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4 08-12 18:26:52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阿克塞:七十年交通巨變 路網建設織就八方通途

2024-08-12 18:26:52     來源: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七十載滄桑巨變,彈指一揮間。伴隨着阿克塞的成長,交通運輸事業有力脈動。70年裏,全縣公路總里程從25公里增長到2023年的1703.45公里,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國省普通幹線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為主骨架,農村公路為支脈的公路網絡,天塹變通途。

  阿克塞地域廣闊,農牧民群眾“出行難”一直是制約農牧村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阿克塞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着力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一條條柏油路穿越高山、跨過河流,延伸至草原深處,直達牧民家門,全縣路網結構實現了從羊腸小道到走上柏油路的歷史性跨越。

  大哈爾騰河河面寬、路面易被沖毀,每逢汛期就嚴重影響牧民出行和轉場。2023年6月,在大哈爾騰河上,一座橫跨兩岸的大橋建成了,阿勒騰鄉幾代牧民的心願變成了現實。

  大橋的建立,使相距270公里、需繞行4小時的哈爾騰村和烏呼圖村,變成驅車20分鐘即可抵達的“鄰村”,改變了兩村105戶農牧民“一河之隔、兩岸相望”的命運。兩個村的值班點,也因為這座大橋,將需繞道遠行150公里入村的距離,足足縮短了124公里。

  在阿克塞,一條條平坦寬闊的道路蜿蜒在草原上,農牧村牧民開着農用車直奔牧場。在紅柳灣鎮紅柳灣村,村裏公路通到了田間地頭,當地群眾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就可以進城銷售農産品。農村公路的建設使牲畜轉場、物資供應等一系列關係民生生産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牧村面貌日新月異。

  紅柳灣村村民穆金龍説,現在,路修到了家門口、地頭上,出行非常方便,進城都是油路,開車十幾分鐘就到縣城了,種的菜、養的牛、擠的牛奶每天都能及時送到城裏。

  近年來,阿克塞縣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運輸難”等問題,因地制宜修建“便捷轉場路”“平安放心路”“特色産業路”,推進“交通+”建設模式,幫助牧區加快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阿克塞縣地方公路服務站站長常海波介紹,近年來,累計投資約2.12億元,修建448公里自然村組道路、88公里鄉鎮通三級公路、460米橋梁一座,將全縣路網進行串聯,徹底解決了農村末梢路和斷頭路問題,將致富路修到群眾家門口,實現了全縣建制村通暢率100%、鄉鎮通客車率100%。同時,全面推行農村公路市場化養護和農村公路滅毀保險模式,建立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資金保障機制,確保全縣道路養護覆蓋率100%。

  “十三五”末至“十四五”成為阿克塞縣公路交通建設提速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隨着國家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發展規劃的貫徹實施,阿克塞縣聯通內外的主幹線道路持續優化。2018年,敦格鐵路“敦煌--敦煌西--南湖--陽關--阿克塞縣--肅北縣”客運線正式投入運營,阿克塞縣徹底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2022年,柳格國高(G3011)敦煌至當金山口公路全線通車運營,徹底解決了自治縣不通高速的現狀,形成了一條自治縣對外連接的快速連接紐帶。截至2023年底,全縣各類通車總里程達1703.45公里,敦當高速、國道215線、571線(肅阿路)、省道314線貫穿整個縣境,成為連接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的交通主幹線。

  遇山開道、逢水架橋,自治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年加快,形成了“對內暢通,對外通達”的交通路網結構,群眾出行更加方便,為阿克塞全域旅游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産業集聚區建設提供了強大基礎支撐。

  “目前,全縣城市客運班線共發班次6趟次,主要為敦煌、酒泉方向,具體發車時段為敦煌5趟次,酒泉1趟次,基本上覆蓋了阿克塞縣農牧民群眾出行的一個全時段和全範圍。同時,為加快城市公交線網布局,由我縣接駁中心購買6輛新能源公交巴士,已試運行開通公交線路3條,設置公交擺渡點乘車44處,按照客運流量及乘車需求,滿足異地學生就學、演出、參觀等活動需求。”阿克塞縣客運站副站長毛慧勇説。

  “以前,從安南壩出來需要騎馬3、4天才能到達縣城,遇上雨天、雪天,需要多花15、16個小時。現在牧民生活條件也實現了質的飛躍,人民安居樂業,班車通行了,縣城裏的親戚朋友們也可以經常去游玩。”阿克旗鄉牧民美然説。

  經過70年的接續奮鬥,在沒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條新路,把行不通的路變暢通,在歷史的考卷上,寫下奮進的答案,成為了輝煌阿克塞的生動見證。如今,翻開阿克塞的電子地圖,或粗或細的線條,蜿蜒在這片土地的山水之間,並且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延伸,使阿克塞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劉立亮)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