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激蕩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新華網
首頁> 正文

金昌:激蕩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2024-09-24 09:37:50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金昌:激蕩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丁凱

  金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伊星

  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伊星

  從黃羊出沒的戈壁荒灘,到如今的現代化工業新城,金昌,激蕩澎湃着發展新動能。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金昌是擁有全省唯一世界500強企業的新興資源型工業城市,更是擁有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硫化銅鎳礦床——金川礦山,以及鉑、鈀、鋨等稀貴金屬儲量居全國之首的“中國鎳都”。

  再到金昌,所到之處,處處涌動着高質量發展的熱潮:“2+4”現代化産業集群延鏈補鏈強鏈爭創一流、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産業向“新”向“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上半年,金昌“2+4”現代化産業集群實現産值981億元,同比增長38.5%。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51.96億元,同比增長19.5%,增速領跑全省,獲得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自2022年以來,金昌已連續10個季度獲得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

  補鏈強鏈 構建現代化産業集群

  你能想象到嗎,一片看似堅硬的鎳金屬産品,用手就能撕開。

  這正是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産的超薄純鎳箔材“手撕鎳”,是生産新能源電池、電子儀表零件、醫療器材等産品的核心關鍵材料之一。

  “我手裏拿的這個純鎳帶産品,它的厚度只有0.05毫米,是製作新能源電池負極的優質原材料,去年産量突破60噸,成功實現規模化量産,填補了國內空白。”對於這項新突破,公司董事長苗承鵬很自豪。

  苗承鵬説,“手撕鎳帶”以超硬超薄高精度為顯著特徵,生産工藝複雜、技術難度大,只有掌握高性能真空熔煉技術和綜合加工技術,擁有優良的裝備,才能産出高性能的鎳帶。“手撕鎳帶”的成功量産,充分體現了金川集團鎳帶加工的超高水平。目前,“手撕鎳帶”已遠銷海外,成為金川集團鎳加工帶材産品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創新賦能,向“質”圖強。

  金川集團是以鎳的精深加工為主的企業,生産的各種鎳合金材料被廣泛用於新能源、裝備製造、電子電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核電等多個領域。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生産的“手撕鎳帶”只是其中一個産品。

  航空用高純鎳棒,水電解制氫用精細鎳絲材,氯鹼化工生産中實現進口替代的大幅寬純鎳板材,半導體用高精度4J42帶……走進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板帶材生産車間的産品展示區,各種規格型號的鎳合金新材料琳瑯滿目,處處展示着科技創新的力量。

  走進金川集團鎳鹽有限公司,智能化控制室的電子大屏上,公司各條生産線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但智能控制室對面的生産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我們對生産線進行優化,全流程實現數字化生産。”鎳鹽公司董事長龔繼寶説,鎳鹽公司生産的硫酸鎳是鎳鹽的一個品類,是生産新能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公司的省列重點項目——10萬噸/年硫酸鎳溶液提升項目,是甘肅省“十四五”重大建設項目,也是金川集團加快“原”字號向“材”字號轉型的項目。2023年,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達産、當年見效”目標。

  “産量從4.5萬噸提升至20萬噸,我們生産的電鍍硫酸鎳佔據了國內高端電鍍6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生産鎳鹽産品的企業。”龔繼寶説,10萬噸/年硫酸鎳溶液提升項目投入運行後,實現了硫酸鎳産能“倍增”目標。通過持續融合金昌市“2+4”産業鏈,已形成了金川礦山、金川冶煉、金川鎳鹽、金川三元和金川正極材料上下游協同、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

  “今年,公司28萬噸硫酸鎳一期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年底鎳鹽産能將達到34萬噸。”對於新項目的建設情況,龔繼寶信心十足。

  串珠成鏈,鏈鏈生金。

  從礦石到電解鎳、高純鎳、鎳鹽,金昌生産的鎳,從初級工業産品變成如今的戰略性新材料,一條有色金屬新材料千億級産業鏈,正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産業鏈已培育出5條細分産業鏈,形成了3家鏈主企業引領、10余家規上企業協同發展的産業格局。

  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近年來,金昌市聚焦特色優勢,興産業、聚集群,一手抓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的“2+4”現代化産業集群,為全省培育新質生産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向“新”而行 贏新能源産業發展先機

  地處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輻射總量達到6200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955小時。

  具備25萬噸鎳、160萬噸銅、1.7萬噸鈷的生産能力,成為國內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原材料供應地。

  ……

  在金昌,不管是發展新能源産業,還是新能源電池産業,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行走在金昌大地,一組組光伏板熠熠生輝,一個個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項目落地開花,蘊藏着無限生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孕育、集聚迸發,新能源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競爭的制高點,新能源電池産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

  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金昌市搶抓“雙碳”機遇和新能源政策窗口期,立足富集的礦産資源、豐富的風光資源、完備的工業體系及廣闊的市場需求,堅持把新能源作為綠色低碳轉型和培育新支柱産業的關鍵抓手,以新能源開發、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為重要支撐,聚力打造了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千億産業集群。

  走進金川集團蘭州金川新材料公司金通儲能動力新材料公司金昌工廠,伴隨着機器的轟鳴聲,三元前驅體(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前端産品)生産車間正快馬加鞭生産。

