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4 08-13 10:27:08 來源: 甘肅日報

感恩奮進七十載 凝心聚力譜新篇——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70年發展成就巡禮

2024-08-13 10:27:08     來源: 甘肅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原標題:感恩奮進七十載 凝心聚力譜新篇——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70年發展成就巡禮

 

  夏日,藍天下的蘇幹湖草原生機勃勃。高宏善

  阿克塞縣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娜再拉

 

  美麗的海子草原水草豐美、候鳥翩飛。高宏善

  游客在阿克塞縣博羅轉井影視基地游玩。董文龍

  阿克塞縣萬隻肉羊規模化養殖基地。高宏善

  阿克塞縣匯東75萬千瓦“光熱+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高宏善

  哈爾騰牧場裏羊肥馬壯,阿爾金山下風光無限。

  70年沐浴黨恩。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酒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幫扶支持下,阿克塞縣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從偏遠封閉、貧窮落後走向文明開放、全面小康。

  70年感恩奮進。各族兒女同心同德、攻堅克難、埋頭苦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2023年,全縣人均GDP達到11.87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0925元和39406元,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以來,連續3年榮獲“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稱號。

  70年滄桑巨變。阿克塞縣各族群眾加強民族團結、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資源開發、民生保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總量擴大、質量提升、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黨建引領跑出發展“加速度”

  1954年4月,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正式建立。

  70年來,阿克塞縣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各項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把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團結帶領全縣各族群眾共同奮鬥,書寫了一部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文化昌盛、生態和諧的時代華章。

  阿克塞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和方法,構建“黨建紅+N”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等各個領域,形成了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共促發展的良好格局。

  民族團結繪就新畫卷

  走進阿克塞縣紅柳灣鎮民族新村,路旁綠樹成蔭,錯落有致的二層小樓獨具一格。茶余飯後,居住在這裡的各族群眾圍坐在一起,老人彈着冬不拉,一旁的小姑娘則隨着音樂翩翩起舞,大家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0年來,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成為阿克塞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力量之源,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從未中斷。

  如今,這裡生活着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民族,人口1.1萬人。

  在阿克塞縣,有一座橋,叫團結橋,有一條路,叫團結路,有一個社區,叫團結社區,還有一些人的名字,也叫“團結”。

  喝奶茶,是哈薩克族人的生活習慣,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在“奶茶議事會”上,大家喝着奶茶、話着家常、聊着發展。通過開展“奶茶議事會”,不僅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和風細雨中,同時也拉近了各民族群眾之間的感情和距離。

  阿克塞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7+N進”活動,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加強群眾性文體活動陣地建設。“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文化長廊、“民族團結模範社區”隨處可見,各族群眾和睦共處成為阿克塞縣幹部群眾的自覺行為。阿克塞縣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等41項榮譽。

  高質量發展交出新答卷

  2022年,阿克塞縣啟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高質量發展行動,成立指揮部,組建5個工作專班,以説了就算、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的作風,全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揮部成立3年來,先後引進中鴻控股産業園、金風35萬千瓦風電、正泰30萬千瓦光伏、寧夏晟晏青砂溝錳礦採選等一批優質項目,建成並網總裝機65萬千瓦的風光電項目。

  在匯東75萬千瓦“光熱+光伏”試點項目建設現場,226米高的熔鹽集熱塔拔地而起,如同綠色能源的“守護者”,矗立於天際。周圍11960面定日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追蹤陽光、匯聚光熱。該項目作為國內“光熱+光伏”試點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示範帶動新能源産業發展。

  2023年,阿克塞生態保護及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有效解決阿克塞縣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隨着“幹在實處、走在前列”高質量發展行動的深入實施,阿克塞走出了一條以招商引資強縣、綠色能源興縣、交通路網擴縣、資源利用富縣、水利開發活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再上新&階

  走進阿克塞縣紅柳灣鎮紅柳灣村,道路平坦寬闊,屋舍整齊排列,一片片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綠意盎然,一個個標準化設施養殖區星羅棋佈,一座座現代化大棚內果蔬新翠、鬱鬱蔥蔥,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簾。

  阿克塞縣裕灃晟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抱團發展,以中藥材初加工為基礎,構建起集“生産—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産業鏈條。

  建設千畝飼草基地,壯大設施養殖規模。阿克塞縣大力發展山上繁育、山下養殖、多季出欄的綠色畜牧業。

  2024年,總投資7371萬元的萬隻羊場建成投用。在養殖小區帶動下,全縣設施養殖戶達150余戶,設施養殖飼養量達3.5萬頭(只),年出欄肉羊8.5萬隻、肉牛1500余頭,構建起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産業鏈模式。

  “阿克塞縣畜牧業全産業鏈主要包括飼草種植、良種繁育、設施種植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銷售等九個板塊,將為全縣畜牧業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起到推動作用。”阿克塞縣供銷合作聯社主任楊世武説。

  2023年,哈爾騰“哈薩克羊”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和“甘味農産品”名錄,“阿克塞駱駝”“阿克塞哈薩克馬”等特色優勢産業品牌效應持續擴大。

