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呈一色 萬畝一展平 永昌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千畝呈一色 萬畝一展平 永昌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4-07-17 08:50:53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千畝呈一色 萬畝一展平 永昌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盛夏時節,走進永昌縣,連片的農田裏,小麥、玉米綠意盎然、長勢喜人。大片規則的田塊、伸向遠方的溝渠、阡陌縱橫的機耕道……構成一幅農業發展的生動畫卷。

  “以前的田塊零碎又分散,種起來很是麻煩。現在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農機直接開到地裏,灌溉也方便,省了不少事。”在永昌縣六壩鎮七壩村,種糧大戶賈希林説,今年他承包了20余公頃地種植小麥,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他種糧更有底氣。

  糧食要高産,良田是保障。近年來,永昌縣通過建設農田節水灌溉工程、引入新技術與新設備等多種舉措,全力以赴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的現代農業生産經營體系,築牢糧食安全根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千畝呈一色,萬畝一展平。在永昌縣水源鎮,抬眼望去,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綠油油的農田和乾淨整潔的村莊共同組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

  目前,水源鎮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2.29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72.5%。

  水源鎮東溝村村委會主任徐生知告訴記者:“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來,農戶、種植大戶比較好管理,肥料利用率高,莊稼長勢好。”

  省工省時,方便田間管理,這是建成高標準農田後,農戶最真實的感受。

  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伴的,還有智能灌溉和高效節水系統的推廣。

  正在檢查灌溉設備的東溝村種植大戶李潤福説:“現在農田裏安裝了智能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我們可根據氣象報告的光照時間、降雨量等要素,觀察田間植物根莖乾濕情況綜合考量,通過手機客戶端遠程控制灌溉系統,實現定量定時灌溉施肥。”

  灌溉現場,李潤福按程序啟動了智能閥門控制器。很快,水從泵房來到田間,智能推桿三通閥自動啟動,滴灌系統開始運作,不到兩分鐘,安裝在作物根部的滴灌管就開始出水。

  “現在,從灌溉到施肥,都可以通過智能系統進行遠程操作,太方便了。”李潤福説。

  同樣,在永昌縣南壩鄉廣袤的田野上,寬幅勻播、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滴灌、機械化收割等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和“一噴三防”等田間管理措施的採用,有效促進了糧食生産的“三節”(節水、節肥、節種)、“三抗”(抗旱、抗寒、抗倒伏)和“一增”(增産),讓當地農戶感受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化。

  “和河灌田相比,種植滴灌小麥既節水、節種,還省肥料,産量也比河灌的産量要高。”南壩鄉祁莊村村民范志説,今年,他種植的小麥全部採用永昌縣自主研發的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播種,實現了春小麥種植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

  放眼永昌縣的廣袤大地,糧倉更滿、農業更強,一幀幀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和着鄉村振興的號角聲,續寫着一個個物阜民豐、糧谷滿倉的故事。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