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培育新動能 搶灘新經濟——金昌市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競爭新優勢
甘肅億鎳新能源産業研究中心。
甘肅金拓鋰電公司智能化生産線。
金川集團鎳鹽公司10萬噸硫酸鎳溶液提升項目萃取生産現場。
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鎳板帶材生産車間。
甘肅金宏翔新能源公司新能源電池生産線。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河西堡工業園區。
合漿、涂布、製片、捲繞……在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隨着一條條自動化生産線的有序運轉,一節節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源源不斷地生産下線。
“我們公司擁有全智能自動化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産線,製片、捲繞等關鍵工序打破傳統‘手工’生産模式,實現自動化生産,製造工藝國際領先,産品填補了甘肅省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空白。”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哈國斌自豪地説。
這家落戶金昌市的新能源電池製造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鋰電子電池的生産、研發與銷售,産品廣泛運用於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備用電源、便攜式電源及電動工具等領域,供不應求。
在金昌,伴隨着一大批像金拓鋰電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的相繼涌現,全市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行業一馬當先、快馬加鞭,連片的光伏板熠熠生輝,大型風機漫卷長風……
聚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近年來,金昌市深入實施強科技、強工業行動,持續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着力培育“2+4”現代化産業集群,加快實施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以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培育競爭新優勢,讓鎳都煥發新活力。
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2.32億元,同比增長18.9%;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1%;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達到24.1%;實施招商項目96項,到位資金88.13億元,同比增長63.74%。
構建優勢産業集群 築牢新質生産力發展基本盤
春暖花開時節,走進金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川區等地的多家新能源電池及光伏企業,各生産車間內一片紅火的加工場面。
據了解,金昌市的新能源電池産業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目前已構建了從原材料生産到電池製造、應用的完整産業鏈。
在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10萬級潔凈廠房中,厚度只有6微米的超薄鋰電銅箔在這裡生産。
這項由金川集團公司投資建設的3萬噸/年電子銅箔項目,是甘肅省“十四五”時期的重大項目,也是金昌市新能源電池産業鏈的重要補鏈項目。項目集成了國內先進的電解銅箔生産工藝,核心裝備和智能化水平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用於新能源電池的鋰電銅箔對於銅箔的均勻性和平整度要求很高。空氣中肉眼看不到的一粒灰塵落到銅箔上,都有可能在銅箔表面産生凸起,從而增大電池短路風險。”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銅箔分廠黨支部書記別良偉説,“鋰電銅箔是新能源電池的負極載體。銅箔的厚度越薄,新能源動力電池能容納的電量就越多。公司技術團隊通過持續攻關,自2023年4月投産後,陸續生産出8微米、6微米、最薄達到4.5微米的超薄鋰電銅箔。上游銅箔製造技術的革新,為推動下游新能源電池生産效率和提高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金昌礦産資源豐富,鎳儲量居世界第三,銅、鈷礦産儲量居全國第二,具有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池産業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借助獨特的資源優勢,金昌市加快延鏈補鏈強鏈,着力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産業高質量發展樣板,2吉瓦時磷酸鐵鋰儲能電池、10萬噸動力電池用硫酸鎳、日産25萬隻鋰離子電池等一大批鏈上項目相繼建成投産,新能源電池産業串點成線、擴鏈成網,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重大項目支撐、上下游企業協同集聚發展的産業生態。
目前,金昌市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及輔材本地供應率已達75%,成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電池製造基地。
新能源電池産業蓬勃發展,只是金昌産業集群發展的一個縮影。
借助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基礎材料規模優勢,金昌聚焦産業發展需求,積極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着力培育提升“2+4”産業鏈,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産業鏈及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産業鏈,加快構建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形成集群發展的産業生態,持續築牢新質生産力發展基礎。
一季度,全市“2+4”産業集群實現産值401.2億元,同比增長30%。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做強新質生産力發展提升面
2023年8月,金昌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燦被聘任為金昌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金昌持續推動強科技行動,大力推行‘人才+項目’開發模式,推廣‘訂單式’需求對接和‘菜單式’服務供給模式,常態化&&院士專家入企把脈會診,為科技支撐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金昌市科技局局長馬勇説。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抓好科技創新這個“源頭活水”,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聚焦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加速集聚、未來産業培育發展,金昌做實科技服務,主動跟蹤服務“高性能層狀金屬複合材料與智能裝備製造”“鈉離子電池(鎳、鐵、錳)正極材料”等項目,充分釋放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要素活力。
金昌設立市級專項開展“新質生産力”課題研究,對院士工作站建設給予專項支持,有效發揮高端人才在重大項目研發、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型企業廣泛開展交流合作,以項目、&&引人育人。圍繞産業鏈推進鏈主型創新企業培育,着力培育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型重點企業,不斷壯大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生力軍隊伍。
