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底氣 源於品質——探尋武都花椒在市場下行背景下的“突圍之路”-新華網

“甘味”底氣 源於品質——探尋武都花椒在市場下行背景下的“突圍之路”

2024-08-29 09:12:38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甘味”底氣 源於品質——探尋武都花椒在市場下行背景下的“突圍之路”

  日前公布的新華·中國(武都)花椒價格指數結果顯示,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隨着全國花椒産量的增加,花椒市場面臨總體産能過剩、供大於求的局面,全國花椒均價平緩下行。

  然而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此期間,武都一級花椒指數仍高於綜合指數16.67%。這意味着在全國紅花椒均價平緩下行趨勢下,武都花椒憑藉出色的“價格抗跌”能力,在市場中保持了較高的價格水平。

  作為“甘味”特色農産品之一的武都花椒,於2020年首批入選“甘味”農産品公用區域品牌,亮相“甘味”展銷及活動近30次,曾榮獲首屆全國林業名特優産品博覽會金獎,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品質”和“口碑”的疊加效應映射在市場,讓不少從業者對武都花椒韌性十足的市場表現充滿好奇。

  帶着同樣的疑問,記者走進隴南市武都區花椒種植基地、加工車間、交易現場,探尋武都以培育優質花椒為基礎,加足馬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全産業升級的“突圍之路”。

  “品質為王”堅守市場鐵律

  武都區光熱資源豐富,光照充足,土層肥沃,為發展花椒特色産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其成為全國花椒的適生區之一。

  武都花椒“色紅油亮、粒大飽滿、麻香純正、香氣四溢”,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成為破解武都花椒品質精益求精的“密碼”。

  為了響應武都花椒綠色發展的號召,近年來,武都區漢林鎮按照全區産業發展整體規劃因地制宜、因需施策,精心打造了花椒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基地500畝。

  初秋的清晨,暑氣未消,從漢林鎮三家地觀景&俯瞰,連片的花椒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基地裏花椒樹栽植整齊,田間步道排布有序。

  “示範基地全面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低殘農等綠色生産資料,並利用農業氣象站監測系統、高清攝像頭等智慧設備,對基地進行智能化、數字化管理,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椒農綠色防控技能。”漢林鎮宣傳委員、副鎮長王海文介紹。

  花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後,極大地提升了花椒的品質,為武都花椒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足花椒産業發展實際,武都區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建立縣鄉村三級技術培訓體系。選派技術骨幹參與各級林業科技培訓,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後深入田間地頭向椒農們“傳經送寶”,至今全區已培訓椒農達185萬人次,發放資料百萬餘冊。

  經實驗室檢測,武都花椒酰胺總含量高,200多項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綠色標準要求。

  “精深加工”全面延鏈補鏈

  從山川到田間地頭、房前屋後,花椒栽培的適宜區已實現全覆蓋。目前,武都區花椒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形成了“荒山建園,地埂鑲邊”的種植格局。

  實現高産量,突破品質優之後,武都花椒産業發展又在精深加工上落下一子。

  走進隴南市天澤開鑫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花椒油加工車間,花椒的麻香撲鼻而來,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將花椒倒入攪拌機,沒用多久就能在流水線看到一瓶瓶色澤鮮艷、新鮮出爐的花椒油。

  “天澤開鑫是一家以花椒良種育苗、集約栽培規模種植、科技研發、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國家級林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省、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經理王樂介紹,近年來,公司積極承擔花椒産業鏈鏈主企業責任,從産品開發、品牌打造、産品質量、市場營銷等方面延鏈強鏈補鏈。

  龍頭企業帶動,大小企業百花齊放才能推動武都花椒大規模發展格局。

  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3+6”農業産業體系,聚焦花椒産業上中下游,“産加銷”三端賦能,打造集生産、研發、加工、銷售等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

  在生産加工方面,武都政府大力支持當地9家花椒重點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對花椒果皮、葉芽、籽全面開發利用,製作花椒粉、花椒精油、花椒香皂、洗手液等系列産品,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

  科技創新是武都花椒健全産業鏈的又一個重點,武都區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研究開發花椒系列産品,引導企業從粗加工逐漸向保鮮加工、芳香、麻味素提取等精深加工轉變,已基本形成了生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格局,延伸了産業鏈條,提高了産業經濟效益。

  在渠道拓展方面,武都區多措並舉,依託重慶火鍋協會國際火鍋産業聯盟認購基地優勢,邀請火鍋聯盟成員企業開展訂單式認購,拓寬銷售渠道。通過成立花椒協會、建設特色農産品交易市場、開展直播帶貨活動、赴終端市場川渝地區舉辦花椒節會等方式全面拓寬花椒銷售渠道。

  如今,武都已成為優質花椒生産基地,同時也是花椒産品研發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發布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花椒狀元”。

  “香麻瑰寶”助力鄉村振興

  臨近中午時分,武都區馬街鎮花椒大市場的人潮還未散去,農戶與客商之間的交易接近尾聲。

  今年武都椒的價格雖然有回落趨勢,但是憑藉花椒的質量和“大紅袍”花椒的口碑,許多客商專門從外地趕到這裡收購花椒。

  “兩個袋子裏裝着兩種價位不同的花椒,花椒粒大一些、雜枝少一些的價位更高。”馬街鎮農戶張分花指着眼前兩袋花椒説,價格雖然不佔優勢,但出於多年種植經驗,她堅信花椒品質好,仍然可以賣出一個稱心的價格。

  而市場的另一頭,椒農們在手機鏡頭前熱火朝天地直播:“武都‘大紅袍’花椒品質一點也不含糊,濃濃的椒麻味兒……”

  銷售端訂單不斷,帶動着武都椒農的種植熱情。

  近年來,武都區先後建成萬畝花椒基地8處,千畝花椒示範基地108個。

  2023年上半年,霜凍天氣對花椒生長造成了不利影響,但武都區憑藉科學的管理技術,確保了花椒總産量的穩定,全區産出花椒約6900萬斤,綜合産值超過37億元。農民人均從花椒中獲得的年純收入高達4200元,這一數字佔據了全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半壁江山。其中,在適生區的脫貧人口中,花椒收入佔比更是高達六成以上。

  “武都區堅持把發展花椒産業作為助農增收、加強生態建設、促進産業振興的重要舉措,穩定種植面積,強化科技支撐,堅持品牌引領,促進産銷對接,全力推動花椒産業提質增效。”隴南市委常委、武都區委書記肖慶康介紹,今年7月武都區成功創建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椒)標準化生産基地。今年,全區花椒預計産量達7000萬斤,綜合産值達37億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