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4 06-27 17:58:53 來源: 西峰區融媒體中心

西峰區溫泉鎮:黨建“牽引力”激發産業發展“源動力”

2024-06-27 17:58:53     來源: 西峰區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西峰區溫泉鎮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引擎”,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持續發力,着重在穩民心、聚合力、增動力上找出路、謀實招,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不斷激發産業發展“源動力”。

  6月21日,走進西峰區溫泉鎮設施蔬菜基地,智能溫控大棚鱗次櫛比,棚內辣椒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目前辣椒苗已陸續進入開花期。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田間管理。

  “基地是合作社+農戶這種模式,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種植,公司統一銷售,跟老乾媽廠簽訂訂單,每年支付的勞務費大約60萬元。”慶陽市崇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天鵬説。

  一片因樹齡老化年入甚微的果園地如今經過資源重組,成了年入160多萬元的産業基地,西峰區溫泉鎮齊樓村黨總支書記李林鋒談起這件事,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我們村採取黨支部包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引進了崇源農業公司這一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負責農産品的市場銷售以及提供技術服務,合作社負責農産品的統一標準種植,分級管理,農戶跟着合作社進行種植。去年的産值共達到了160多萬元,帶動群眾的務工收入達到6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4.68萬元。”

  “黨建+公司+農戶”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模式,不斷盤活了閒置土地資源,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多方共贏。而“精、特、優”的産業新項目和適銷對路的産業鏈則讓企業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有了足夠信心。

  “農戶自己家裏也開始種植,跟着合作社共同來種植朝天椒,然後由公司統一幫農戶銷售。”徐天鵬説。

  具有勞動力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産業飯”,村裏老人的一日三餐也有着落。走進溫泉鎮巨垣村互助幸福院,噴香的飯菜、乾淨整齊的悠閒娛樂環境,定期定點的體檢和理髮服務以及時不時愛心企業的四季服裝捐贈。這裡的老人正在從睡土炕、墻角底下曬太陽的“養老”逐步走向一日三餐不重樣、精神文化有寄託的“享老”。

  齊世榮老人是互助幸福院的“常客”,夏日涼風習習,吃完飯他總喜歡在互助院裏坐一會,説説家常,談談春種夏收,老人説,這是一天中最舒坦、最開心的時刻。“待家裏無聊得不行,來這裡聊聊天,説説話,覺得心情很好。”齊世榮開心地説。

  “我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村級事務中的領導作用,推進基層黨組織與農村互助養老的深度融合,採取政府補助、村級自籌、社會捐助的模式,在對原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進行維修改造的基礎上,建成集助餐、助潔、助醫、助學、助急於一體的村級互助院,並成立“愛心衣櫥”、娛樂活動室、按摩療養休息室、“四老”調解工作室等,探索出了“黨建+公益+養老”的互助養老新模式。”溫泉鎮巨垣村黨支部書記周雯靜説。

  近年來,西峰區溫泉鎮圍繞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和黨建“五大融合”行動,立足東果産業發展布局和各村村情實際,通過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和培養致富帶頭人,按照“城郊租、兩線種、提服務”的村級集體經濟産業增收計劃,不斷增強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和服務能力,黨建引領之下,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我鎮將持續以“強鄉富村”為目標,積極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等不同的經營模式,盤活村級資源資産,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致富産業,並利用村集體經濟收益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巨垣村互助幸福院持續運營,同時不斷拓寬為民助民渠道,推動強鄉富村實現雙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西峰區溫泉鎮黨建辦主任任博説。(李麗娜 李紅濤)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