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蘭州榆中、臨夏盆地、河西走廊,高原夏菜滿目蔥翠、清香四溢,彌補了東南沿海城市的蔬菜缺口;
隴南隴中地區,中藥材生機勃發,宕昌黨參、岷縣當歸、隴西黃芪藥香撲鼻、沁人心脾;
民勤蜜瓜、天水櫻桃、敦煌李廣杏、劉家峽西紅柿,各類瓜果扎堆兒亮相,以獨特的香甜暢銷省內外……
“甘味”農産品,凝結着醇厚,傳承着道地,飄溢着香醇,寓意着甜美。“甘味”農産品作為味道美、品質高、營養好的區域特色農産品品牌,深受市場青睞,在國內銷售穩步增長的同時,出口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飄香四海的甘肅特色優質農産品,在“甘味”品牌強大引擎的助推下,成為甘肅“新名片”,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今年前5個月,甘肅農産品出口12.5億元,其中種子、鮮蘋果、果蔬汁、蔬菜及食用菌分別出口3.2億元、2.6億元、2.2億元和1億元,分別增長36.4%、32%、55.1%、10.1%。
建設高質量品牌體系
炎炎夏日,廣東東莞,白瑩瑩的蘭州百合、烏溜溜的臨澤葡萄、紅瓤沙甜的靖遠旱砂瓜……“甘味”農産品亮相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吸引當地市民流連忘返。
由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標局主辦的“加強地理標誌商標註冊 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上,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受邀作了《以品牌為牽引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分享,介紹了“甘味”品牌的創建經驗。
這是“甘味”品牌發展成為全國省級區域農産品公用品牌典範的一個縮影。
農産品品牌是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引擎,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提出了現代農業要走品種、品質和品牌的發展思路,把品牌建設提到了議事日程,“甘味”品牌建設工作先後列入省委一號文件、省政府工作報告。
甘肅堅持“寒旱農業-生態循環-綠色産品-甘味品牌”發展路子,做好“土特産”文章。健全完善産銷對接體系,集聚要素推進綠色標準化生産,全面實施“甘味”品牌營銷戰略,持續推進以“甘味”品牌為引領、以地方公用品牌為支撐、以企業商標品牌為根本的“甘味”品牌體系建設。
“十個品牌記不住,一個品牌能叫響”。經過四年多精心培育,省市縣三級聯動,政府、企業及各類市場主體共同發力,擰成一股繩,一個聲音談價格,構建了“甘味”省級公用品牌+市縣區域品牌+企業商標品牌三級聯動發展的品牌體系,既注重“甘味”品牌整體塑造,又分層分類強化市縣區域品牌和企業商標品牌建設,互為支撐、互認共建、互促共享。
截至目前,有60個市縣區域公用品牌、500個企業商標品牌入選《甘味農産品品牌目錄》,今年還將新增選200個企業商標品牌。
品牌標準塑“金身”。2022年7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省農業農村廳提交的“甘味”商標,在商標尼斯分類第5、29、30、31、35等5個類別上的註冊申請全部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核準,這標誌着“甘味”註冊商標專用權得到依法保護。
甘肅依此建立起“甘味”品牌商標使用授權、專利保護監測機制,形成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對建設成效明顯的100家“甘味”品牌名錄企業給予獎補,對入選品牌建設情況按年度逐一核查評價,加大對冒牌、套牌和濫用品牌的懲處力度。通過嚴格准入、動態管理、定期核查、有進有出,形成競爭機制,為推動甘肅農産品走向市場、走向全國提供了品牌保證。
如意甘肅,食尚甘味。四方游客來甘追尋歷史根脈、領略山水美景、品嘗“甘味”美食,共享特色農業與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成果,共講“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品牌故事,共促“交響絲路 如意甘肅”文旅品牌的感召力,共饗“甘味”。
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共同發布了《“甘味”旅游産品名錄》,手撕牦牛肉等旅游休閒食品、酸辣粉等旅游方便食品等“甘味”農特産品等6個大類、共50種“甘味”旅游産品,陸續亮相甘肅各大旅游景點,成為絢麗甘肅農文旅融合的又一典範。
價值評估,示範引領。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採用科學評價方法和工具,開發設計了蘭州大學中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價模型,對“定西馬鈴薯”“靜寧蘋果”“岷縣當歸”“蘭州高原夏菜”“東鄉貢羊”和“平涼紅牛”等6個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進行評價,為“甘味”系列品牌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宣傳、推廣等提供決策支撐。