  “三元前驅體是製備鋰離子電池正極的關鍵材料,所需原材料硫酸鎳大部分由金川集團下屬子公司(鎳鹽公司)生産,供應鏈穩定。”蘭州金通儲能動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金昌工廠負責人蔣昱介紹,公司擁有多條三元前驅體生産線,並在三元前驅體量産自動化集成控制、低雜質含量前驅體製造、高産能三元前驅體合成等生産技術和設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目前,金通公司正在開展第四代高電壓摻雜系列四氧化三鈷開發,並已經通過認證,處於擴産放量階段。預計2025年前後,公司將形成10萬噸鎳、鈷、錳三元前驅體産能,成為國內重要的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生産基地。

  “依託國家鎳鈷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的核心創新主體,公司在新産品、新工藝上長期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可定制生産9個系列的三元前驅體産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蔣昱説。

  豐富的鎳、銅、鈷、錳和化工資源,為金昌發展新能源電池産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新能源電池産業之所以能夠在金昌快速發展,也同樣離不開理念和技術創新的推動。

  走進甘肅億鎳新能源産業研究中心,處處感受到金昌新能源電池産業的發展“熱度”。

  “去年,我們和蘭州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車載低溫鋰離子電池,已經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甘肅億鎳新能源産業研究中心研發主管范進雷介紹,目前,研究中心已和西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所、蘭州理工大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努力實現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開發與産業化同步推進。

  同時,研究中心從金昌市産業集群的現實基礎、未來産業布局出發,緊緊圍繞“加快推動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池産業發展,培育壯大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千億産業鏈,建設全國一流的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産基地”總體目標,有效對接産業集群和國內外創新資源,為金昌市新能源産業鏈協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助力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成果産業化。

  正是有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先進技術優勢,金昌市新能源電池産業的發展始終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據着有利的位置。

  目前,金昌已建成20萬噸硫酸鎳(遠期48萬噸)、1萬噸硫酸鈷、7萬噸硫酸錳、7萬噸三元前驅體、50萬噸七水硫酸亞鐵項目;正在建設1萬噸鋰鹽、3萬噸石墨負極、5000噸電池材料CMC粘結劑、2億平方米高性能隔膜涂覆等項目;擬建1萬噸硅基負極材料、20萬噸磷酸鐵前驅體、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項目。

  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充分展現了金昌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産業項目建設的亮眼成就。

  “目前,我們已建成風光電533.15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規模的74.9%。新能源電池産業鏈上的35種基本材料,有27種可在本地生産,本地供給率達到77%。”金昌市相關負責人説,2023年,金昌市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千億産業集群實現産值260.5億元,同比增長40.8%,到2025年,將力爭達到1000億元。

  護航遠行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是提升城市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為吸引全國各地優質企業前來落戶,金昌市秉持“産業第一,企業家老大,我們當好店小二”的理念,深化政企溝通,強化金融保障,優化政策支持,用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服務,營造良好的投資建設環境。

  在金昌各個企業採訪,優質的營商環境是大家不約而同提到的關鍵詞。

  “選擇金昌,不僅是這裡有着非常豐富的新能源資源,更看重的是這裡的營商環境。”説起選擇在金昌建廠的目的,金昌清陽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50萬kW儲能PCS生産製造及1.5GWh鋰電池儲能集成系統項目技術負責人蔣龍堂這樣説。

  該儲能項目是金川區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位於金川區中小企業承載園區,由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11月份正式投産。

  “從決定落戶金昌到項目開工建設,金川區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專人對接、整體推進,為項目落地開綠燈,實實在在地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提供了細緻周到的服務。”蔣龍堂説,正是金川區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對招商引資項目的重視,讓公司的項目能夠盡快地落地建設。

  項目建成後,將補齊金川區新能源産業鏈條,建成金川區首個綜合新能源産業及應用基地,為金川區新能源産業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

  今年以來,金昌市持續開展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和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建設鞏固提升年行動,全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了更加重商興商、親商愛商、護商安商的良好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更離不開好的政務環境。

  辦理營業執照,只要0.5個工作日;即來即辦,一站式辦理,還可以提供郵寄服務……

  記者走進金昌市經濟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時,個體戶平成光正在辦理營業執照,從進門到辦理完成,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他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我們先前在甘肅政務服務網提交了個體營業執照申請,政務服務中心審核完成後,通知我們攜帶身份證過來,就可以當場拿到執照,真是方便了很多。”拿到營業執照後,平成光高興地説。

  “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我們中心堅持應合盡合、能並則並,大幅壓減項目審批流程,節省企業的時間成本。”窗口工作人員何思涵告訴記者,政務大廳集中入駐了與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服務、監管有關的政務服務窗口部門和中介機構窗口單位,各窗口單位協同開展集成服務工作,確保企業辦事人員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辦,一次就辦好。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加速跑”?在金昌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政策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市場主體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金昌將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製等服務事項整合優化為1個環節並行辦理,企業開辦實現即來即辦,個體工商戶實現“秒批”。

  上線新版登記註冊系統,實現全程無紙電子化,“一網通辦”實現100%;免費郵寄營業執照、一套5枚免費印章等“大禮包”,實現“零見面”辦理。

  圍繞“2+4”現代化産業體系涉及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企業投資項目和重大建設項目中關聯的審批事項,金昌市踐行“只要企業定了幹,一切手續政府辦”的承諾,以“店小二”式的服務,為項目提供更優質的保障,降低企業和群眾制度性辦事成本。

  時下,金昌市場經營主體活力迸發,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浩蕩東風今又起,築夢偉業正當時。金昌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更加飽滿的熱情接續奮鬥,向“新”,向“質”,向未來。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志強 李峰 顧麗娟 謝曉玲 馬伊星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張永剛

【糾錯】 責任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