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空氣”也能“賣”成錢?
7月15日,白銀市“工業強市 創新發展”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走進白銀市平川區。在平川區45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現場,平川區林業碳匯發展中心主任萬康向記者解答了這個疑問。
“‘賣空氣’,其實就是碳匯交易。”萬康進一步解釋,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但是要解決二氧化碳的問題,不僅要用碳匯吸收二氧化碳,還要限制排放二氧化碳。“賣空氣”就是將通過植樹造林或其他手段吸收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售給超出碳排放配額的單位,以此來獲得經濟效益。
平川區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裏沙漠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森林植被稀疏,碳匯從何而來?“長期以來,乾旱、風沙加上降雨稀少,導致這片區域曾經遍地是裸露的黃土,目之所及一片荒蕪。”萬康指着眼前一行行伸向天邊的樹木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平川區紮實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3年完成植樹造林25萬畝,昔日荒山披上了綠裝。
此外,平川區把林業碳匯交易作為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的落腳點,提前布局,探索林草碳匯價值開發。2022年6月,平川區林業碳匯發展中心成立,這是全國縣(區)級第三家、全省首家林草碳匯管理機構,專門推動林草碳匯産品開發交易。
今年5月,平川區黃河流域林草碳匯智慧管理&&建成試運行,年內或將完成首筆碳匯交易。初步核算,45萬畝國家儲備林全部建成後,可年均吸收二氧化碳82萬噸,按照目前市場價格每噸83元計算,每年可産生6800萬元林草碳匯價值。
為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平川區還創新“國家儲備林+特色産業”發展模式,與山東沃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組建西北文冠果苗木繁育基地,投資12.69億元,共同推進白銀文冠果國家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構建育苗、栽植、加工、儲運、銷售全産業鏈條發展。
“我們還通過‘國家儲備林+勞務輸轉’,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工資性收入。”萬康告訴記者,45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可以吸納周邊農村居民通過參與造林、撫育管護等,獲取勞務費。同時充分盤活資源,利用溝壩地、非農撂荒地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公司,收益按比例分成,村集體保底收入不低於年收益的10%,讓平川人民共享國家儲備林建設紅利。(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萬及敏 茍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