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滿目好景入畫來——會寧縣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見聞
綠意盎然的田野、大棚成行的川垣、寬闊平坦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村莊……盛夏時節,走進會寧,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如繁星點點、隨處可見。
近年來,會寧縣緊扣“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示範引領、由點及線、以線擴面,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繡出了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發展産業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來到會寧縣大溝鎮孟家窯村村民南學國家,羊圈裏的肉羊膘肥體壯,南學國正忙着添草、清理圈舍。
“這幾年趕上了好政策,我從3年前養50多只羊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只,村裏在技術指導和拓展市場銷路上給了我很大幫助。”南學國告訴記者,“我計劃根據行情逐年調整規模,努力實現由常規養殖向精品養殖邁進,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來,會寧縣堅持把特色産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着力調結構、挖潛能,厚植産業發展新優勢。
聚焦“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會寧縣深入推進“引企建園”工程,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先後培育鏈主企業50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家庭農場289家。同時,優化産業扶持政策,落實“6+1”産業養殖獎補資金2670余萬元、分紅資金1410余萬元。今年,全縣牛、羊、豬、雞飼養量預計分別達到29萬頭、276萬隻、101萬頭、362萬隻。
滋養內涵 賦能鄉村治理新動力
“村裏建起了文化圖書室和文化廣場,農閒時可以去看看書、鍛煉身體。”會寧縣土門峴鎮土門村村民李林説。
不僅如此,土門村還常態化開展弘揚家風家訓、表彰道德模範、評選最美家庭等活動,舉辦道德講堂、文娛活動,在豐富村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形成了新風尚、好風氣。
近年來,會寧縣全面深化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依託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政務網絡直播平台28個,打造文明實踐服務品牌,搭建幹部群眾的“貼心站”“暖心&”,輻射帶動縣域內政務微宣講實現全覆蓋,為推動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截至目前,會寧縣共創建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鎮13個、市級文明村鎮19個、縣級文明村鎮198個。
全域推進 打造和美鄉村新樣板
“去年,鎮區街道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鋪設了污水管網和路面,乾淨整潔多了。”會寧縣草灘鎮街道居民陳旭感慨道。
會寧縣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在完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在打造生態宜居村莊上鉚足勁,力爭在和美鄉村建設上走在前。建成衞生廁所4000座,打造改廁整村推進示範村20個,清理河塘溝渠270余口3260余公里。
會寧縣還突出示範鄉村引領,以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和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先後打造郭城驛鎮市級示範鄉鎮1個,河畔鎮、中川鎮等4個縣級示範鄉鎮,會師鎮南什村、韓家集鎮韓集村等34個省、市、縣級示範村。
外有“顏值”,內有“氣質”。一座座村莊美麗蝶變,一片片沃野帶來希望,越變越美的會寧鄉村圖景讓當地群眾幸福感攀升。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彭雯 通訊員 姚鵬飛 魏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