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靈&縣西屯鎮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區內人聲鼎沸、機聲隆隆,一場現代化農機具一體化作業演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伴着陣陣轟鳴聲,機手們駕駛着各式的收穫、耕整地、種植、施肥等現代化農機依次亮相,大展身手。

薛文學一邊認真的聽着講解員的介紹,一邊仔細的觀察着各類機械的演示過程,看到各類操作簡單、效率高的新款機械時,心裏暗暗感慨:父輩們常挂在嘴邊的諺語——“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憧憬,不僅實現了,而且耕地的“鐵牛”也是越造越有效率了。
薛文學是靈&縣康鑫益農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22年他瞅準農機市場的廣闊前景,與同村的幾名種植大戶創辦了農業服務合作社,採用農用機械規模化種植的同時,與其他農戶“共享”農業機械,既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滿足了周邊農戶的農機使用需求。

“我自己種了200多畝玉米,從種到收基本都是機械完成,有農業機械幫忙活多也不愁幹。”薛文學説笑着説,我們合作社現有各類大型機械30多&,今天來參加縣上舉辦的這個現代化農機具一體化作業演示活動就是想為合作社再添置幾&適用的機械。
在靈&縣上良鎮北張村的秋播現場筆者看到,伴着隆隆的機械聲小麥播種機在廣袤的田野裏來回穿梭,整地、施肥、播種,都由機械來完成。大型機械的幾個來回就完成了十多人一天的工作量。

近年來隨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服務型農機具合作社也在逐年增加。上良鎮榮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宏科説,他們合作社經歷了農業機械化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轉變,在性能、功能等方面也在不斷升級,農機從最初的幾&發展到如今的幾十台,涵蓋了播種機、覆膜機、收割機等,覆蓋了農業生産的耕、種、管、收各個環節,僅農機具服務這一塊就為村集體收入增加了一筆不少的收入。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靈&縣把農業提質增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抓手,積極推廣新農具、新技術,創新農機服務機制,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推動農業生産實現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農業基礎。讓農業逐漸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人們眼中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我們不斷加速調優農機裝備結構,着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生産作業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在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中成效也比較明顯。靈&縣農機中心副主任宋煒介紹説,我們農機部門除了每年舉辦現代農機具演示、推廣活動外,還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和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優勢,爭取中央和省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戶購置先進適用的現代農機具。目前,全縣農機總量達到3.2萬台(套),農機總動力達到25.8萬千瓦,機械化水平的穩步提升也將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動力。(朱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