2019年以來,甘肅在全國率先培育建設“甘味”省級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開啟全省特色農産品組團闖天下的新征程,連續兩年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首。
農産品“闖天下”的底氣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
品牌的發展來源於産業的支撐。“甘味”品牌快速發展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全省特色産業轉型升級和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的顯著成果。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三大流域,縱深16個經度、橫跨10個緯度、4個氣候帶,海拔落差在5000米以上,孕育了農産品的綠色有機特質。
省委省政府立足獨特資源稟賦和産地環境,緊盯市場需求,堅持發展現代絲路寒旱特色農業,堅持以養殖業牽引帶動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牽引帶動特色産業價值鏈提升,強化“甘味”品牌矩陣,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強省建設。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甘味”品牌以品牌綠色、有機底色塑形,以“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的品牌理念鑄魂,逐漸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脫穎而出。
春日隴中,成排連片的現代日光溫室,生産的馬鈴薯原原種飽滿成熟,運銷全國各地,成為當年秋收時的薯宴;
盛夏的岷山腳下,清涼舒適,一望無際的中藥材萬畝種植基地,是岷縣當歸、宕昌黃芪、渭源白條黨參等道地藥材的“天然藥倉”;
金秋的隴東垣上,蘋果林帶連綿成片,一顆顆蘋果挂滿枝頭,這裡的蘋果形美、色鮮、味純,
是北緯35°獨有的甜脆;
冬天的河西走廊,一株株蔬菜流青溢翠,裝滿了百姓的“綠色菜籃”,臨夏、甘南的牛羊肉銷往全國,成為冬補的“座上客”……
隴原一年四季,凝練的地道風物運銷各地,豐富了全國各地的“菜籃子”“果盤子”“肉櫃子”。
目前,全省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達1799萬畝,萬頭(只)以上標準化養殖場達383個,有效期內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産品2140個,擦亮了“甘味”農産品的綠色底色。
近年來,甘肅以“調結構”為主抓手,加快建設河西走廊、隴東、甘南臨夏3個百萬頭肉牛産業帶和河西走廊、中部沿黃和隴東南3個千萬隻肉羊産業帶及河西走廊50萬頭荷斯坦奶牛産業帶,努力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特色畜産品生産供應基地。
以“強主體”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特色農産品加工業及食品工業産業鏈鏈長制,打造一批聯農帶農緊、規模産能大、市場前景好的鏈主企業,創建一批以鏈主企業和骨幹企業為引領、以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輔助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建設一批要素高度集聚、生産方式綠色、一二三産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産業高地。
以“優布局”為着力點,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打造了一批高標準戈壁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實施了一批循環農業重大帶動性項目,推動形成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種養循環和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産品優質安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新格局。
一個個新亮點、新變化,是甘肅推動特色産業發展、加快農業結構轉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優注腳,為“甘味”品牌發展奠定了産業基礎。
目前,全省形成了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産業為主導和眾多地域特色農産品為補充的農業特色産業體系。全省高原夏菜産量2940萬噸,居全國第一:馬鈴薯産量1500萬噸,全國第二;蘋果産量690萬噸,全國第三;中藥材産量147萬噸,人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羊存欄量2596萬隻,全國第三;牛存欄量532萬頭,全國第七。
農民增收步入“快車道”
盛夏七月,物阜民豐。第二十九屆蘭洽會上,“甘味”農産品光彩奪目。家門口趕集、體驗式參觀,海內外嘉賓對“甘味”農産品表現出濃厚興趣,極力稱讚蘭州牛肉麵、定西寬粉、莊園漿水酸奶、天水花牛蘋果汁等特色産品,蘭洽會成為甘肅農業對外開放的一扇窗戶。
