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掖 文旅融合出新彩 寫好發展大文章
美麗張掖風光。
九曲黃河燈陣。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世界旅游聯盟·絲路對話現場。馮樂凱
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在張掖舉行。侯洪建
藍天下的張掖七彩丹霞氣勢磅礡、游人如織。臨澤縣委宣傳部供圖
丹霞山雪後初霽再現“丹霞浴雪”勝景,“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比翼齊飛,旅游産品、旅游服務持續“加碼”,地學旅游拓寬文旅發展新路徑……今年以來,張掖市緊盯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目標定位,深入推進文旅産業融合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豐富優質旅游産品供給,持續完善旅游服務,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全面推動文旅産業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
搭好文化旅游“連心橋”
七彩丹霞、馬蹄寺、平山湖大峽谷、大佛寺、焉支山……位於巍峨祁連山北麓的張掖,文旅資源得天獨厚,引得天南海北的游客紛至沓來。今年前三季度,張掖市累計接待游客3506.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5.5億元,帶動完成第三産業增加值236.7億元,增長8.1%。
這一組亮眼數據,是張掖文旅市場穩步復蘇、加速回暖的直接體現。
旅游業是“美麗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好旅游業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交通、餐飲、酒店等一系列配套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吸引游客,贏得口碑,抓好旅游環境是關鍵。今年以來,張掖市持續擦亮旅游名片,優化文旅營商環境,先後&&60多項政策措施提振文旅市場信心,在塑造形象、維護口碑上持續發力,推動文旅産業澎湃發展。
“特別感謝民警同志的及時救助。我還會再來張掖,領略這裡的風光。”前不久,張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平山湖派出所接到了天水游客宋子其打來的感謝電話。今年4月,宋子其在平山湖大峽谷游玩時,手機不慎滑落到雲梯下。他在嘗試撿拾的過程中不慎刮傷腿部,血流不止。平山湖派出所所長包盛接到他的求助電話後,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救助,並撥打120將其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甘州區堅持以游客滿意為標準,急游客之所急、辦游客之所需,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權益。每到夏秋季節,甘州區各景區游人如織,持續迎來旅游高峰。為了確保景區景點安全有序,甘州公安建立多支安全管理小分隊,全面檢查旅游設施安全,消除安全隱患,加大巡邏管控力度,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環境。
金秋十月,張掖市召開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優化文旅營商環境標上了“生動注腳”。
——不斷滿足游客差異化、多元化需求,充分激發旅游內生動力;
——聚焦品質化提升旅游服務,加快推進旅游設施標準化建設,實施“一部手機游張掖”項目,持續推進文旅市場制度規範整治行動,全力打造旅游服務“金”字招牌;
——分眾分層細化客戶群體,大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式旅游……
“導游是外地游客了解張掖的窗口。我們要努力當好旅游宣傳大使,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讓更多游客走進張掖、認識張掖、了解張掖。”張掖旅游宣傳大使孫麗娟説。
秋日的張掖七彩丹霞氣勢磅礡,游人如織。罕見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讓這裡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睞。截至8月中旬,景區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28.45%。
旅游環境也是營商環境。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針對景區景點、商戶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堅持下沉鄉鎮村社、景區景點、門店商戶,全面掌握情況,認真研究對策,提出解決方案;聚焦不同消費群體,量身定制精品研學旅游線路,得到了境內外旅行團商的積極響應;精心策劃多日游特色旅游線路,廣開渠道對外宣傳推介,有效實現大景區資源共享、線路聯通、客源互送和市場共推,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在今年召開的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被授予文化旅游發展突出貢獻集體獎。
從大力發展旅游業到持續改善旅游環境,張掖市以優化文旅營商環境為切入點,吹響了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號角。
畫好全域旅游“同心圓”
隨着旅游業快速發展和旅游熱度持續升溫,人們的旅游需求已從簡單的旅游觀光轉為深度旅游和高品質旅游。對張掖市而言,發展全域旅游是推動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重要途徑。
今年以來,張掖市以節會為媒,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全季全域旅游産業鏈,加快全域旅游提檔升級,推動旅游持續火熱。
共商發展、共謀合作、共話未來。4月26日,在張掖舉行的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上,來自48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28個省區市的約700名嘉賓展開對話交流,為更好地發展全域旅游提供新思路。
——西北五省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旅廳(局)在西北旅游協作區框架下,大力推動聯合宣傳、資源共享、産品共推、優勢互補和市場互動、相互支持,協作區內旅游業在共建共享中實現快速發展;
——用好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搭建的&&,積極融入聯盟活動,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推動絲綢之路旅游品牌共建、客源互送、産品互推、線路互聯,齊心協力打響絲綢之路旅游品牌;
——在華外國青年“知行中國·相約甘肅”研學團成員以研學之旅為契機,用行走的力量,為自己的青春畫卷增添絢麗色彩,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漫步高&縣城區和鄉村,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紅色記憶博物館、鄉村記憶博物館、綜合文化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間遍佈城鄉,縣鎮村三級覆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日趨完善。
“來到高&,在游覽濕地美景的同時,了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的戰鬥故事,很有意義。”四川游客王女士説。
今年以來,張掖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多元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文旅産業向“全域、全季、全民、全業態、全要素”邁進,為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力。高&縣不斷豐富文旅業態,持續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建成各類公共文化空間近200座,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文化有機結合,加快旅游人才引進和培訓,為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山丹縣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引領,高起點規劃,分層次實施,高標準建設,在文旅融合、要素聚集、品牌賦能、消費升級、服務提質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優化完善産業布局,為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唱好文旅發展“合奏曲”
肅南康樂草原裕固族民歌婉轉悠揚,吸引眾多游客;臨澤縣文化館非遺展廳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屋蘭古鎮景區內,游客“沉浸式”游覽九曲黃河燈陣……
今年以來,張掖市把文旅融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不斷壯大産業規模,持續優化産業結構,不斷豐富業態布局,着力彰顯文化自信,文化旅游業由弱變強,成為張掖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産業,帶動張掖從“投資拉動消費”向“消費帶動投資”、從觀光旅游向休閒度假旅游、從旅游過境地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華麗轉變。
走進山丹縣位奇鎮十里堡村的蘆筍莊園,棚內的蘆筍長勢喜人,彩繪墻體、標示牌上關於蘆筍的科普知識通俗易懂。“這裡游玩的項目很多,還可以學到很多關於植物的知識。”位奇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楊佳瑩開心地説。
山丹縣不斷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充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民俗文化和特色地域優勢,着力打造“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等模式,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把農村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讓農村釋放活力,讓文化看得見、摸得着、品出位,讓旅游有爆點、有人氣、有流量。
今年8月,第四屆地球科學旅游大會在張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區舉行。與會代表圍繞科學保護開發旅游資源、創新地學旅游發展模式、創建世界品牌旅游景區、推進文化旅游産業提質增效等主題,深入展開研討交流,共同探討文化旅游行業發展趨勢,探尋世界級旅游景區創建路徑方法。張掖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大會為推進張掖産學研用融合、助推旅游業提質升級、引導游客深度參與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今後,張掖市將在積極引入“沉浸”城市、研學旅游、直播帶貨、特色主題酒店等新興“旅游+”業態和成熟運營主體上深下功夫,有效盤活用好文旅資源,提升旅游産業質量,加快打造文旅産業品牌名片,共同做好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侯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