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平涼市奮力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
崆峒區面製品集中配送中心。
甘肅旭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産加工車間。
甘肅醫學院餐廳學生取餐場景。
平涼市“倡導文明餐桌 制止餐飲浪費”百萬人倡議活動現場。
華亭市東升市場小作坊集中加工區。
靈&縣職業中專食堂食品庫房一角。
國家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項目園區,靜寧特色美食“李記大餅”現代化生産基地。田麗媛
靜寧縣配發執法車輛現場。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考量着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水平,更體現了城市管理者對市民的誠信。
近年來,平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將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作為服務發展、惠及民生的基礎性、系統性工程,在省食藥安委辦、省市場監管局的精心指導下,堅持“六個統籌”,精準施策、聚力攻堅,全面構建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統籌擔當與作為 食品責任全域貫通
實現食品安全長治久安,長效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是基礎。
平涼市委、市政府把食品安全和食安創城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寫入市委全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跟蹤督辦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持續充實加強食安創城工作領導小組,全流程調度部署相關工作。
省食藥安委辦、省市場監管局全方位指導、全流程跟進,平涼組建“一辦五組”工作專班,健全完善市食安委會工作規則和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三書一函”等制度體系;落實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共確定包保主體24222戶、包保幹部3364人,包保工作覆蓋率、季度督導完成率、發現問題整改率均為100%。
有序推動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市、縣、鄉三級設立食品監管執法機構,1536個村社設立工作站;整建制完成基層食藥安委辦規範化建設,全方位推進基層市場監管所規範化建設。
持續加大財力投入,爭取耕地、糧食、“營養餐”補助資金11.84億元,安排食品、農産品、糧食等保障經費6258.24萬元,全過程全環節保障創建工作。
統籌安全與發展
食品産業起勢見效
走進平涼市崆峒區清真肉製品集中加工區,張貼的食品安全標識十分醒目,通過玻璃能夠看到各食品操作間,各類肉製品從洗肉、備料到下鍋以及後廚衞生狀況一目了然。
崆峒區清真肉製品集中加工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清真肉製品集中加工區。作為崆峒區平涼紅牛産業鏈補鏈強鏈延鏈“七大工程”之一,依託平涼伊通清真肉製品有限公司進行建設,有力推動清真肉製品小作坊由“小、散、亂”向“精、特、優”轉型升級,助推打造更多“甘味”品牌。
這是平涼加快構建食品産業鏈和供應鏈的一個縮影。當地圍繞“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的産業布局,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建成高標準農田194萬畝,糧食種植面積435.1萬畝,産量116.8萬噸;建成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120萬畝,“三品一標”認證基地251個,有機食品基地27.2萬畝。
同時,構建農副産品加工鏈,依託“平涼紅牛”、“靜寧蘋果”、蔬菜、玉米、馬鈴薯、燒雞等優勢資源,孵化培育食品生産企業80戶,總量達到220戶。
在此基礎上,平涼加強食品區域品牌建設,“平涼紅牛”“靜寧蘋果”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德美地緣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榮獲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4家企業獲評“甘肅老字號”,9個産品榮獲“隴上好糧油”區域公用品牌認證,52個品牌入選“甘味”農産品目錄,推動發布“平涼紅牛”“靜寧燒雞”“靜寧大餅”等一批團體標準。
統籌治標與治本
食品治理全程管控
農貿市場是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自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來,平涼市把嚴格規範農貿市場秩序管理和食品安全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和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着力提升農貿市場的“顏值”和“品質”,守護群眾的“菜籃子”,讓“煙火氣”更具“文明味”。
走進崆峒區和陽路馬路市場,整個市場乾淨整潔,井然有序,市民穿梭其中,攤位擺放規範,特色小吃、蔬菜水果種類豐富、應有盡有。
“我們嚴把‘入口關’,在商戶入場時就嚴格查驗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資質,對於已入駐商戶,每天都要檢查食材是否新鮮,確保群眾吃得放心。”和陽路馬路市場管理員説。
平涼市靶向發力,守牢安全底線,健全完善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全過程、無縫隙的食品安全管控體系。
加強土壤環境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尾菜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81.72%、83%和51.25%,産地環境安全可控。
加強糧食全程監管,庫存糧食質量監測覆蓋率、合格率均達100%;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建成糧食産後服務中心3個、優質原糧基地15萬畝。全面推行食用農産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實現産地準出與市場准入有效銜接。嚴格執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建成標準化、規範化屠宰企業10家。
加強食品生産企業信用監管,建立“一企一檔”“一品一策”“一域一檔”風險防控清單236個,開展“雙交叉”“雙集中”“雙覆蓋”規模性監督檢查,動態調整安全風險和信用等級,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堅持“培育渠道、治理批發、嚴管配送、規範零售”的鏈條管理模式,緊盯食品流通鏈條的各個卡點,規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11個、批發企業964戶、冷鏈庫房331個、配送車輛1197輛,食品流通安全有序。
堅持“以網治網”模式,建立“日常檢查為主體、專項檢查為重點、飛行檢查為補充”制度,強化“文明餐桌”“紅黑榜單”“食安封簽”“後廚直播”,對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建築工地、宗教場所、學校食堂、小飯桌、網絡訂餐、集體聚餐8個領域的餐飲服務加大管控力度,全市近年來未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統籌防範與打擊