請進來,走出去。今年以來,我省立足“甘味”品牌優勢,擴大品牌推廣覆蓋面,強力開展品牌營銷,大力開展特色農産品及食品加工産業鏈招商引資活動,將帶有隴原大地特色“鄉味”的“甘味”品牌帶到全國各地,成為風靡全網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甘味”赴浙,走進東南沿海。6月15日至17日,在浙江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2023年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甘肅成功對接“甘味”産品合作意向100余份;5月20日至24日,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甘肅4市的11家“甘味”品牌茶企組織65個産品參展,隴南綠茶、定西藥茶、蘭州玫瑰花茶、金昌大麥茶等地方區域品牌集體亮相,青翠透金、栗香甘醇、清香撲鼻,現場游客爭相品鑒。
——“甘味”入魯,甘肅、山東交流合作,共敘“魯甘山海情”。5月25日至27日,“甘味”特色農産品走進山東展銷活動和食品加工産業鏈招商引資洽談會在山東濟南舉行。甘肅176家“甘味”品牌企業現場推介展示,山東32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銷售採購商對接洽談,現場簽署合作協議29份,協議資金29.86億元;與此同時,“甘味”品牌山東運營中心揭牌運營。
——“甘味”進琼,借助消博會走向全球。4月10日至15日,在海南海口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綠色品質的“甘味”農産品“吆喝叫賣”,乘着“開放快車”,飛向世界人民的餐桌,番茄粉、濃縮蘋果汁、蘆筍罐頭、鮮蘋果等産自中國西北內陸腹地甘肅的農産品由此銷往世界各地。
——“甘味”入閩,甘肅、福建雙方攜手,千里搭橋築巢引鳳。3月8日至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辦的甘肅省特色農産品和食品加工産業鏈招商引資推介洽談會,簽署協議12份,總金額23.15億元;與此同時,甘味農産品泉州運營中心揭牌運營,銷售中藥材、牛羊肉、馬鈴薯製品、百合、花椒、牛奶等200多種“甘味”農産品,成為泉州的網紅農産品銷售體驗館。
——“甘味”走進粵港澳大灣區。6月18日,廣東深圳,“甘味”農産品大灣區運營中心掛牌啟動,集中展示展銷、電商直播、品鑒體驗“甘味”農産品,“甘味”入灣深受粵港澳市場消費者的青睞。
“甘味”農産品抱團“走東口”。截至目前,甘肅已在全國範圍內共授權開設“甘味”品牌實體展銷中心48家,其中省外28家,省內20家;遴選會員企業2000多個品種的特色優質産品,組織開展線上線下銷售,累計銷售金額20余億元,年銷售額約7億元。
如今,靜寧蘋果搭乘“雪龍”號出征南極,隴南橄欖油繼出口東南亞國家後再次出口西班牙,打開歐洲新市場,環縣冷凍羊肉出口阿聯酋……全省有100多種農産品出口85個國家和地區。
“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在廣大客商和消費者中形成的良好口碑,已成為助力我省優勢特色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甘味”品牌的引擎,引領全省農業産業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全省一産增加值增速連續4年排名全國前四位;2022年,全省農業一産增加值增速提升到全國第2位。特色産業快速發展,生産方式加快轉變,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甘味”品牌,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加油助力,書寫了鄉村振興的“甘味”答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張燕茹)
記者手記
農業強,品牌必須強
做好品牌建設,就是牽住了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攥住了農民增收的“錢袋子”,把好了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子”。
綠色底氣,品牌鑄魂。甘肅立足資源稟賦,深挖“寒旱”內涵,堅持不懈努力,潛心耕耘,砥礪奮進,“甘味”品牌已成為全國打造省級區域農産品公用品牌的典範。
品牌是優質農業的代名詞,更是市場效益的“收割機”。若想長久保持“甘味”品牌的成色不褪減,要從品質着手,築牢品牌根基,紮實開展産地環境、産品品質特質、産品質量安全等監測監管,從源頭保證品牌農業擁有無懈可擊的品質基礎。
要堅持上下聯動,擰成一股繩,一個聲音談價格,集聚各方力量,以政府打造全域品牌形象為引領,發展多種單品類品牌的模式,發揮全品類與單品類兩種模式的各自優勢,方便消費者選購。
要聚焦做強企業品牌,只有塑強農業企業品牌,培養出“能徵善戰”的農業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發揮出農業企業自身優勢作用,才能將品牌優勢轉化成市場勝勢。
總之,高標準、嚴認證,腳踏實地、一絲不茍抓好“甘味”品牌各個環節建設,最後讓市場説話,讓“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走進消費者心裏,“甘味”農産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進一步助農增收。(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