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災區群眾的安危冷暖”——積石山地震災區8天建成1.6萬余間板房記 -新華網

“一切為了災區群眾的安危冷暖”——積石山地震災區8天建成1.6萬余間板房記

2024-01-03 09:11:2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向清凱 馬維坤 宋常青 張玉潔 何問

  強震撕裂大地,又遇高原、冬月、低溫。甘肅省積石山縣高寒偏遠,最高海拔超4000米,總人口僅28萬人,一個多月前才通上高速公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各方力量齊動員,僅僅8天,1.6萬余間活動板房拔地而起。

  截至2023年12月30日,4個重災鄉鎮需要安置的受災群眾已搬入15812間活動板房,用于教學的1165間板房也已搭建完成,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啟動。

  這是2023年12月27日拍攝的積石山縣吹麻灘鎮集中安置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民之盼 必行之

  “昨晚一宿沒睡,零下16℃。今晚咋辦呢?”地震後十余小時,22歲的韓玉秀懷抱才出生十幾天的嬰兒,一臉憂愁。

  54歲的馬鳳英同樣慌亂。她家離黃河不遠。地震當晚,她裹著被褥,在山坡上坐了整整一夜。“人凍透了,心一直擺。”

  積石山縣地處甘青交界,最高海拔逾4000米。地震造成3.7萬多戶14.5萬余人受災。正值降溫時節,最低氣溫達零下17℃。禦寒保暖近乎成為群眾最大的期盼。

  “此次地震發生在高海拔、寒冷天氣下。救災關鍵要快。”曾參與眾多國內外救援工作的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若飛説。

  民之憂,必念之;民之盼,必行之。

  地震發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要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總書記諄諄囑托,災區地處高海拔區域,天氣寒冷,要密切監測震情和天氣變化,防范發生次生災害。要盡快組織調撥搶險救援物資,搶修受損的電力、通訊、交通、供暖等基礎設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並做好遇難者家屬安撫等工作。請國務院派工作組前往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解放軍、武警部隊要積極配合地方開展搶險救災,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地震後10分鐘,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安排力量趕赴現場開展救援。2600頂帳篷、11000張折疊床、11000床棉被棉褥、400套火爐、194噸油品等首批救災物資迅速向災區調撥。隨後,各類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災區匯聚……

  這是2023年12月24日拍攝的積石山縣劉集鄉陶家村一活動板房安置點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軍人、武警、公安、消防等各種救援力量迅速進入災區,一頂頂帳篷、一個個火爐在災區架起,溫暖漸漸升騰。

  為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甘肅圍繞“應急過渡靠帳篷、過渡安置靠板房、徹底恢復靠重建”的思路制定工作方案,並把固定性過渡安置房建設作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相關單位和企業快速響應、高效運轉,從零起步、晝夜奮戰,帳篷、板房陸續運抵災區並搭建起來。

  2023年12月29日,在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板房安置點,受災群眾安裝火爐煙囪。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19日18時許,韓玉秀搬進大河村安置點的帳篷。爐火熊熊,暖意升騰,小小的新生兒終于不用再受凍了。

  馬鳳英所在的大河家鎮梅坡村,是最早實現板房入住的村子之一。從露宿到用塑膠布支起臨時帳篷,再到厚實的救災帳篷、溫暖幹凈的活動板房,臨時居所一步步變好,她慌亂的心逐漸安穩。

  屋內,爐膛中火焰躍動,床上鋪有電熱毯,床下塞著泡麵、麻花、奶茶等各類賑災物資。“前段時間重感冒,起不來床。現在板房保溫更好,感冒已經好了。基本生活有保障,期待趕緊把新家修建起來、盡早搬入。”馬鳳英説。

  2023年12月29日,在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板房安置點,受災群眾在板房內休息。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以速度 換溫暖

  積石山地處高寒地區,新居破土須待來年開春。在帳篷到位後,盡快建設板房成為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關鍵之舉。