食品秩序風清氣正
2023年8月,平涼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人員在專項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平涼市某商貿公司經營的一款名為“馬烏力提方便衝調粉”的衝調穀物製品,宣稱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壓、提高睡眠質量及補腎功效。後經檢驗檢測機構抽樣檢驗其含有降糖類藥品“格列本”成分。
由於此案件涉案範圍廣、性質惡劣、違法行為嚴重,為加大對此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形成良好震懾效果,平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請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督辦。
為維護經營主體和群眾的合法權益,全力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平涼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技術支撐建設,健全市級為骨幹、縣級為基礎、第三方為補充的食用農産品、糧食、食品三套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
堅持效率優先,實施智慧監管工程,“平涼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囊括食品全程管控的16個模塊;“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納入監管機構207個、種植基地728個、養殖基地1490個,開展巡查2963次,檢測數據26844條;“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納入食品主體23339戶,實施“智慧監管”7207戶,實行“線上監管—線下整改—線上報告”的閉環監管,較好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保持高壓態勢,壓茬開展專項治理,建立“三安聯動”工作機制和行政刑事銜接機制,縱深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查辦案件2186起,銷毀假劣食品101噸;偵破案件9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2人,移送起訴101人,搗毀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窩點13處。
統籌監管與服務
食品短板加快補齊
者衛東經營的小作坊“者師炸雞店”,成立於1997年,早前位於華亭市華糧美食城內,店面不足60平方米。2023年,炸雞店入駐華亭市東升市場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小作坊”煥然一新,標準化的廠房明亮整潔,現代化的設備智能高效,色香美味的炸雞深受消費者青睞。
“以前一天只能加工100個炸雞,現在店面通過升級改造,經營環境衞生差、結構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我還申請了食品生産許可證書,註冊了‘者師’商標使用權,産品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小作坊’變成了年産值達到2000萬元的企業。”者衛東自豪地説。
小作坊關乎大民生,小食品孕育大産業。平涼市將小作坊加工區建設列入十大為民實事之一,堅持“政府主導、市場投資、市場監管牽頭、職能部門配合”的建設模式,籌資3.8億元,建成7個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實現了産業壯大、企業增效、監管提質、環保達標綜合效應。
平涼&&小餐飲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小攤點監督管理規定,狠抓農村食品市場綜合治理,全力抓建“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培育示範鄉鎮30個、示範單位723戶。實施“餐飲企業+流動餐車”模式,實行“四統一”(加工設備統一規範,食品原料統一採購,從業人員統一培訓、統一管理)“三到位”(申報備案到位、派員指導到位、問題整改到位)管理機制,發展專業化服務公司178家,破解農村集體聚餐監管難題。
統籌條抓與塊管
食品共治一體推進
每天午飯時間,陜西師範大學平涼實驗中學的食堂裏熙熙攘攘,丸子、雞腿、洋芋絲、包子……熱乎乎的飯菜,葷素搭配、色味俱佳,同學們吃得津津有味。
“學校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先後成立了以學校、監管部門、供餐單位、學生會和家委會為成員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和膳食委員會,積極推行使用‘隴上食安’系統,嚴把人員健康關、採購驗收關、加工製作關、售飯安全關、洗消保潔關和環境衞生關,努力做到讓學生從吃飽到吃好的轉變,切實提升廣大師生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陜西師範大學平涼實驗中學校長李曉亞&&。
平涼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進社區、進單位、進校園、進農村、進企業、進家庭“六進活動”。尤其是2023年以來,全市中小學以校園守護行動和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為主線,大力推進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市縣鄉一體、點線面共建”,構建全面發動、全域聯動、全民行動的共治格局,制定《平涼市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等制度,紮實開展食品安全大培訓大提升行動,質量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覆蓋率、合格率均為100%。
開展“治理規範食品生産經營行為行動”。從2022年開始,對全市食品生産、流通、餐飲環節進行整建制、全覆蓋、全業態的規範提升。
堅持“銀行+保險+企業”參保模式,動員生産企業、學校食堂、商場超市、大中型餐飲單位等參加食品安全保險,全市投保1844家。
持續暢通社會公眾參與渠道,聘任“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184名,聘請“文明餐桌義務監督員”800名,組建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隊8支,組建保健食品銀齡護老隊26支。
實施“監管執法+公眾參與+媒體公開”的執法模式,開展“隨機查餐廳”131期,公布“紅黑榜單”133期,發布“鐵拳行動”典型案例30起;推動社會公眾參與食品檢測,發布“你點我檢”網絡投票7期,參與投票16.7萬人次;市縣各類媒體開設“共創食安城市·同享健康生活”專欄,立體式、多維度、全覆蓋宣傳推介,唱響了全民動員、全民創建、全民共享的主旋律。
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平涼將以擔當精神和嚴實作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全力打造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食安平涼”名片。(田麗媛 丁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