前不久,金昌市傳出喜訊:金川集團攻克“4N5無氧銅板帶材”製備技術,相關産品填補國內空白並實現量産,解決了我國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關鍵部件用材依賴進口的難題,在電子、半導體、精密儀器等領域提高了國家銅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在金昌,類似“4N5無氧銅板帶材”這樣技術領先的拳頭産品還有很多。
着眼産業鏈、供應鏈質量整體提升,金昌着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行動,探索“技術攻關+産業化應用”選題機制,緊盯制約産業發展的“卡鏈”“斷鏈”重大技術需求,通過“揭榜挂帥”靶向攻堅,建立完善新質生産力技術需求和“2+4”産業鏈技術短板滾動2個清單,採取重點企業“引”、科技孵化“招”、技術轉化“落”等方式解決技術難題。
堅持將創新&&建在産業鏈上。金昌緊盯新質生産力發展方向,以開放創新為指引,積極吸引知名企業、高校院所在金設立研發中心,持續推進市企、校企科技合作;靶向支持産業鏈龍頭企業承擔省、市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推動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
2023年,金昌在全省率先推出“科創貸”融資産品,探索實施科技計劃後補助項目、規上企業研發引導專項,支持新能源電池産業研究院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實現民營企業建立省級創新&&“零的突破”。
這兩年,金昌還先後組建了“甘肅省鎳鈷資源高效利用及新産品開發創新聯合體”“金昌市氯鹼循環化工産業創新聯合體”“金昌市有色金屬固危廢資源綜合利用創新聯合體”“金昌市高品質蔬菜産業創新聯合體”,依託行業骨幹龍頭企業,實施産業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攻破鋰離子電池用鎳帶、高端半導體芯片用超高純鎳鈷銅材料、高性能鍛造板材等一系列新産品製備關鍵技術和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研發的高精電子銅箔、純鎳寬幅帶材、3D打印用高溫合金粉末等一批有色金屬新材料、新産品進入生産階段,並成功推向市場,部分産品和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金昌充分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在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傳統産業“三化”改造升級、“卡脖子”技術攻關等領域的支撐輻射功能,成功破解了一個個制約産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産業鏈、供應鏈創新升級提供了強勁支撐。
2023年3月,金川集團鎳鹽有限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創建“專精特新”示範企業名單,是我省唯一入選的企業。
着力培育創新主體。金昌加大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力度,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創新型企業雙倍增計劃,建立創新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庫。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成功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5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達到48家。
加快傳統産業“三化”改造 挖掘新質生産力發展新動能
在金川集團選礦廠,通過一台電腦就能遠程監控生産線的磨礦、浮選,精礦倉卸料、倒料及上料的無人化智能作業,舉手之間,千米井下實現有軌無人駕駛智能化……這些不是天馬行空的科幻電影,而是金川集團“智慧工廠”的生産場景。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條大板鎳加工包裝機組和立體庫。”金川集團鎳冶煉廠成品車間副主任白翔介紹,“‘智慧大腦’就好比整個工廠的中控屏,日報、産量、庫存、設備信息等生産經營重要數據可實時顯示,一目了然,從而實時匹配産能的需求與規模。這樣‘一站式’的數據處理讓鎳冶煉廠的生産屢創新高。”
在金川集團傳統主流程生産一線,系統化、精準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讓這個有着60多年歷史的世界500強企業青春煥發。
作為工業城市,金昌市的工業以傳統産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較少。
因此,金昌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要加速布局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外,還要大力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使傳統産業通過轉型升級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部分。
瞄準産業高端化,金昌積極布局高純鎳、高純銅、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高端製造,支持傳統産業深耕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動力電池、精細化工等細分領域,孵化新技術、開拓新賽道、培育新産業,打造全國鎳銅鈷鈦高端合金、動力電池材料等技術創新高地及具有全國特色的高端化産業集群。
加速推進30萬噸銅冶煉工藝技術提升、40萬噸銅電解系統建設等一批高端化改造項目。金昌通過工藝優化和關鍵設備升級,在延伸精深加工産品鏈、鎳基核電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汽車渦輪增壓器、醫用合金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全市製造業持續向中高端邁進,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金昌全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加快實施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全面推動産業數字化。
加快數字技術賦能。金昌以金川集團為“龍頭”,以規上工業企業為“主戰場”,充分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關鍵設備自動化改造、主産線數字化升級、企業業務流程和設備上雲上&&,促進工業大數據挖掘和要素價值釋放,帶動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
同時,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在中小企業先行先試,打造智能製造新體系。試點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産業大腦等&&,積極推廣網絡化協同模式,開展數字化産業創新場景應用,金川數智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安全實驗室”、“信息港如意雲”等&&金昌節點上線運行,進一步打破了産業鏈“數據孤島”。
在綠色化改造方面,金昌紮實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行動,積極推廣資源循環生産模式,建立産業共生體系,建立尾礦、鎳冶煉渣、磷石膏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中心,攻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關鍵瓶頸技術,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利用,實現産業間資源的循環利用。目前,全市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6家、省級綠色産品2個、省級節水型企業8家。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1%。(謝曉玲 張珊 李躍萍)
(本版圖片由金昌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