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2月19日電(黃玫 吳濤 陳雪瑩)22公里長的橫琴地下電纜管廊,是連接橫琴和澳門之間的電力輸送通道之一。40年間,累計多達757億度電通過電力輸送通道,從內地送到澳門,為澳門這座“東方不夜城”的燦爛燈火供能。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內地對澳門供電40周年。40年來,一根根電纜連通兩地經濟脈動,也串起兩地的深厚情誼。從電力互聯互通,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共建共享,粵澳兩地居民相融、相親,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加蓬勃的活力。
光明相伴 粵澳情誼歷久彌堅
夜幕降臨,從橫琴眺望,對岸的澳門燈光璀璨,熱鬧繁華。
橫琴與澳門僅一水一橋之隔。廣東向澳門輸送的電能,大多在這裡穿過一條22公里長的地下走廊。
時間撥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澳門當時僅靠兩座燃油發電廠發電,用電高峰期供電能力捉襟見肘,廣東夜間電力供應則有較大的富餘。經過兩地洽談後,廣東1984年開始通過珠海110千伏珠澳AB線向澳門澳北站供電,粵澳電力正式聯網。
考慮兩地都處於颱風多發之地,1994年,珠海供電局決定將“110千伏珠澳AB架空線”改為地下電纜,從而提高兩地的供電可靠性。
“當時地下電纜的安裝和運維都要請外國專家指導。”現任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電纜一班班長的盧志華,作為技術小組成員奔赴國外學習相關了技術,回國後參與對澳供電電纜線路建設,這是第一條對澳供電的高壓地下電纜線路。
地下電纜線路建成後,盧志華負責對澳供電電纜的運維。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跟隨盧志華走進電力隧道,智能化監控系統隨處可見,“機器狗”僅需輕輕轉動探頭,相關數據就能實時傳回管控中心,讓運維人員實現“足不出戶”進行分析。
“這些線路是我親手施工的,捨不得它遭一點破壞,看著它們安全運行,非常有成就感。”盧志華介紹,電纜運維工作發生了很多變化。100公里的線路,曾經人工巡檢需要4小時,如今通過智能設備只需4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巡檢“機器狗”。新華網發(珠海供電局供圖)
四十年跨越發展,廣東對澳供電通道已由單一的“110千伏珠澳AB架空線”擴展為擁有“南北中”三通道、8回220千伏主供線路和4回110千伏備供線路的對澳門供電網架結構。
一根又一根的電纜相連,把粵澳兩地拉得更緊、連得更密。
在對澳供電南通道的起點——琴韻變電站,機器狗、無人機等多種國産智能化運維設備準時“上崗”,實現了自主協同智能巡視效果。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琴韻變電站副站長潘帆説,現在運維人員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設備消缺和故障研判等工作中。
回看老照片,架空線路、人工巡檢等每個場景都講述着一段難忘的歷史;如今,智能設備進場,讓對澳門供電線路基本告別了傳統的“人工巡檢”,但兩地的這份情誼卻越來越深厚。
萬千微光 創新匯聚耀眼灣區
南方電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內地累計對澳門輸送電量達757億千瓦時。1999年內地向澳門送電量是1.95億千瓦時,到2023年,輸送電量已達53.27億千瓦時,佔澳門全社會用電量的九成。
歲月更替,變革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創新精神。
“加快規劃建設粵澳聯網新型電力系統,持續保障對澳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是粵澳聯網的首要任務。”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規劃工程師歐仲曦&&,年底將投運的500千伏金鼎變電站,未來可以滿足珠海、橫琴、澳門三地的新增用電需求。粵澳雙方還在探索新技術應用,推動粵澳聯網柔性互聯。
橫琴“澳門新街坊”是粵澳兩地合作建設的綜合民生工程。在這裡,澳門居民能享受一站式的供電服務,澳門新能源車主可以使用充電樁充電。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經理孫海光介紹,通過建設歐標充電樁、啟用“澳門客戶服務中心”、與澳門電力公司合作實現相互收資的“跨境辦”模式等方式,讓澳門居民體驗到琴澳一體化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這是粵澳發展所需、更是民生所盼。
距離橫琴口岸僅十分鐘車程的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簡稱“共享實驗室”),最近越來越熱鬧。這裡匯聚了29家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線上共享62家能源實驗室、393位高水平專家、2億創投基金等資源。
粵澳兩地科研人員在橫琴數字零碳島共享實驗室。新華網發(周卓英 攝)
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萬浩光是共享實驗室的常客。他所在的琴澳節能科研團隊積極參與“電鴻”生態的開發建設,開展相關硬體適配開發和物聯網AI雲智控動力能源的節能&&導入研發。
“我們努力將産品迭代升級,通過澳門研發、橫琴製造、灣區應用的模式,實現“零碳灣區”的目標。”在萬浩光看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加快推進琴澳一體化建設,越來越多澳門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得到更好的發展,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從夜空俯瞰,萬千微光在粵港澳大灣區匯聚,如浩瀚星河,熠熠生輝。40年間,廣東對澳門供電能力從11萬千瓦增長至170萬千瓦,年送電量從0.47億千瓦時增加到53.27億千瓦時,增長約113倍。以電力為紐帶,粵澳同心正續寫更多新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