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甘肅文旅第一縷陽光——張掖篇-新華網

2024甘肅文旅第一縷陽光——張掖篇

2024-01-08 15:00:40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廣闊,不來到張掖,不知甘肅有多美,靜臥在逶迤巍峨的祁連山下,享受着雪域冰川流水的千年沃養,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咽喉,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這裡古稱“甘州”,“甘肅省”首字“甘”即源於此。

圖片

圖片

圖片

  張掖,一個集冰川、雪山、森林、雪原、沙漠、戈壁、綠洲、濕地的寶藏之城,這座大西北低調的城市,卻有着甘肅最獨特的人文風情。草原上有雪山,碧水旁有沙漠,張掖,既有金戈鐵馬,大漠豪情,又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既有江南風韻,又有塞上風情。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足以説明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張掖,如兩千年前漢武帝設“河西四郡”時賦予她名字的那一刻起,便履行着“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的時代使命。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張掖,鐫刻着古絲路繁華的盛景。可以説如果沒有張掖,也就沒有河西走廊的恢宏故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張掖認江南。”西北偏北,坐擁祁連山、黑河兩大濕地優勢,千年孕育,這裡成就出一幅雄渾壯闊,又清新脫俗的立體畫卷。地處邊塞,這裡是戈壁大漠懷抱中最嬌美細膩的一方天境綠洲,除了海洋,這裡擁有最多元的風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如果説純澈的河流甘泉,碧波萬頃的綠洲濕地是張掖的最嬌柔的美色,那麼丹霞、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峽谷等則熔鑄成為了張掖最為豪邁的性格。從暮春到初秋,連綿的草場、成片的小麥、油菜花交錯着,鋪展着,極目遠眺,滿山坡青松翠柏的森林,間或有山體裸露的肌膚,那是祁連山的赤誠,也是它的柔情。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佛教在這片沃土上落地生花,千年以來熠熠生輝。馬蹄寺峰奇洞異,千佛洞、金塔寺、普光寺窟龕林立,玲瓏多姿。作為西北內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大佛寺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臥佛像長34.5米,成為亞洲現存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

圖片

圖片

圖片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盛況下,卻在一方秘境,演繹着少數民族醇厚的民俗風情,肅南縣裕固族仍保留着草原以氈帳為家,隨水草遷徙的傳統文化,氈房內美食飄香,草原上歌舞相伴,非遺魅力璀璨……

圖片

圖片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傾灑在張掖的大地,歷史的生機與多元的底色,便在此刻輝映成詩,這縷光輝,為春秋變幻、日月更迭中的無數遠行與歸來,提供着新的據點。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