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在‘活力網格’小程序反映了小區井蓋破裂,沒一會網格員就詢問具體地點,井蓋很快就更換好了。”玉門市花海鎮社區居民吳佳明説,有了這個小程序,我們反映事情的渠道更多了,還能預約各種事項,全程在線的便民服務,“遇到問題找平台”已成為大家共識。
吳佳明所稱讚的小程序,是玉門市研發的“活力網格管理信息系統”和微信小程序。目前,該平台已覆蓋全市12個鄉鎮、24個城市社區,通過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社區各類服務資源,凝聚共享共治多元力量,打造了一個基於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的社區“智”理新形態,為居民創造更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

玉門市綜治中心
一鍵觸達,便民服務零距離
“現在樓道乾淨整潔多了,也沒有雜物,讓人心情很愉悅。”人民路社區天儷佳苑小區居民們&&,這一變化得益於“活力網格”小程序上的一條訴求。
7月底,天儷佳苑小區居民通過小程序的“群眾爆料”功能反映樓道內堆放雜物的問題,希望社區協調,很快社區網格員和居民就協商解決了。
“居民通過平台的‘群眾爆料’功能,就像使用微信‘朋友圈’一樣方便,一鍵提交問題後還能在線查看辦理狀態並回復評論。無論是垃圾清理不及時、井蓋破損還是樓道燈維修,都會得到及時響應和處理。”人民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巧感嘆,居民一鍵“群眾爆料”,社區即刻“碼上辦”,有效解決了服務居民“最後一公里”問題。
該平台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及時便捷作用,設置有群眾訴求、事項預約、群眾爆料、號碼百事通4個板塊,為社區的服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基礎信息支撐。
目前,該平台已覆蓋居民 13.8萬人,日均使用達1000人次以上。

第一時間掌握不安定因素以及各類矛盾糾紛的苗頭情況,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儘早介入、及時化解,打通服務群眾的“末梢神經”。
一體聯動,基層治理高效能
“多虧了網格員,讓困擾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現在能睡個踏實覺了。”居民宋阿姨説。
夏日炎炎,因轄區萬豪潤園32樓為商居混住樓棟,一樓餐飲酒館紛紛在外設攤經營,夜間常有喧嘩吵鬧聲,導致樓上居民夜不能寐,雙方産生矛盾糾紛。
社區經過上級街道綜治中心對接,聯合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將涉及矛盾糾紛的3家門店和樓上8戶居民通知到一起進行現場調解。通過政法部門的法律知識宣傳和對矛盾糾紛事件分析研判,為雙方當事人爭取最優的調解協議,化解矛盾糾紛。
談及網格治理帶來的改變,新市區街道人民路社區黨委書記張巧深有感觸:“智慧網格建設提升了基層社區治理水平,給居民帶來了實惠便利,也極大地方便了我們日常工作開展,有效減輕了工作負擔。”
玉門市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結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則,縱向鏈結基層網格員,到達村組和社區樓院,橫向鏈結住建、民政、交通、市場監管等31個政府職能部門,通過入戶、管控、巡查、處置、報告等收集信息,送達微信小程序直報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第一時間分流交辦各部門,構建“集中受理、統一分流、全程監督、閉環運轉”為一體的扁平化網上網下協同工作平台。

玉門市活力網格綜合信息系統將問題集中在“一個中心”解決,真正實現了糾紛調處“最多跑一處”的目標。
一網共治,和諧社區新圖景
“我們小區雖然離主城區遠一點,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周邊設施和店舖一樣不少,不用走多遠就能解決基本的生活。”
玉門市通過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實現資源配置精細化,將小區周邊便民服務資源梳理整合成“便民服務庫”,小區就近就有水電工、開鎖工、裁縫鋪、幼兒園、家政服務等,讓“十五分鐘生活圈”精細化升級,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玉門市以提高線上線下政務多元性,實現服務流程精簡化為目標。“線上”與“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深度融合,讓居民少跑路,數據多跑腿;“線下”各街道社區依託綜治中心,引導黨員和居民發聲,為社區治理提供解決問題的機制和渠道,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提高居民安全感。(謝歡 馬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