  甘肅倒排工期、每日調度,組織房源、運輸、建設等各項工作環環相扣、有力推進,力爭早一分鐘交工、早一天安排群眾入住。各單位企業配強力量、高效協作,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地向確定的建成時間節點衝刺。

  ——貨源:從“補缺口”到“超預期”。

  “最重要的是確保貨源。”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盛雲峰説。

  20日接到板房調撥計劃後,工信部門連夜摸排省內板房生産、商貿企業。21日10時,首批裝載120套板房的貨車從定西駛向積石山。

  工信廳派出幹部趕赴天水、慶陽等地企業開展現場摸排,及時對接河北、山東等省外重點生産企業,隨後組織調運已有板房。

  “6家企業滿負荷生産,2000余套已有板房迅速拆卸運輸,其余貨源從省內外晝夜轉運。27日21時,由工信廳負責的5000套板房全部運抵災區。”甘肅省工信廳交通與物流處處長安子祎説。

  地震發生後,蘭州市快速反應。20日淩晨,蘭州市駐積石山縣抗震救援前方工作組成立,堅持“對接協調在前、調度轉運在前、分配分流在前”。

  “蘭州市共發車2977輛,分兩批向積石山調運活動板房7620間(含甘肅省工信廳調集的2000間,中建八局調集的1600間)。1.1萬余張床、1.2萬個床墊、3.6萬床被褥等物資也迅速運抵災區。”蘭州市副市長段廷智説。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調度3600套活動板房。中鐵二十一局、甘肅建投、廣河縣、蘭州文理學院、中華慈善基金會等也傾力相助。”臨夏州副州長毛鴻博説。

  政府支援、企業捐贈、生産工廠晝夜不歇……一間間活動板房從蘭州、金昌、嘉峪關、中衛、合肥等地發往積石山。板房籌集數量從最初的5000間逐步提升至1.6萬余間,活動板房工作推進會上的話題也從“補缺口”變成了“超預期”。

  ——運輸:人歇車不歇。

  2023年11月12日,積石山縣第一條高速公路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剛剛建成通車。地震發生後,這條高速公路成為外界連接積石山的繁忙要道。一輛輛滿載板房的大貨車如同白色長龍,向災區疾馳。

  12月21日淩晨,交通運輸部門連夜規劃運輸路線、組織護送隊伍、制定轉運方案,迅速調配蘭州、白銀、蘭州新區等交通運輸企業,調集半挂貨車分區域在蘭州集結待命。淩晨4點,首批運輸車輛在蘭州起運點完成集結。

  “當務之急是抓緊聯繫合適的車往災區運送物資,忙得跟打仗一樣。”蘭州傑鈞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鴻傑連夜值守、會商研判。召集消息發布後,群裏回復不斷,“我的車符合運送要求,可以參加”“我的車現在在白銀,這會兒就往蘭州走”……

  “我們共調集超過700臺大型運輸車輛,人歇車不歇,加快運輸配送。”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柳鵬説。

  在開通綠色通道、制定運送計劃、多渠道發布用車需求的同時,交通運輸部門還利用夜間社會救援車輛活動相對減少的時機,對災區農村公路全面進行排危拓寬。

  “進村道路狹窄,拉板房的大車錯車時,中間甚至沒有一指寬。非常時期要有非常辦法。我們就在路側墊塊石頭,讓車微傾通過,打通‘最後一公里’。”在石垣鎮駐守的臨夏州和政縣公安局政委趙文明説。

  司機趙學武負責末端轉運工作。“將近20米的半挂車沒法行駛到作業現場,我們就通過五六米的平板貨車進行二次轉運。盡量把板房拉到離安置點最近的地方。”

  在交通運輸、高速路政、公安交警和相關企業的通力合作下,經過5天鏖戰,參與運輸的貨車全天候採取迴圈輪轉,零事故安全行駛2600余趟,提前超額完成活動板房轉運任務。

  2023年12月24日,在積石山縣劉集鄉陶家村一集中安置點,施工人員在搭建活動板房。新華社記者 方欣 攝

——建設:最快6分鐘搭建完成一間板房。

  21日晚,記者在石垣鎮石垣村徹夜採訪,見證了板房搭建的快速高效。在零下14℃的戶外,不用多久手幾乎“凍僵”。空地上,挖掘機和起重機來回穿梭,或平整地面,或吊取活動板房。24小時不間斷作業,200間板房快速搭建完成。

