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思維之光” 播撒“科學種子”——廣東廣雅中學“為思維而教”教育實踐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6/14 12:23:21
來源:新華網

點燃“思維之光” 播撒“科學種子”——廣東廣雅中學“為思維而教”教育實踐觀察

字體:

  新華網廣州6月14日電(陳雪瑩)百年前,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創辦了廣雅書院。百年後的夏天,廣東廣雅中學處處綠意盎然,依然生機勃勃。

  近年來,廣雅中學踐行“為思維而教”,“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已融入師生的血液中,這裡發生的一個個故事,如一縷縷微光,點亮着教育改革之路。

  以問題解決點燃“思維之光”

  盛夏時節,伴隨着蟬鳴聲聲響,廣雅中學生物園裏,師生在耕作勞動,探秘中草藥奧秘;不遠處的實驗室內,學生們通過各式各樣的裝片,探索微觀世界的奇妙。

  在教師張玉平看來,在情境教學中,老師應當扮演引領者,帶領同學們從研究者角度模擬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同學們會很積極地完成假説—演繹法的過程。這讓同學們不僅對課堂知識有系統了解,還能感受邏輯推理的科學之美。

課堂探究。新華網發(廣雅中學供圖)

  入選2023年廣東省生物學奧賽省隊的梁博堂同學在生活中喜歡觀察動植物,學習生物後進一步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生物是新興學科,很多東西值得探究,比如螞蟻和蝗蟲的互利共生現象就有大學問。”梁博堂希望能到大學裏繼續學習生物。

  保護好奇心,培養想象力,激發探求欲,這是廣雅中學突出學科環境建設的生動實踐。

  學校圖書館裏的景觀魚池,水不時會變渾濁,老師鼓勵同學們探尋解決的方法。有學生建議往魚池裏舖石頭,促進污染物的沉降和分解,這是他們把生物課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學以致用。

  “我們創設的高階思維課堂分為四個步驟:基於情境、任務驅動、深度思維、問題解決。”生物科科組長鄭燦偉認為,課堂是教學的載體,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向深度發展,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以“思維之光”照亮成長道路

  清晨的陽光穿過古樹,光斑歡快“躍動”,青少年們在陽光下嬉鬧,廣雅中學校園裏洋溢着生機活力。

  冠冕樓前,廣雅中學副校長蘇科庚和生物科組老師在思考“基於問題解決的高中生物學思維能力培養實踐探索”。

  蘇科庚認為,從問題意識到問題解決,一直是高中生物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問題、焦點問題和難點問題。高中生物學教學必須圍繞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向,着力學生思維發展培養,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素養能力。

  處於“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思維活躍,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帶領學生製作果酒、泡菜,了解發酵技術;引導學生用橡皮泥製作細胞結構,體會生命的複雜性與有序性……生物科組教師從思維方法、教學策略、課型模式、主題學習、思維發展水平踐行“為思維而教”,引導學生“為思維而學”。

  “不僅收穫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學習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了科學思維。”趙浚皓同學曾獲第32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銅牌,未來希望能從事生物科研工作。

  生物競賽教練黃智敏認為,競賽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學生在了解生物學知識時,促進了思維能力發展;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促進了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

  “為思維而教,就是為未來而教。生物學的知識是跨學科的,能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基於生物學但又不拘泥於它的整體觀和系統觀,這正是指導他們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最高智慧。”廣雅中學黨委書記葉麗琳説。

  如今,一場“為思維而教”的探索在廣雅中學全面推開,並逐步輻射到廣雅教育集團成員校、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貴州省畢節第一中學等20余所學校。

  在校園裏播撒科學的“種子”

  怒髮沖冠體驗、AI象棋博弈、水果鋼琴製作……這是2024年廣東廣雅中學科學教育文化節的精彩一幕幕。

  “科學教育是養成性教育和知識教育的統一,讓學生從小養成像科學家那樣去觀察、思考、實踐的習慣。”蘇科庚認為,為思維而教,不應該局限於生物學科,全學科都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在蘇科庚看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把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當我們激發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時候,其實就埋下了一顆科學教育的種子。”

科學教育活動。新華網發(廣雅中學供圖)

  近年來,廣雅中學構建了系統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科普教育”“科學探究(研學實踐)”“科學思維(思維課堂)”和“科技創新”四大實踐系列,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全學科的課堂思維導向和項目式學習。

  有了肥沃的土壤,好種子終將在青少年內心生根發芽、吐露芬芳。

  廣雅中學校長龍國華&&,學校的使命是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科學家精神的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希望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將科學精神培養成為一種本能,既有創新的精神、獨到的見解,又務本求實,敢於質疑批判,善於跨界學習,具有人文情懷。

【糾錯】 【責任編輯: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