  如今,這裡産業發展釋放出的蓬勃活力,使得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教育事業擴優提質

  “老縣城小學校舍僅有幾排平房,門窗都關不嚴,冬天取暖靠火爐,老師們上課僅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不僅條件艱苦,學生獲得的知識也很有限。”回憶起從前,阿克塞縣小學副校長扎依法感慨萬千。

  70年來,阿克塞縣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形成了示範幼兒園、優質小學、精品初中、委託高中的辦學模式,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入園難”到“入好園”、從“重教育”到“強教育”的提質發展。

  為推動“雙減”落地見效,阿克塞中小學按照“一校一策”標準建立課後服務方案,實施“5+2”課後服務模式,全覆蓋開展“半天無課日”大教研活動,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

  從馬背到氈房,再到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普及,阿克塞縣積極推行城鄉一體的免費教育和高標準教學,&&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和教育教學獎勵辦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普通高中教育向縱深推進,形成了從基礎教育到高中教育結構完整、相互銜接的教育體系,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進入新時代,阿克塞縣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色、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景點、設計精品旅游線路,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勢頭正勁。

  憑藉在《九層妖塔》《西風烈》《英雄》等多部熱門影視劇中的驚艷亮相,阿克塞老縣城博羅轉井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打卡,博羅轉井影視基地也升級為4A級旅游景區。

  阿克塞縣錨定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立足優勢資源和民族特色,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建成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2處、省市級研學基地5處。投入3.5億元,完成博羅轉井影視基地、金山湖水上樂園、賽馬場、多壩溝胡楊峽等景區景點提升改造工程,並實施民族風情一條街、商業街提檔升級改造,美食文化廣場建設和旅游導視系統、游客接待服務中心等項目,接待服務能力有效提升。

  阿克塞縣以文化旅游産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各族群眾廣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先後舉辦EDP教育聯盟第十屆商學院絲綢之路戈壁挑戰賽、“引客入阿”暨百家旅行社踩線活動、全省廣場舞大賽、甘肅省青少年國際式摔跤錦標賽。圍繞博羅轉井影視基地、多壩溝胡楊峽、民族風情城和沙漠公園四大核心景區,策劃開展戶外徒步、民族文化研學、非遺展示等文旅活動100余項。

  “我們以民俗民族文化和文旅賦能創新為支撐,全面升級研學旅行,打造5大領域、8大板塊、10大主題、50項課程的‘5815’精品研學旅行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阿克塞民族研學旅行品牌。”阿克塞縣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濤説。

  近年來,阿克塞縣圍繞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建設,豐富業態、拓展市場,打造特色、豐富體驗,以“文化+旅游+體育”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游客從2014年的21.4萬人次增長到2023年的82.4萬人次,旅游收入從2014年1.61億元增長到2023年6.19億元,文旅融合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

  路網建設織就八方通途

  阿克塞地域廣闊,群眾出行難、出行遠曾是制約農牧村發展的難題。

  逢山開道,遇水架橋。70年來,阿克塞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年加快,“對內暢通,對外通達”的交通路網為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産業集聚區建設、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大基礎支撐。

  大哈爾騰河河面寬,每逢汛期嚴重影響牧民出行和轉場。

  2023年6月,在大哈爾騰河上,一座橫跨兩岸的大橋建成了。平坦寬闊的公路橋上,牧民開車直奔牧場,阿勒騰鄉幾代人的心願變成了現實。

  牧民扎提汗家的草場牧道與河道交叉,雨季經常出現洪水沖毀牧道的情況,轉場和出行十分不便。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阿克塞縣一方面對該片區牧民出行道路進行實地勘察,對通往牧民草場的道路進行鋪墊修整;另一方面科學規劃施工路線,克服山區施工難度大、車輛通行不便等困難,在以往沒有道路的區域,通過填平深溝、剷平陡坡、加固河道等方式,修建了21公里的簡易道路,極大方便了牧民轉場和出行。

  近年來,阿克塞縣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着力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柏油馬路連接起牧場,通到農戶家門口,全縣路網結構實現了從羊腸小道到柏油路的歷史性跨越。累計投資約1.7億元,修建農村公路275公里,全縣建制村通暢率達100%、鄉鎮通客車率達100%,農村“末梢路”“斷頭路”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018年,敦格鐵路“敦煌—阿克塞—肅北”客運線正式投入運營;2022年,柳格國高(G3011)敦煌至當金山口公路全線通車,阿克塞縣徹底告別不通火車、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70年來,阿克塞縣公路總里程從25公里增長到2321公里,敦當高速和國道215線、571線(肅阿路)以及省道314線,呈“一縱兩橫”橫貫縣境,成為連接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的交通主幹線。

  就業有崗位,增收有門路,醫療有保障,養老更貼心……70年的發展成果正展現在廣大群眾的笑臉上。

  希望升騰,幸福滿溢。回望來時路,闊步新征程,阿克塞縣各族群眾將手挽手、肩並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阿克塞篇章。(董文龍 娜再拉 何永旺)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