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命至上 緊急救援——甘肅消防參與積石山6.2級地震救援紀實
平涼市消防救援支隊在大河家鎮韓陜家村臨時安置點檢查帳篷消防安全隱患。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供圖
12月18日23時59分,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甘肅多地震感強烈。
災情就是號令,時間就是生命。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一級響應,第一時間調派臨夏、蘭州、隴南、甘南、武威、白銀、定西、蘭州新區和訓保9個支隊地震救援隊趕赴震中開展救援。同時,命令嘉峪關、金昌、張掖、平涼、慶陽和天水6個支隊地震救援專業隊前往震中增援。
凜冽的冬夜裏,1130名指戰員、236輛救援車、14頭搜救犬,一批又一批消防救援力量前赴後繼,馳援積石山,一場匯聚全省消防救援力量的生命大救援就此展開。
與時間賽跑
夜晚的積石山溫度低至零下12℃,天寒地凍,讓這場與生命賽跑的救援更加緊迫。
19日0時35分,距離震中50公里的臨夏州積石山縣消防救援大隊2車15人,作為先遣救援力量趕到大河家鎮。大隊教導員馬通寧帶領隊員上街巡邏,查看房屋受損情況,了解群眾受傷情況。獲知康吊村受災嚴重,救援力量立即駕車前往。
強震後的小村,房屋幾乎全部坍塌,一位村民反映家裏有人被壓在倒塌的房屋底下。
此時,該村民家磚混結構的房屋已坍塌,一名大人、一名小孩被埋在裏面。馬通寧趕忙和隊員合力將水泥石板抬起來,經過20分鐘奮戰,兩人被救出並被送往就近的衞生院急救。
“有一家三口被埋在房子下面了!”一位村民急切地向搜救隊員反映。
在村民的帶領下,馬通寧和隊員迅速趕到被困村民家中。房屋已整體垮塌,橫樑和墻體錯落堆積。
“有人嗎?有人嗎?”救援人員一面大聲呼喊,一面小心翼翼地搜尋,終於在一處較大墻體的縫隙中,聽到了被壓女子的回應。
借助頭燈微弱的光照,救援人員看到女子身體被重物壓住,身體多處受傷。馬通寧和現場隊員、村民齊心協力將石板搬開,成功將女子救出。
女子的丈夫和孩子埋壓得比較深,救援人員和村民先將碎石板一塊塊挪開,再合力將大塊石板抬開,經過40分鐘,終於將兩人救了出來。
為生命護航
19日凌晨1時40分,臨夏州消防救援支隊全勤指揮部抵達。
2時30分,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全勤指揮部到達大河家鎮,立即搭建前方指揮部,部署救援力量。
隨後,一批又一批消防救援力量陸續抵達震區。
結合災情信息,前方指揮部將抵達的增援力量部署到康吊村、大河村、陳家村、克新民村等18個災情較為嚴重的村子,展開拉網式排查搜救。
抵達現場後,臨夏州臨夏市東門消防救援站立即分兩組展開搜救。
凌晨2時30分,搜救一組5名救援人員在站長海龍的帶領下,在劉集鄉團結村五社發現一對夫妻被埋在碎石下,因腰部受傷無法動彈。救援人員立即搬開壓在夫妻倆身上的碎石,將人救出。地震後的路面遍佈碎石瓦礫,為確保安全,救援人員分兩趟徒步十公里用擔架將夫妻倆轉送到山下的120急救車上進行救治。
3時40分,在大河家鎮克新民村,東門消防救援站搜救二組7名救援人員在副站長朱旺祖的帶領下,連續發現6名被困人員,其中2名被碎石埋壓,4名需緊急轉移。
受地震影響,通往克新民村的道路被滑坡山體堵塞,救援車輛無法抵達,消防救援人員只能徒步到被困村民家中,手刨碎石將2名人員救出,兩組救援人員高抬擔架,在村民燈光的照亮下,合力將被困群眾平穩轉移至安全地帶。
凌晨4時50分,在大河家鎮陳家村,一戶人家因地震導致門框變形,無法打開。臨夏州臨夏市河州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員立即用切割鋸將門鋸開,將2名被困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在一戶村民家中,2名老人因腿腳不便無法轉移,消防救援力量用擔架將人抬至安全區域。
5時30分,在大河家鎮周家村七社,定西市消防救援支隊救援力量發現一戶人家因出口被堵,5口人被困家中,立即徒手搬開震塌的側墻,開闢出轉移通道,成功將被困的5人轉移至安全地帶。
上午8時46分,在大河家鎮大河村四社,蘭州新區消防救援支隊的救援力量發現一名老人額頭受傷,立即將老人扶上擔架,轉送120救治。
上午10時許,在積石山縣甘河灘村,白銀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救援人員在地毯式搜索時,發現一名六歲小男孩被墜物砸傷了胳膊,消防員立即為小男孩擦拭傷口進行消毒包紮。
……
在15個小時的搜救工作中,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累計營救被困人員67人,轉移疏散群眾701人。
寒冬不再冷
搜救的同時,搭建帳篷的工作同時展開。
19日12時,在震區空地上,一排排藍色的救災帳篷已經搭建起來。在大河家鎮村委會廣場安置點,一位當地的阿姨給搭建救災帳篷的消防救援人員送來了自家僅存的烙饃饃。
“你們辛苦了一晚上,吃點我們帶的饃饃吧。”阿姨含淚説道。
為讓安置點群眾能溫暖度過災後安置第一夜,消防救援人員深入房屋倒塌的村民家中,挨家挨戶為臨時安置點的群眾尋找取暖設施,同時積極搜尋未被安置群眾。
21時,大河家鎮周家村室外氣溫已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臨夏州河州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員在轉運煤爐過程中,發現一處危墻邊搭建的臨時窩棚內,有11名兒童和2名老人用柴火取暖。消防員將老人小孩先轉移至消防車內,隨後將他們送往周家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安置。
19日晚,安置點外面寒風呼嘯,帳篷裏卻暖意融融。
在這場天寒地凍的救援中,一幕幕暖心瞬間讓人動容:隴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為劉集鄉團結村村民送來了熱薑湯;臨夏州消防救援支隊對接團州委,協調愛心企業,為大河家鎮大河村受災群眾提供餐飲保障。
“要注意用火用電安全,帳篷內要隨時保持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為做好臨時安置點消防安全防範工作,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對臨時安置點進行實地檢查指導,協調配備滅火器799具,每個安置點安排10名指戰員不間斷開展防火巡查檢查。
同時,總隊第一時間下發《關於切實做好地震災後消防安全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和專門工作提示,指導臨夏州消防救援支隊統籌做好安置點火災防範、宣傳教育、應急準備等工作。
截至21日15時,全省消防救援力量累計搭建帳篷1098頂、排危除險523處、搬運物資426.7噸,搶救財産價值157.05萬元。同時,會同地方黨政幹部和群眾,對2個鎮12個村進行全面排查,共摸排3360戶,其中危房1949間、地質災害隱患點439處,開展清除廢墟5020立方米,開展助民服務1370次。
送物資、查安全、添爐火、排危險……此時“火焰藍”依然奔波在安置點,守護着災區群眾的安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通訊員 劉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