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小鎮”的“拳”域旅游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4 04/30 14:18:46
來源:廣州日報

“功夫小鎮”的“拳”域旅游之路

字體:

  有武術愛好者專門前來打卡。

  小巷深處的武功秘籍。

  江門新會區京梅村有700多年歷史,是蔡李佛拳發源地。在京梅村,有洪聖始祖館、蔡李佛拳始祖陳享故居,還有康王廟、明代碉樓等歷史建築。目前,京梅村正在加快建設“中國蔡李佛功夫小鎮”。在“百千萬工程”春風帶動下,該村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産業,走出了一條文化帶動鄉村旅游的特色之路。

  村巷墻壁繪有“武功秘籍”

  蔡李佛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始創於1863年,創始人是陳享公。陳享公當年向三位武林高手學習武功,並將這三家武藝學得出神入化,融合三家武術之長,始創了著名武術“蔡李佛拳”。蔡李佛拳主要套路有拳術39套,享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的讚譽。2008年,蔡李佛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蔡李佛拳發源地洪聖始祖館,蔡李佛拳派誕生160多年,而今已是枝繁葉茂,不僅風行嶺南,更遍及亞、歐、美、非、大洋五大洲,在海外華僑華人中有廣泛影響。

  京梅村是一條古村落,這裡的民居大部分建於清代,內有一排排嶺南特色古建築。整條村巷子的墻上都繪上了一幅幅圖畫,被稱為“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等,武功秘籍就在巷子深處的民居墻壁上一一展現。每月專門前來打卡練功的武術愛好者和游客有一萬多人次,為鄉村旅游建設提供了“江門樣板”。

  記者看到,“出神入化巷”是連接洪聖始祖館與京梅村村委會的主要通道。京梅村在“出神入化巷”沿線打造系列蔡李佛武術文化墻繪,形成“處處特色、步步成景”的旅游文化景觀巷道。巷內民居墻壁上繪有蔡李佛拳十大技法秘籍,十大技法包括“吊馬雙穿手”“纏絲馬轆橋”“四平馬揚橋”等。拳手法以拳、掌、橋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馬、虛、拐、撒、扭步和踢腿、橫踩、後釘、單飛腳和箭腿等,特點是快速靈活,柔中帶剛,具有勇猛、機智的風格。

  設置蔡李佛特色旅游線路

  近年來,新會積極推進“百千萬工程”,打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會樣板”。京梅村探索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傳統文化、非遺傳承、藝術創造賦予美麗鄉村新的內涵。

  目前,京梅村已對蔡李佛武術文化廣場、蔡李佛青少年訓練館、“出神入化巷”、康王廟廣場、陳享故居等多處景點進行串聯升級,形成獨具蔡李佛文化特色的旅游線路。此外,圍繞京梅村還佈置了核心配套功能區,如結合地域自然人文資源布局功夫客廳、主題風情商業街、主題文化展館、智慧綜合服務中心、總部基地等功能項目。京梅村注重開展系列文旅節慶活動,近年來多次舉辦“紀念蔡李佛創始人陳享公誕辰”系列紀念活動、蔡李佛國際獅王爭霸賽等頂級活動賽事,借助蔡李佛拳的影響力,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

  目前,京梅村正在加快建設“中國蔡李佛功夫小鎮”。中國蔡李佛功夫小鎮建設重點以京梅村為核心,規劃範圍控制在5至8平方公里以內,沿核心分佈生態、生活、生産三大功能,小鎮外圍布局以環狀交通串聯,設置小鎮環形綠道,突出跑步道、自行車道等休閒功能。此外,利用江門大道與蔡李佛大道、京梅大道等作為與崖門城鎮區域的&&通道,加強周邊區域功能的發展延伸和&&。(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糾錯】 【責任編輯:魏曉航】