  模組化、裝配式的活動板房,大大壓減了安裝時間。一些配套齊全的板房,甚至擁有空調、廁所。吊車一提,折疊板房立刻變成立體空間。

  “在運輸到位、場地平整的前提下,平均10到15分鐘就能完成一間板房的安裝,最快僅需6分鐘。”中鐵二十一局五公司積石山抗震救災項目負責人林廣明説。

  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林介紹,活動板房使用100毫米厚的岩棉板,屬于難燃性材料,安全性更高、保暖性更好。

  “從技術上看,這種板房安裝並不復雜。關鍵是後期做好通電、防火等方面的配套,讓群眾住得安全、安心。”王林説。

  這是2023年12月27日拍攝的積石山縣吹麻灘鎮集中安置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漸安穩 待新生

  積石山縣曾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2020年才告別貧困。這片見證過苦難與奮發的土地再次啟航,首先就要凝聚發展的信心。

  53歲的米麻乃是一名肝硬化患者,家中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女兒。24日,在大河家鎮克新民村安置點初見時,他説起前前後後修了5次才修完的14間房一夜間坍塌盡毀,淚水淌過臉頰。

  29日,米麻乃向記者打來電話,説他家已入住板房。“只要有一口氣,就有好好活的信心!”

  2023年12月29日,在積石山縣石垣鎮沈家坪村板房安置點,村民給板房外道路鋪磚。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短短幾日,板房建成。水、電、暖、廁、通訊等功能日趨完善的社會小單元,更讓災區群眾看到了生活正歸于尋常。

  地動山搖後,尋常二字多麼寶貴!

  在梅坡村安置點,一間間白色活動板房排列整齊,另一側的藍色帳篷裏,分別是消防站、衛生站、心理疏導室、困難訴求反映受理室等。

  “我們在梅坡村設置了8個微型消防站,配備約200個滅火器。每天巡邏5次,為群眾講解消防知識,排除消防隱患。”積石山縣消防救援大隊幹部丁宏民説。

  中鐵二十一局電工馬伊布拉黑走進板房,查看插座、開關性能,並叮囑群眾“要注意用電安全,不能使用大功率電器”。

  “我們從早8點忙到晚9點,已實現了這一安置點Wi-Fi全覆蓋,並入戶幫助群眾連接。”中國電信和政分公司工作人員賈樹倉説。

  共青團甘肅省委在集中安置點搭建起共青團愛心家園。“由太陽能能源小屋改裝的5間多功能房,可實現社區廣播、理髮、義診、心理援助、多媒體授課等多項服務功能。”共青團甘肅省委統戰與社會聯絡部部長秦鐵岩説。

  2023年12月31日,積石山縣石垣鎮沈家坪村村民張官福(右)抱著孫子在自家板房內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行業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讓受災群眾不僅能溫暖過冬,還能生活方便。

  臨夏州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板房搭建過程中,省、州、縣三級相關部門及時跟進、同步建設,確保受災群眾有熱飯、有被褥、有保暖衣物、有幹凈水、有安全保障、有醫療服務。目前,安置點達到通暖、通廁、通水、通電、通訊的“五通”要求。

  2023年12月29日,在積石山縣柳溝鄉尕集村板房安置點,小朋友在板房間玩耍。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2023年12月29日,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稱,經過4000多人、1000多臺機械設備晝夜奮戰,已搭建起15812間活動板房。伴隨4個重災鄉鎮需要安置的受災群眾搬入活動板房,積石山6.2級地震的抗震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面轉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用于教學的1165間板房也于29日晚全部完成搭建,以方便災後復課及明年春季開學。

  甘肅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韓樹君介紹,災情調查、災害核查、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居民住房和村鎮建設選址等相關工作正在緊張進行。預計2024年10月底前,受災群眾能住上新居。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