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定西市實施“倍增躍升”行動 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定西市全面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倍增躍升”行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探索資源發包、物業經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資本運營、村莊經營6種發展模式,持續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半年,全市集體經濟村均收入達到11.65萬元,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佔60.8%,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佔56.5%。
探索資源發包模式,合理利用自然稟賦。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採取發包、合作開發等方式依法合理開發利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水面等資源,建設農業生産加工、經營服務等設施,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安定區青嵐山鄉上坪村採取合作開發方式,對接甘肅海旺集團投資整治撂荒地、草地1920余畝,流轉土地2370畝,依照地理山形在全村劃分作物種植區,種植馬鈴薯、玉米、油料、雜糧等作物4500余畝,配套建設文旅設施,建成集現代農業、休閒觀光、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村集體年收益達到40萬元;隴西縣菜子鎮南十里鋪村統籌各類資金流轉土地120畝,建成現代化設施農業産業基地1處,採取合作開發方式引進山東京輝農旅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統一供苗、統一指導、統一銷售、分戶承包經營的運營模式大力發展“釜山88”聖女果、品字形高架草莓種植産業,吸納100餘人在基地務工增收,帶動村集體年收益達到20萬元。
探索物業經營模式,改造盤活集體資産。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改造提升、盤活利用房屋廠房、閒置校舍、倉儲設施、農貿市場、停車場以及其他可用於經營用途的資産,採取委託經營、出租經營等方式,實現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岷縣岷陽鎮東門村依託房地産開發項目,成立岷縣榮昌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發建設東門嘉苑住宅小區1處,並充分盤活東門賓館、南川中醫藥飲片加工園區、啟明路蔬菜市場等經營性資産,採取出租經營方式實現村級集體每年穩定增收150余萬元;臨洮縣洮陽鎮瑞新村依託區位優勢,成立瑞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整合村內集體土地資源與縣內房地産企業合資開發建成村屬建材市場,引進家居、五金、建材等經營主體26家,通過商鋪出租等方式推動村集體每年穩定增收50萬元以上;通渭縣馬營鎮油坊村充分盤活利用村內房屋廠房,建成800平方米農機具廠房和黃芪加工廠各1座,將2座廠房及農機具和中藥材加工生産設備全部進行出租經營,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益達到20萬元以上。
探索居間服務模式,激發自主經營動力。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各類服務實體,提供農資採購、技術指導、生産託管、農産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服務,承接道路養護、綠化管護、建築施工、家政服務、社區物業等項目,密切聯結村民與市場、企業,帶動群眾增收。臨洮縣新添鎮崖灣村立足蔬菜産業發展優勢,創辦村集體企業臨洮洮鑫蔬菜産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出資建成崖灣蔬菜批發市場,為菜農和客商提供保鮮儲藏、産品購銷等服務,按照市場行情收取管理費用,每年穩定帶動村集體增收100萬元以上;隴西縣通安驛鎮東峪村成立富民興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資金建成農特産品加工車間2座,對全村及周邊區域胡麻、油菜籽、土雞、肉羊、雜糧等農特産品進行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0萬元;渭源縣鍬峪鎮曹家莊村依託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成立村級物業公司,為集中安置點內住戶和農貿市場經營主體提供物業服務並收取相關費用,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11萬元。
探索資産參股模式,提高三資利用效率。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將集體資源、資産、資金量化為股份權利入股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獲取股份收益或進入市場交易。通渭縣李家店鄉李家店村依託金銀花産業優勢,整合村集體土地和農戶閒置土地915畝量化入股到通渭縣泰清園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對金銀花培育、種植、采收、加工等進行統一管理,吸納100多名閒散勞動力常年在基地務工,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益達到45萬元;漳縣三岔鎮三岔村深挖食用菌産業發展潛能,流轉土地240余畝建成木耳種植大棚66個,以固定資産形式量化入股到漳縣隴泰鑫業農業科技種植有限公司,帶動周邊群眾100餘人通過務工、承包經營等方式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村集體每年分紅達到10萬元以上;臨洮縣上營鄉瓦窯灘村整合資金96萬元入股到甘肅省馬銜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由公司打造“軍馬場”休閒農業旅游體驗基地1座,在帶動銷售本地百合、蜂蜜、放養雞等農産品的同時,村集體實現年分紅收益10萬元。
探索資本運營模式,推動跨村抱團發展。利用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和村級自籌資金組建發展集體經濟基金池,由政府國資公司負責運作,營利收入返還給經濟薄弱村。特別是對沒有收入來源、區位偏僻的村,採取“飛地”模式,探索跨村整合資金資源到異地選擇投資風險小回報率較高的項目進行獲益。安定區新集鄉整合15個村集體各類資金188萬元,在發展基礎較好的新集村組建定西市安定區新集鄉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由聯合社購置各類大型農機器械7&,為全鄉農戶集中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帶動15個村集體經濟村均增收2.5萬元;岷縣閭井鎮整合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共647萬元,利用草地村空閒地建成聯村光伏電站1座,引進岷縣富民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將營利收入全部返還到閭井鎮草地村、秦許鄉橋上村等5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每村增收5萬元以上,讓無資産、無資源、無資金的“三無”村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破解了發展難題。
探索村莊經營模式,實現農旅互促共融。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打造村域景區、農家樂、民宿經濟等,挖掘開發獨具農村特色、農家風味的景點去處,大幅度提升農村吸引力,讓鄉村從“冷門”變“熱土”。漳縣新寺鎮青瓦寺村依託貴清山景區、貴清山植物園,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實施以酒店、民宿建設為主的貴清峽旅游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建成大型木耳基地、精品民宿、主題賓館、觀光旅游寫生基地各1座,通過大力發展文旅産業,帶動全村350人通過自主創業、就近就業等方式增加收入,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餘元;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會川鎮羅家磨村依託鄉村建設示範村建設,引進農道天下(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西坡集團等企業,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專業運營公司”模式,打造精品民宿、小鹿山房、星空帳篷35套,綜合服務中心1座,在元古堆村開發“紅火花海”“松林鹿苑”“萌寵樂園”“浪漫時空鑰”等旅游景點,形成了民宿、寫生、露營等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産業發展模式,帶動10余戶群眾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産業,每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以上,推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到130萬元、7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