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馬場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這裡地域廣闊、水草豐美,是天然的好牧場。
7月11日拍攝的山丹馬場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0日拍攝的山丹馬場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歷史上,烏孫、月氏、匈奴等多個游牧民族都曾在這一帶放牧。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河西之戰中擊敗匈奴,佔據這片草原開始屯兵養馬,讓匈奴發出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悲歌。
7月11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奔跑。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1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驅趕馬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飲水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唐朝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養馬,祁連山草原成為戰馬重要飼養地。唐人愛馬,在唐詩中也有體現。李白的《天馬歌》寫道,“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杜甫的《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都描寫了産自西域的名馬。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詩中寫的焉支山下,大致位置就在今天的山丹馬場一帶。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的溪流旁飲水。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1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驅趕馬群。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此後直到清朝,中原王朝多將這裡作為繁衍良馬的理想牧場,使這裡的養馬傳統延續千年,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皇家馬場。
7月10日在山丹馬場拍攝的奔跑的馬群。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1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1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驅趕馬群。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0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新中國成立後,山丹馬場長期作為軍馬場繼續存在,直到本世紀初轉為企業。
7月10日,山丹馬場牧馬人驅趕馬群去飲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0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驅趕馬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1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驅趕馬群。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1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奔跑。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0日在山丹馬場拍攝的奔跑的馬群。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今天的山丹馬場,成群的駿馬在藍天白雲下馳騁,和連綿起伏的祁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共同構成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7月11日,馬群在山丹馬場草原上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1日在山丹馬場拍攝的油菜花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7月10日,游客在山丹馬場鸞鳥湖畔游覽賞景。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1日拍攝的雲霧中的山丹馬場鸞鳥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記者:馬寧 郎兵兵
編輯:鄧堅 劉蓮芬 逯陽 辛悅衛
新華社攝影部 新華社甘肅分社
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