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原縣認真履行預算績效管理主責主業,牢固樹立預算績效管理意識,堅持以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為主線,以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為保障,以推動預算支出政策和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為導向,通過“延鏈、補鏈、拓鏈”,健全全鏈條績效管理,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績效管理實現了由人到事,由錢到物,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轉變,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以制度建設為根本,推動績效管理更加規範。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縣級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專題安排部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嚴格按照《鎮原縣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和“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要求,全面落實預算部門(單位)主體責任,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預算績效負責,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同時,着重在部門經費中專門安排績效管理工作經費,強力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統籌協調,特別是將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和監督全過程,構建了事前事中事後預算績效管理閉環系統,加快促進預算與績效管理一體化,逐步建立了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細化了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的流程和方法,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確保了績效管理改革走實走深。
二是以事前評估為抓手,推動績效管理不斷前移。嚴格落實省市關於實施預算項目事前績效評估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監控為保障、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評價結果應用為關鍵,全力推動績效目標與預算編制、績效監控與預算執行、績效自評與決算編審、結果應用與預算安排四個有機融合,並將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要條件,推動實現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和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全覆蓋,資金涵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範圍延伸至所有預算單位。一方面將縣級所有預算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納入績效運行監控範圍,按照預算層級、分級組織開展預算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雙監控”。預算部門注重強化項目實施過程跟蹤和日常監控,財政部門分時段開展集中監控分析,動態跟蹤項目進展、資金撥付和有關績效目標指標完成情況,對績效運行監控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糾偏。另一方面將所有預算支出項目應評盡評,全面推行績效自評與部門決算編制同步佈置、同步審核、同步報送的模式,要求部門、單位結合決算編制同步開展績效自評,在報送部門決算時一併報送績效自評結果,並按規定同步公開自評結果,確保績效自評數據與部門決算數據銜接一致、口徑統一。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信息系統與預算編制系統,實現預算編制與績效目標信息共享共用、數據互聯互通。特別是在預算工作各環節設置績效目標審核節點,沒有編報績效目標或績效目標審核未通過的,不能進入下一個預算編制流程,促使部門全面設定預算支出績效目標,有效發揮了績效目標對預算編制的前置約束作用。
三是以嚴督實用為關鍵,推動績效管理穩步提升。積極構建預算與績效管理一體化格局,全面實施閉環管理,嚴防資金支出與使用效益“兩張皮”。在加強績效目標管理方面,嚴把績效管理目標編審第一關,促進“花錢”與“辦事”相結合,確保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同步申報、審核、批復、公開。在強化績效自評審核方面,從完整性、規範性、準確性三方面對部門自評材料進行審核分析,按不同檔次進行定等評級,並逐一書面反饋。特別是針對年度各部門單位績效自評工作進展不均衡、自評質量不一致、個別部門單位不重視的情況,及時下發督導通知,要求盡快上報各部門單位年度自評結果。同時,根據省市縣預算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規定,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挂鉤,持續加大對績效信息公開力度,組織各部門各單位將部門預算項目績效目標隨預算公開,部門自評績效評價結果隨決算公開,積極推進重點項目績效目標和績效評價結果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助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努力實現財政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開放文明美麗幸福現代化新鎮原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王瑾 柳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