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山丹,正是旅游觀光的好時節。山丹軍馬場水草正茂,藍天白雲下,感受草原的遼闊與壯麗;焉支巷子夜晚燈火輝煌,古色古香的建築與熱鬧的商業氛圍相得益彰,吸引着眾多游客;如意花海在夜色中宛如夢幻之境,成為人們休閒漫步的好去處……今年以來,山丹縣立足“絲路馬都·古韻山丹”形象定位,圍繞“龍頭引領、兩翼帶動、四區聯動、多點支撐”發展格局,堅持科學規劃引導、多元融合發展、提升景區品質內涵、規範旅游服務管理,文旅産業發展量質並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旅游+文化”,絲路古韻情悠長
7月19日,山丹縣“漢明長城·絲路古道”文化品鑒活動開啟,詩詞朗誦大會、非遺文創産品展示展銷、古韻山丹攝影展、篝火晚會等活動精彩紛呈。
漢明長城,山丹縣境內不同歷史年代修築,同時蜿蜒並行近200公里,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近年來,山丹縣深入挖掘邊塞、農牧、貿易等歷史文化元素,構建以邊塞軍事體驗、塞外風情觀光、體育賽事活動等為主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展示區,讓寶貴歷史文化遺産綻放時代新韻。先後成功舉辦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騰訊益行家古長城公益挑戰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實現了“賽事流量”向“消費流量”的轉化。
今年,山丹縣立足“絲路馬都·古韻山丹”形象定位,依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創新開展文化遺産“活態”傳承和展示利用,使其獲得“新身份”,生動講好山丹故事。艾黎紀念館、四壩文化展示館、仙堤書院、博物館、圖書館、工人文化宮、馬文化博物館……一座座文化展館讓山丹豐富的文旅資源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同時,持續豐富以沉浸式、體驗式為主的多樣化産品供給,深度提升現有的《胡騰舞》,編創《胡騰歡歌》舞&劇,創排與山丹文化氣質相協調的沉浸式情景演藝劇目,實現沉浸式演藝。深入挖掘非遺傳統文化資源,研發製作“山丹炒撥拉”系列、“山丹·有味”餐具系列、“山丹·好禮”文創産品等一批具有山丹地方標誌性文化元素的文化創意産品和旅游商品,做強文創産品銷售體驗。
“旅游+美食”,激情夏日歡樂多
7月13日,第二屆山丹炒撥拉節如約而至。開幕式上,“三米巨鏊炒撥拉”的烹飪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巨型鐵鏊直徑達3.3米,可同時容納200公斤食材,廚師們以此炒出的美食,色香味俱佳。
一縷騰騰熱氣、一鍋人間煙火、久別故居的游子、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來的媒體人士、常住於此的居民以及線上“雲”的直播觀眾……近40萬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域,圍着熱氣騰騰的炒撥拉舉杯暢飲,洋溢着紅紅火火的熱烈氣氛。
第二屆山丹炒撥拉節的舉辦,對深入挖掘和弘揚山丹傳統美食文化,促進“演繹+美食+故事+游玩”多維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培育消費載體、挖掘消費潛力、激活商業活力的助推劑,進一步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外來人士觀光旅游、購物消費、投資興業。
據了解,本屆炒撥拉節為期一個月。共設開幕式、招商引資推介大會,特色美食、農特産品、文創産品展示展銷等系列旅游項目。期間,山丹縣還舉辦“山丹莊園行”體驗、漢明長城·絲路古道文化品鑒、“激情夏日·彩虹張掖”全市廣場舞大賽等諸多活動,為廣大游客和市民打造了一場精彩紛呈、美妙絕倫的文旅盛宴。
“旅游+鄉村”,和美鄉村展新卷
盛夏時節,走進坐落在山丹縣大馬營鎮中河村的“焉支花谷·羊主莊園”,在藍天白雲和鬱鬱蔥蔥綠植的映襯下如詩如畫,乾淨整潔的庭院,競相開放的野花,修葺一新的長廊,游客或觀花賞景,或休閒漫步,或品嘗特色美食……
在羊主莊園內,羊雕塑、羊文化館、羊肉美食餐廳、觀光羊舍、羊文化體驗園等羊文化景觀小品展現在眼前,讓游客在體驗多元羊文化的同時,感受鄉土氣息。
“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山丹羊肉,還可以體驗多元的羊文化,感受鄉土氣息。”大馬營鎮中河村村委會副主任曹模説,隨着鄉村旅游的持續火爆,借助焉支山旅游文化資源優勢,山丹縣精心打造集觀賞旅游、文化體驗、休閒度假、燒烤納涼為一體的“焉支花谷”。同時,山丹縣盤活閒置資源,高標準打造古韻新風、別具一格的“羊主莊園”。目前,這處消夏避暑的“後花園”已成為市民游客遠離喧囂,放鬆身心的首選之地。
山丹縣域內資源稟賦不同,區位優勢各異,在持續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注重因地制宜,各顯特色,堅持把鄉土風貌、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需求有機結合,傾力打造一批極具影響力的“主題莊園”“土豆驛站”“蘆筍莊園”“焉支花谷·羊主莊園”“鄉味·高廟”等景點成為市民游客熱門“打卡點”。
“旅游+研學”,行走課堂妙趣多
今年,山丹縣持續探索研學實踐基地建設,將紅色教育與思政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把傳統文化融入科普研學,積極拓展“體驗軍馬文化、探尋長城文化、追憶紅色文化”等品牌研學線路,持續開展“紅色+研學”“冰雪+研學”“文化+研學”“非遺+研學”等研學旅行活動,培育研學旅行基地4個,策劃紅色教育、文旅融合、工業發展、鄉村振興、體旅融合研學培訓班課程5個,形成了以焉支山景區為代表的生態研學游,以艾黎紀念館、艾黎與何克陵園和博物館為代表的紅色研學游,以漢明長城、硤口古城為代表的邊塞文化研學游,以山丹馬場為代表的軍馬文化研學游,以高廟農文旅融合發展産業園、蘆筍莊園、土豆驛站、焉支花谷·羊主莊園為代表的農耕文化研學游等研學項目和線路,研學旅游産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同時,探索‘研學+’發展新模式,開發多種研學旅行精品課程,以“旅游+”全業融合,推出了徒步、研學、露營、音樂節、美食節等多種新業態,打造自然生態、文化歷史融合發展的“全域、全季、全年齡”研學旅行場景,全方位展現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的新成果,擦亮山丹研學旅行品牌形象。
山丹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契機,擔當起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之重任,文旅融合的故事不斷地推陳出新,“文旅+”模式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光彩。(楊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