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延續城市文脈的生動案例,潮州古城的保護實踐被專家學者稱為從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教科書”。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加強文化遺産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分論壇聚焦“潮州古城保護實踐”,此案例所延伸出的經驗啟示引發學者熱議。
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
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潮州古城,自古以來是粵東地區的文化中心。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介紹,潮州古城2.3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如今完整保留了720多條傳統街巷,這些大大小小的街巷專為行人設計,不允許汽車通行。“行走在古城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在建築裏、在城市中得到了充分尊重。”
近年來,潮州堅持“在古城外建設新城”的發展思路,古城區內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産開發,走出了一條歷史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的潮州路徑。
在潮州古城保護和活態傳承過程中,“原真性”的保留尤為重要。“原真性跟人有關係,古城的系統性保護一定要把人保留在其中。如果一個人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宅邸,你現在卻要把他遷走,那麼這個家族的歷史文脈就斷了。”何曉軍説,潮州古城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現代生活並不衝突,大量原住民如今依然生活在古城裏,正是這種“原生態”,營造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煙火氣息。
平衡旅游與本地人生活質量
“每當有人問我什麼是潮州時,我想説,廣濟橋很美、牌坊街也很熱鬧,但最能打動我的還是古城裏完整的街巷肌理,那裏依然保留了居民鮮活的生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説道。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王軍&&:“我們看到很多城市都在老城上建新城,這樣不但把老城破壞了,還導致城市功能過度集中在新城。潮州能在房地産開發階段就作出這個決定,跳出老城、建設新城,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從微觀層面而言,在産權細分的背景下,潮州古城依然能以家庭為單位保護傳統建築,並且一代一代往下繼承,這是非常神奇的。”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經濟學院雙聘教授趙燕菁説。
2023年,潮州成功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隨着潮州文旅的火爆,越來越多外地游客來到這裡。曹勁指出:“潮州的動人之處在於它是一個活着的古城,人們的生活怡然自得。一旦旅游過度火爆,就會影響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旅游發展和本地居民生活質量之間需要做一個好的平衡,這也需要管理者有很高的智慧。”(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