多肽分子砌塊領域産品的開發,産品覆蓋特色原料藥、化粧品功能原料、保健品特色原料、功能性分子砌塊等領域。”甘肅瑞德林生物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亮説。

  甘肅瑞德林是白銀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的一家在孵企業,入孵以來建成了多肽藥物固相合成研發&&和乾燥、凍幹2棟車間,形成了多肽中間體及其分子砌塊的合成、純化、質量研究的研發體系,具備公斤級多肽中間體和噸位級分子砌塊規模生産能力。

  據王亮介紹,甘肅瑞德林研發人員佔比50%,研發中試成功轉移多肽項目已達40多項,擁有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去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先後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甘肅瑞德林是我們成功孵化培育的快速成長科技企業之一。”白銀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總經理高文龍告訴記者,“基地通過搭建物理空間、共享基礎服務設施,打造了生物醫藥中間體研發檢測&&、科技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還引進各類科研機構和創業導師服務隊伍,目的就是降低在孵企業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白銀科技創業孵化基地成立於2012年,孵化場地面積8.8萬平方米,是西部欠發達地區探索依靠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新模式的示範基地。基地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型企業和企業家精神為宗旨,以生物醫藥、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為發展方向,組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構建了“創新創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着力打造“産學研用”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綜合體。

  中檢普泰檢驗檢測有限公司是目前在孵的一家企業,主要為醫療服務機構提供放射診療設備、醫學檢測設備、輻射測量設備的校準、檢驗及檢測服務。2018年入孵,今年10月預計正式投産運行。

  “這家企業比較特殊,它需要的實驗室標準較高,我們基地配套的實驗室不達標,需要重建,而且所需的檢驗檢測資質獲取周期相對比較長。”高文龍説。

  好飯不怕晚。七年裏,白銀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了企業大力支持,中檢普泰建成面積達6780平方米的實驗室綜合樓,順利完成實驗室設備採購、安裝、調試、取證等工作。運行後,預計年平均營業收入達5600萬元。

  白銀科技創業孵化基地自成立以來累計孵化科技型創業企業276家,在孵企業擁有各類知識産權286件,形成了集聚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領域的科技企業培育體系,呈現出創新資源逐步聚集、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先後7次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優秀(A類)評價。

  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白銀市以蘭白兩區建設為統領,着力打造創新&&、培育創新主體、加速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經濟發展“最大增量”。

  我國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白銀爐技術創新升級項目順利竣工投産,形成關鍵技術和創新點10項;聚銀公司聯合高校自主研發的硅氧烷聚碳酸酯生産技術有效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西北礦冶研究院1.5噸高純錸條製備項目建成投運,填補甘肅省高純錸金屬材料製備技術空白……

  截至目前,白銀市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達到62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預計7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98件、居全省第2,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3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4個、工業設計中心10個,7項成果獲甘肅省科學技術獎。

  白銀市以着力優化營商環境為強工業和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設立“白銀企業家日”,開展“白銀企業家日”系列活動;實施工業企業包抓聯全覆蓋,為企業紓困解難增活力;全面深化落實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企業登記註冊0.5個工作日“一窗辦理”;全面推進“拿地即開工”,有力保障工業用地……

  “我們還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在要素保障、項目用地、能耗環評審批、企業用工服務等方面建立企業和項目精準服務清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真正讓‘好企業不缺服務、好項目不缺保障、好産業不缺空間’。”沈渭忠&&。

  在多年的耕耘與經營下,白銀的工業“金字招牌”歷久彌新,先後被認定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多品種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國家有色金屬新材料及製品特色産業基地、全國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等。

  正是堅定、長足、高質量的發展,為白銀積攢了如今堅實的工業“家底”,也為白銀走好當下和未來的新型工業化之路積蓄了磅礡之力。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國華 周丹波 彭雯 杜雪琴 王君潔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馬海俊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