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新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網

甘肅臨夏新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

2024-08-07 19:57:3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8月7日電(記者程楠)近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臨夏世界地質公園內,黃河三峽大景區管委會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新發現一組五枚小型恐龍足跡化石。經專家初步判斷,這組化石為白堊紀時期的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足跡化石之一。

  由於近期持續降水,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地質公園內一處剝落的岩體表面,發現了一組五枚恐龍足跡化石,單枚足跡長度大約一至三厘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左一戴帽者)正在工作。 新華社記者 程楠 攝

  恐龍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初步判斷,這組化石為白堊紀早期的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足跡化石之一。“白堊紀時期的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最早於我國四川盆地發現,後來在我國山東省、韓國等地也陸續發現過。近日在臨夏的新發現,很可能表明這類足跡在同期有更大的分佈,對研究這些區域的生物地層學、地質年代和恐龍多樣性都有重要意義。”

恐龍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邢立達&&,這是首次在中國西北發現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新發現在科學研究和科普上都非常有價值,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從另一個維度來了解恐龍的小型化,恐龍小型化是恐龍演化為鳥的要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演化事件。”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科研人員陸續在臨夏州永靖縣發現了總量2000余枚的劉家峽恐龍足跡化石群,該足跡化石群分異度高、保存清晰且多層位出現。

  “近年來,在不斷加強保護的基礎上,博物館工作人員經常在地質公園及周邊地區有新發現,這既是對劉家峽恐龍足跡化石群的有益補充和完善,也極大提升了當地文化旅游資源品位。”黃河三峽大景區管委會恐龍博物館館長尤文澤説。

  新發現的微小型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記者 程楠 攝

  邢立達介紹,通過觀察發現,新發現的微小型恐龍足跡的造跡者速度不快。“這一地層岩面有很明顯的波痕構造,説明微小型恐龍足跡造跡者是在水邊活動,還有很多水鳥足跡化石跟它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組合,跟我們在其他幾個地區的發現是一致的。”

  專家&&,骨骼化石保存的是恐龍的形態學信息,而足跡化石保存的則是恐龍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間。“這些足跡不僅能反映恐龍日常的生活習性、行為方式,還能解釋恐龍與環境的關係。”邢立達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